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贸易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史實鱗爪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1期  作者:淳于旭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泉州 历史考究 贸易 市舶司

    卒不可言。」由于对外贸易愈盛,钱币外流愈多,特别是铜钱一项,随着海船携走,东至日本,西至阿拉伯诸国,南至南洋群岛,都使用中国铜钱。这情况一直沿袭到了明朝,还无减戢。据明初马欢「瀛涯胜览」记「爪哇国」条:「买卖交易,行使中国历代铜钱。」又「巨港国」条:「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当时的中国铜钱,等于国际通行的货币,所以「宋史」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幷用。」直到现代,南洋群岛及南印度、非洲东岸,还常常在地下掘得中国铜钱,大多数是宋朝铸造的。由于铜钱大量

  • 文章专访闽籍乡贤——沈祖馨先生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8期  作者:彭全德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沈祖馨 贸易 台肥公司 化工

    学养渊博见解精辟的化学专家沈祖馨先生,他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日以继夜,将毕生的心力、智慧与精神,都贡献在工作中,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耕耘、灌溉、如今满园芬芳,果实累累,离然他已卸下仔肩,但仍退而不休,很多有关社团活动、民营企业、以及国际贸易公司,均竞相邀请其指导与顾问工作,从早到晚十分忙碌,精力旺盛心情愉快,生活过的充实而丰盈,着实在令人赞佩与敬仰!禀赋优异·聪颕好学沈祖馨先生·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民国五年,是两江总督沈葆桢的第五世玄孙,兄弟四人,均学有专攻

  • 文章去国廿六载现已退休•拟返国定居叶落归根 旅德乡亲黎本眞•读闽园倍感亲切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黎本真 德国 贸易 收藏家

    置产的人反而认为这是一项负担,事实上有房子的人,不仅房地不可能增値,相反的还会「减値」,原因是各种花费太多,置产后十年、八年要遵照政府规定修缮如新,才能自住或出租,加上各种税捐、房租又不能任意调整,因此有房子的人就愈来愈少了,租屋公司成了普遍的行业。他又说,德国人的社会福利也做得很好,全民保险制度下,看病不需要自己付钱,退休以后不分公私机构,一律都有养老金。大家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工作都很积极。黎本真谈到中德贸易,他说,台湾产品销德不多,原因是我们的品质

  • 文章清末台灣~樟腦戰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0期  作者:邱行洲 出版时间:1994-12-04
    关键字: 鸦片战争 樟脑战争 《樟脑条约》 殖民贸易 《天津条约》

    本刊指导委员饶润昌先生,今登八秩晋一,心身康彊。早岁襄助 严前总统治理台湾财政,斐声政坛。民国四十二年至四十九年担任台湾樟脑局局长;特以史事折枝,清末「樟脑战争」为 先生寿! 程法望敬识。鸦片贸易引发出一部惨痛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也赫然为国人所注目。然而,清末的台湾,中英围绕着樟脑出口贸易曾进行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史称「樟脑战争」。战败的清政府与胜利的殖民强盗最终为此签订了又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中英《樟脑条约》。台湾地理条件独特,岛内樟树

  • 文章漫話福州方言(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9期  作者:李如龍 出版时间:1991-11-30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五口通商 贸易

    福州方言与外国语的交流位于闽江口的福州的兴起就与造船和海运相关。三国时孙吴就在侯官设有典船校尉,在温麻(今霞浦)建有船屯,并派员到夷洲(今台湾)亶洲(今吕宋)探险。王审知治闽后,福州港进一步开发,与东洋、南洋有了贸易往来。莆田人蔡襄任福州太守时就有「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的记载。明代郑和下西洋多次在长乐太平港造船备航,不久泉州市舶司移设福州,这里成了朝廷指定的外贸主要港口之一。经过明淸的闭关,首先打开的五口通商口岸也有福州。在福州海外交通

  • 文章古代的晉江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贸易 龙眼 第二威尼斯 木雕 泉南佛国

    晋江(旧称泉州)。在历史上一千多年前,唐朝时代极尽煊赫繁荣,闻名天下的国际贸易大港,昔日千百帆舟竞渡,天下万商云集,商业发达最早,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当时中国对外三大贸易港。至南宋,元朝时代,晋江的海外贸易达到顚峰兴盛时期,(泉州四大名桥,都是在宋朝建造,其中二座名桥(顺济桥又名新桥,笋江桥又浮桥)都建筑在晋江干支流一。可见海运发达,而建大桥发展陆运交通,当时无空运,能有海陆发达的港口府城,仅有晋江尙胜过广州及扬州,当时从泉州港输出亚洲的数十个国家,以至

  • 文章月是故鄉明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8-29  作者:晉江 王和聲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县治制度 泉州湾 对外贸易 交通据点 市舶司

    多属唐末至五代时期,从光州固始县(今河南东南方)迁徙而来的。此一时期,为晋江和中原的关系最为密切时代。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和南洋的交通日渐旺盛,尤以泉州湾,是对外贸易的唯一要港了。4 是早期的对外交通据点泉州湾,是中古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大商港。自唐代以后,对外的交通渐盛,阿拉伯商人就驾驶着帆船,羣集于泉州湾。唐朝文宗太和八年,诏书中所列擧当时「番商」会集的地方是:岭南、福建、扬州。又据阿拉伯地理学者伊本考尔大贝所记载的:阿拉伯商人来中国贸易的要港

  • 文章福建省貿促會陶瓷行業訪問團抵台台北市閩南、南安、德化各同鄉會聯合歡宴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福建省贸易促进会 陶瓷行业 闽台交流 访台名录 同乡联谊

    本刊讯)福建省贸易促进会陶瓷行业访问团应台湾区装饰陶瓷同业公会彭天生理事长邀请,一行十人(名录附后)由泉州市副市长李天乙率领,于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十四日抵台访问,该团于十六日拜访台北市闽南同乡会,该会理事长施宪章特邀集理监事予以盛大欢迎,在茶会中,宾主双方互相介绍认识。旋由施理事长致词介绍乡会状况及旅台乡亲因关怀家乡建设,对于来自乡里之访问团体,无不竭诚欢迎,泉州市李天乙副市长及南安市陈庆宗市长……诸贵宾亦先后起立致词就闽南各县市当前经贸发达,社会繁荣

  • 文章台北市閩南同鄕會接待福建省貿促會陶瓷行業代表團影集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台北市闽南同乡会 福建省贸易促进会 陶瓷行业 影像资料

    (注:施理事長施憲章(前排右二)贈送紀念品,其左爲泉州市李副市長天乙)(注:訪問團嘉賓與閩南同鄉會鄉親合影)(注:訪問團嘉賓與南安同鄉會鄉親合影)(注:訪問團嘉賓與德化同鄉會鄉親合影)

  • 文章同安人與遼寧錦州媽祖廟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5  作者:蔣福成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锦州妈祖庙 福建同安人 西海口码头 海上贸易通道

    澳头的大帆船从遥远的南方运来。锦州妈祖庙的建造,不仅为硏究淸代庙宇建筑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是福建同安人二百多年前首先打开了与辽西地区海上贸易通道的历史见证。锦州妈祖庙成为古城锦州不可多得的大景观,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海内外游客。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