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也知名 德也知名 閩劇藝人林秀英(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8期  作者:林光耀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林秀英 演员 戏剧

    不管觀衆多還是觀衆少,每次演出,她那同樣認真,一招一式,一腔一板,從不馬虎。如今,她已逾知命之年,還堅持練功,常常練得一身汗。有的青年演員問她:『這些戲天天演,為什麽還要這樣練呢?』她説:『這些戲雖然天天演,對我們都不是第一次,但觀衆都是第一次來看的,我們要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衆。』名角當配角,藝高德更高。林秀英常説:『演員應當是美的創造者,藝術要美,做人也要高潔。』她是這樣講,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去長樂演出《佛門得子》,可是到傍晚了,飾演寡婦的青年女演...

  • 文章从高甲戏话锣鼓唱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謝炳南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锣鼓唱 闽南戏剧 高甲戏 金门戏剧

    闽南戏剧源流考自闽南戏剧源流,同属漳州、泉州两府的戏剧艺术,都承袭中华文化传统的结晶,盛行于南安同安、惠安等县的民间戏剧,再揉合闽南自有的方言,延续地方的风俗习惯,由北方中原传入的艺术娱乐,因语言的不同,而改变了道白和曲腔,来自北方的京腔,崐腔,秦腔,晋腔的演变。独树一格的特有风貌,除了饶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傀儡戏、掌中戏外,而流行于闽南一带的民间戏剧,最脍炙人口,普获农村群众所欢迎的戏剧有猴戏,和尙戏,高甲戏,俗讹音为「交加」、「戈甲」戏,芗戏(歌仔戏

  • 文章泉州南戲俗呼七色戲(臺灣呼南管戲)續山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9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3-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

    的丰盛资源,因而完成千百年来,我国南北优美而抽象的戏剧,以饷社会,不但剧作的进步,剧艺的优美,以娱于人,除部份才子佳人风情外,内容上,多作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可歌可泣,动人情节,以感动社会男女,无形中收了间接敎育的成果,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向良善正当的道路行进,古今提倡戏剧,改良社会,不无原因,反之,亦有遗害人心者,皆为鄙贱粗恶,淫乱之戏,前此闽南社会,极力排斥此种无耻之搬演,故风俗淳厚,得于正当戏剧之助不少,忠义之士,贞节之女,视他处为多。泉州南戏的取材,有自

  • 文章「一口道出千秋事十指弄成百萬兵」掌中戲已漸没落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期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掌中戏 戏剧 民俗活动

    掌中戏又名布袋戏,第二期本刋前已言之,这是我国闽南一带的地方戏剧,它随着泉、漳移民来到台湾,乃亦成为此地早期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是项传统布袋戏的演出,不论彩楼、木偶、行头、配乐以及戏本,都精致典雅,融合民间雕刻、刺绣、音乐、文学等艺术于一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布袋戏的演出不再像传统的那样严谨。这祇有台北市「亦宛然掌中戏团」的老演师李天禄尙能坚持传统,并有心将他「一口道出千秋事、十指弄成百万兵」的绝技传扬下去。这自难能可贵,光华杂志于此有所报导,爰予摘录于

  • 文章泉州南戯 俗呼七色戲(續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史料记载 戏剧介绍

    宋剧的兴起,虽然有前代搬演故事的兰陵王,踏摇娘,拨头,樊哙排君难,和参军(滑稽戏)戏剧的萌芽,但却没有眞正戏剧脚色,到了宋杂剧的兴起,始有眞正脚色的分配承担,就是如此,戏剧还属幼稚,不足与元曲等量齐观,但比之隋唐时代,已经进步多多了。因宋剧范围较广,能吸收当时社会上,流行许多杂要、说书、小说、傀儡戏、影戏、迓鼓剧,种种资料充实,戏剧本身的内容和作为也改良进步,一方承袭前代遗緖,如弄假妇人,假面、涂面,利用于杂剧中。一方运用大曲的歌遍舞遍,与词调的转踏

  • 文章泉州南戲(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9-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戏文

    有如人类社会,男女之不可缺少,武林旧事(卷四)乾淳(南宋孝宗年号(乾道淳熙敎坊部,杂剧中,见有装旦之名,又卷六诸色伎艺杂扮人名中,有三名,注旦,南宋时已有旦色矣,装旦改称正旦、老旦、小旦,徕旦、色旦、搽旦、外旦、贴旦、旦角应用发展后,比以往仅有滑稽,歌舞的幼穉戏剧,进步多多矣,开场,戏文先唱后白,杂剧,则先白后唱,以唱白相错综,进行搬演,情节毕,下场,或以次色简单宾白结束一折。宋金杂剧院本,虽有许多曲子,但主要曲子,只限一种,如莺莺六么,只用六么大曲,病郑

  • 文章南乐协会曁闽南乐府 公演南管戏剧很成功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9期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南管剧团 南管艺术文化 戏剧公演 女性演员公演

    □晋江杂志特派员幼竺报导□由黄馨葆鄕长担任理事长的中华民国南乐协会和台北市闽南乐府管絃硏究会这两个从事南乐发扬光大的民族音乐团体,现正积极在筹组「南管剧团」之计划。在这一深具意义之剧团成立之前,该两鄕土艺术团体为答谢爱护南管艺术文化,热心公益事业之长官、鄕长及社会人士,特聘请爱好南管乐曲及南管戏剧人士加以严格训练,于春节期间举办南管戏剧大公演,以资联欢,并为今后南管戏剧作启发作用。三月十一日及十二日两天的下午七时至十时,南管协会及闽南乐府联合假台北市

  • 文章閩南布袋戲的形形式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3期  作者:陳香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布袋戏 逗趣对白 剧情真实 戏剧例证

    閩南民間有句俚■,說:「九甲仔(有武打的戲班)七魯八魯(胡说八道),戲仔(小梨園七子班)最合譜(唱做均有定規),老戲(由老角色搭合而成的戲班)謔査某(嘲弄女觀衆),布袋戲擂破鼓(鼓聲特別響亮)。」足證,布袋戲旣不全靠唱做的色相或技藝叫座,也不僅以聲樂引人(所唱的不是南管卽屬北管);但布袋戲之所以會受到廣大的觀衆歡迎,無遠弗屆,歷久不衰,其所獨特造就的民間藝術聲價,顯然只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是脚本(戲文)的通俗,而且多偏重於忠孝節義之類的故事。第二、是...

  • 文章蘇子鄕親病逝台北 靈柩運回岷里拉安葬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8期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赴菲从商 创立纺织公司 醉心文学戏剧 病逝台北

    □晋江杂志特派员学济华报导□旅菲文化界名人苏子鄕亲,于元月中旬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六十有四,其子女均随侍在侧,于元月十五日大殓,灵柩十六日晨专机运赴侨居地岷里拉择吉安葬。苏子鄕亲又名德西,晋江南门外人,自少赴菲,学成后从商,在岷里拉市,昆仲协力创立纺织公司,专营布匹,业务甚形发达。而苏子鄕亲志不在商业,他的散文潇洒而流利,对於戏剧,醉心其中,在岷市侨界及国内,促进戏剧发展,不遗余力。他一时兴起,曾于数年前和汤兰花合演「女权步步高一的电影,甚为卖座

  • 文章屏南县抢救地方戏剧取的新的成果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8期  作者:包麗英 張貴美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地方戏剧 四平戏班社 平讲戏班社 木偶戏班社 闽剧班

    本刊讯 2001年以来,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艺术研究所的关心和指导下,屏南县委宣传部抽调专人、聘请专家、成立地方戏研究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挖掘、抢救和研究工作。现已编印《四平戏剧本选集》1——3册,《平讲戏剧本选》1册,《四平戏音乐唱腔》一册,《平讲戏音乐唱腔》一册。一年来,戏研办人员深入全县11个乡镇的96个村,通过座谈会、采访老艺人、实地调查等方式,基本摸清屏南地方戏的种类及剧种分布情况。到目前为止,得到资料考证并整理留档的地方戏班社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