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往事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聖戰一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抗战史料 故乡风貌 家乡往事 家乡特产

    [1],其中两样是吃的;三小特产:茶菱、金钱蟹和鸡头籽[2],都是吃的。就连东关细白滑嫩的水豆腐,西关香酥爽脆的大油条,也远近驰名,南门里边的ㄉㄞㄌㄜ(椭圆形之意,不知其正确写法,凡属方言,颇多有音无字的,不独我县为然)馍,冬日一面烤火,一面就火盆边烤边吃,烤一层,吃一层,能剥十来层更是脍炙人口,别处没见过,所以有人说商、固两县的「讲」,可能弄差(ㄘㄢ)换了。而五县中以俺两县最为富庶,我们大河南老乡,一遇年荒岁歉或黄氾成灾,曰子难过,只要有个人大声一呼:「走

  • 文章勞瘁一生的蘭姑——記李夫人于蘭谷女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吊唁 童年往事 家乡景色 来台经历

    启灵,我眼看着一具桐棺,装裹着兰姑的遗体,进入灵车,心头更有说不出的一阵酸痛。我眼眶里噙着眼泪,登上一辆送殡的游览车,徐徐的驶出荣总,驶向海滨的「北海墓园」。我看到棺木缓缓地放入墓穴,覆蓋上水泥盖板,从此人天永隔,在茫茫的人寰中,再也看不到兰姑的身影。兰姑一生竟是这样迅捷而又简单的结束了么?!兰姑和我认识已有六十年了,是我在台湾的亲友中,认识最早的一个,现在由于她的去世,使我有着太多的感触。想起了童年时候的往事,想起了家鄕风土的景色;想到了两家浓厚的情谊

  • 文章回顧與感念(平陸·台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文孫管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怀念家乡 台北生活

    很少闻听路坪村名。幼年时中条山战役家乡沦陷,我只身由河南渑池投入平陆儿童教养所,辗转陕西扶风降帐镇雷家村窰洞,即母校—山西平陆儿童教养所就读。自此之后数十年间,均以山西省平陆县庙坪村属籍,把路坪二字自家的村名从未听过。这次回乡忽闻老家是山西夏县祁家河乡庙坪村路坪,当我听到「路坪」二字虽感陌生,但怀有浓郁亲情,因它是祖先生活于其上的土地,这是流落异乡五十多年返乡,在故里虽有很大变化,但在精神的感受是无上的温暖与热情,数十年来我对这块土地,即使在睡梦中也常思念

  • 文章抗日聖戰期間長治縣城第一次淪陷記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賈秀升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家乡沦陷 日军暴行 往事回忆

    長治爲晉東南重鎭,在抗戰期間,日寇於攻陷東陽關後;立卽調集重兵,圍攻長治縣城,城防守軍主力爲四川李家鈺將軍所部,激戰數晝夜,死傷慘重,而終以敵衆我寡不幸於民國二十七年農曆正月十七日凌晨突破北門防線,被敵攻陷。城陷後;曾發生激烈巷戰,死傷枕籍,城內居民被日寇姦淫燒殺,慘不忍睹。在城陷敵前,筆者曾任北街編街街長,按北街與北關爲一編街,在民國二十六年間,閻兼省長百川先生,作長期抗戰之準備,曾將各縣村鎭劃定爲若干編村,編村轄若干村,城內東西南北四街,分轄東西南北...

  • 文章抗戰末期淅川淪陷親歷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韓成斌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淅川县 抗日战争 家乡沦陷 个人遭遇 往事回忆

    村中驻有国军一营兵力,一位连长住在我家堂屋裏,连本部设在我家。我脑际一闪:「家乡,好像有火药味道。」二、贵客临门——郑科长先到,李校长继之。——第二天,三月二十三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民政厅第三科科长郑诚先生(字心如)、夫人、孩子郑维义,带一大车行李、四名警察找到我家,要求给房屋暂住避难,我父亲概然应允。一院房子他看中属于四爹的西厢房,我与成俊兄商量,要求四爹允准了。四名警察将西厢房洒扫、整理,把原有农具等堆放一处,搬进郑科长行李,安放妥当,郑科长将四名警察遣回

  • 文章戎馬生涯數十春(一)——考試、受訓、經歷的回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劉謙怡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戎马生涯 往事回忆 童年家乡 投笔从戎 军队受训 剿灭土匪

    美苏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完全改观。从民国开国迄今八十一年,世事剧变,如惊涛骇浪,令人应接不暇,锋镝余生,回忆前尘往事,眞是八十年来梦一场。今幸视听尚佳,手勉能书写,不揣浅陋,拟将个人一生经历,旁及当时社会动态,供诸文献,想亦有些微意义。童年时家乡(贵县)的景况民国元年至十年间,广西是陆荣廷统治时代,贵县尚未有公路,交通闭塞,由乡村至县城,必须步行,教育也十分落后,尤其乡村,既无公立学校,更无义务教育。我七岁时在二叔刘廷钦设立的私塾启蒙,后又去社塘村谭秀才子云开设

  • 文章懷鄕雜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蕭良飛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怀念家乡 风土习俗 学兵往事 秋季活动

    最差劲、最不成材的半吊子倒跑出来了,午梦梦回、神游故国,对于童年往事,曷胜唏嘘向往之至。故鄕之秋欢乐多故鄕俚语:「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干戈」。就在农历八月以后,高梁砍了,豆子割了,田裏只剩下棉花和红芋等少许农作物,正是孩子们兴高彩烈的欢乐季节,因为这时候正有许多富有情趣的活动等待大家来领受呢!一、逮兔子:秋天的兔子,被豆子养的正肥,然而高梁砍了,兔子失去天然的屛障,豆子割了,兔子的家庭失去了掩蔽,于是孩子们带着狗群到田野里去找兔子的麻烦,大伙在一起吆喝

  • 文章抗戰瑣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王憲章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家乡风貌 游击战 抗战胜利纪念

    「七七蘆溝橋事變」,日軍大舉南下,溯江西上,陷南京,佔九江,不久,鬼子的飛機轟炸了廬山南麓,鄱陽湖畔的星子縣城。星子縣政府也已撤退到鄱陽湖對岸的都昌縣城去了。城里一片空虛,人心惶惶。城裡人紛紛攜帶較爲貴重的物品,抱兒帶女,向鄕下的親戚家躱難,我家也和在城裡開硯池店的姑父魏瑞和一家逃難,來到了離縣城有一湖之隔的蓼花鄕青龍灣。青龍灣在十里湖的南岸,背倚逶迤的沙山,隔著一條石板橋的小溪,面對平疇沃野,整個村子籠罩在古樹林中,依山地勢參差錯落,有幾十戶農家,絕大...

  • 文章我的流浪之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石遠方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流浪诗歌 生平介绍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流浪过程 怀念家乡

    作者係山東濮縣人,濟南第三聯中二分校肄業,三十八年入伍從軍,四十九年退伍復學轉任小學教師,現已退休。

  • 文章追懷先賢王公璵先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王公璵 出身生平 政治生涯 抗日往事 弘扬家乡文化 追思悼念

    ●循聲治績 必有史家記述●鄕先輩王公璵先生,原名宗璠,以字行;筆名敬齋、白羽、乙凡、魯珍。世居於江蘇省海州之雲臺山麓(今爲連雲港市),依山臨海,風景秀麗,王氏娶族而居,賢良輩出,尊翁慕陳公、諱同甫,飽讀詩書,而困於場屋,因其才侔子貢,操陶朱業,懋有遷無,臆則屢中,以致富甲一方;然其樂善好施,積而能散,故望重鄕邦也。先生幼承庭訓,國學深厚,畢業於北平大學英語系,並秘密參加中國國民黨;歷任豐、蕭、銅山(含徐州市區)縣長,第三、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江蘇...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