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修先生创办港难民子弟学校成功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5期  作者:楊先鐸  出版时间:1975-04-10
    关键字: 王修 香港难民子弟学校 教育

    止,约略统计:总数当在二百万人以上,在这一庞大难民数字中,其适龄入学难童,相信最少也有二十万人,其中有能力受敎育者,究在少数!虽然港学校很多,但是眞正为贫苦难胞子弟设想,不收学费的,那只有王修先生主办的这一间,谈到这间学校的诞生,还有一页辛酸史,早在民国四十四年秋,王先生住在港东华医院难民栖留所内,其时一般难胞,谋生尙且不遑,自然对其子女敎育问题,更无法顾及,只好任令嬉游,形同野马,王先生有见及此,乃商请东华医院主席冯锦聪先生,在栖留所内,拨出一角

  • 文章由中国传统尊师重道价値观看港教育改革何去何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陳城禮  出版时间:2002-07-31
    关键字: 尊师重道 香港 教育 改革 方向

    一、港教育改革的方向港现在已「回归」,在「一国两制」下,港保留了自治,包括教育政策。港教育何去何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港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的教育潮流。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了《廿一世纪教育蓝图教育制度检讨:教育目标咨询文件》(1999a)及《教育改革建议》(1999b)。港教育及人力统筹局王永平局长在港教育学院致词时,提及到近期本港教育的发展是朝着优质教育这目标奋斗,这是特区首长董建华先生于「回归」日致词时

  • 文章中國的希望在教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田家炳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教育 田家炳 香港大学 经济

    港大学代校长李焯芬教授、教育学院院长Professor Bray、各位教授、同学、嘉宾们:我感到非常荣幸参加贵校教育学院九百多位同学的毕业典礼首先祝贺各位同学顺利修完课程,今后不拘是继续进修或是就业,都能从心所欲,扶摇直上,步入更具意义的人生旅程。相信各位同学当年选读教育学院的初衷,大部份是有意投入教育界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崇高而且有意义的抱负。教育是关系国家强弱、文化盛衰的百年树人大业,更是充实个人智慧、求取生存的重要条件。环顾世界各国,不拘它们的天然

  • 文章集革命家、教育家、慈善家於一身

    来源期刊:《同安》 第128期  作者:康大可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陈延香 生平介绍 革命事业 教育 公益事业

    陈延,又名树坛,字澄怀,晚年号慧居士。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出生于同安县阳翟乡。其父亲清末考生,在乡里开设私塾。陈延少年时就读其中,十九岁时,父亲病故,陈延子承父业,受聘在灌口凤山书院,及角尾一带私塾任塾师。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陈延在灌口石头亭乡加入同盟会,后授命在同安组建青年自治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陈延、陈仲赫等,率领青年自治会会员,号称「同安革命军」,与庄尊贤所率灌口革命军,里应外合,于十一月三日

  • 文章林敎授行述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作者:蘇宗仁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罗香林 名贤传记 学术成果 教育 社团活动

    罗公林敎授字元一,号乙堂。主历一九〇六年十月十九日生于广东兴宁县;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日以肝疾久医不治,息劳归主,享寿七十又三岁。溯罗公先世居江西,宋季有讳君姿者,以穷经稽古,起家循州学正。会元兵南下,道梗未归,遂定居与宁。迄罗公已廿一传矣。历世以耕读为业,多以文学显名。父讳师杨,字幼山,奋迹攻学,以诗古文辞史学敎授岭表。所著亚洲史、国史概及诗文集等为学子所称道。时値中法、中日战役,相继败衂,国势阽危。幼山公以革命救国诸说,灌注羣士,与先烈邓仲元尤相友善

  • 文章田家炳博士獲頒大紫荊勛章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明報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紫荆勋章 田家炳 香港特区政府 教育 慈善

    日前,著名乡贤、大实业家、大慈善家田家炳博士获颁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这是港特区政府对田家炳先生数十年兴学助人、奉献社会的崇高德行的充分肯定。据了解,今年共有三〇六人获得港特区政府颁发勋衔及嘉奖。田家炳博士、高锟先生等七人获颁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田家炳博士数十年来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成立「田家炳基金会」,大力捐助各种慈善事业,捐助范畴包括教育、文化、卫生、公路、桥梁、基建及福利服务等不同的项目。长期以来,他尤其

  • 文章永懷兆華宗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郭善惠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郭兆华 香港华南中学 百侯体育场 教育 家乡建设

    郭兆华先生遗像名教育家郭兆华(一九〇七至一九九四)大埔县枫朗镇芹彩洋村人,是我同房的宗叔,他虽然离开我们十一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慈祥的教诲仍在我脑海萦怀,记忆犹新。现将兆华叔的二、三事叙述,以表怀念之情。格守孝道的楷模抗日战争时期,兆华叔把其创办的港华南中学迁至梅县,家中有年迈的母亲,一只脚残废的胞兄和侄孙媳。兆华叔是远近有名的孝子,平时除汇款瞻养年老的母亲和胞兄外,在梅县办学期间,每逢春节,他们夫妇都会携儿带女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他的长子宗浩还与

  • 文章忠實教育家 近代大文豪謹守家規樸學敦行·力行革命主張革心 學識文章擧世推重·著作執敎宏揚文化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2期  作者:不阿  出版时间:1974-12-20
    关键字: 钱基博 陶大均 辛亥革命 书香门第 教育家

    鄕先賢錢基博,家居城內七尺場,其祖維楨(榕初),原籍江陰城內大街,於同治甲戍年前遷錫,兄子蘭、子紹,姊素琴,妹月琴,娶王氏爲室,未就讀學校,先後拜許彜定(仁庵)、孫心葵爲家師,父、伯、兄督課甚嚴,勤讀苦學有成,專經、史、地理、兵學,工文擅詩,頗負盛名,民國吿成,行列革命,性剛毅,痛二次革命失敗,遂轉業敎育,歷任小、中、大學敎習,著書立論,闡揚中華文化,貢獻良多,卒於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三十一日武漢師範學院敎授任內,享壽七十有一,其死因不明,家人亦不敢洩露,授...

  • 文章周駿鄉長爲母祝壽捐教育基金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8期  作者:陳木雲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周骏 教育基金 百岁寿辰 邱成 四世同堂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青田县汤垟乡洪口村周骏乡长老家热闹非凡,周府里外布置一新,中堂里悬挂著一幅辍有金黄色「寿」字的红纸图案,旁配:「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寿联,横披写有:「福寿高照」大字。众多的亲属依次向一位慈祥的老人祝福,这是周骏先生为高堂邱成老太太百岁华诞做寿的一个欢乐场景。青田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曾英玲、副主任陈木云、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杨君、老龄委员会副主任李玉珠、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耀东、秘书长陈晓温、县台属联谊会副会长潘志

  • 文章港大学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基金协议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田家炳教育基金 基金会宗旨 协议书 基金用途

    一、引言港大学教育学院(下称学院)以为本地培养教师、为港、为中国、为全球培养教育研究人才为己任。通过世界最前沿的教育研究,为教育政策和发展、为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田家炳基金会〔下称基金会〕成立于一九八二年,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捐助慈善公益事业,历年已在两岸四地资助大学、中学、小学等近三百所,特别关怀内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二、基金的成立承田家炳先生慷慨捐助,连同政府配对与大学之投入共六百万港元,成立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