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私塾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私塾糗趣一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縱亞平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私塾 趣闻 教育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吾乡村塾教学之情况,七十岁以下的人已鲜有人知之,笔者在乡读书时,听闻一首传咏私塾教学的打油诗,因其描绘生动,今犹记得,诗云:「漆黑茅柴屋两间,猪窝半棚紧相连,牧童八九纵横坐,赵钱孙李喊一年。」诵此可知塾舍人畜杂处,村童所学也不过是一本薄薄的百家姓、三字经,而一喊就要上年。此外,还有一首描述私塾晩读的诗,也很传神:「鸟雀归巢噪晩风,大家齐逞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意谓在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时分,村塾塾师要命学童温读一下当天的功课

  • 文章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⑵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劉道玉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刘道玉 校长 自传 私塾 教育

    (本文作者劉道玉鄉親曾任武漢大學校長多年。本章曾在本刊發表,但原稿多有修正。謹白)

  • 文章我的童年教育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4期  作者:大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教育 家庭 私塾 竞智小学

    想起来那时一个私塾老师除伙食外,每年可净得银元八百元。而现在我这个高级工程师,每月生活费只银元十元左右,想吃到七十年前家塾老师的伙食已不能够,更谈不到其他,悲夫!三年家塾家庭付出很大,我也学到不少。因为家塾学习时间长,每天天亮起床,洗完脸去上早学,直到吃早餐。上午下午是上新课及写字。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总计起来毎天不少于十个小时。也没有星期天。老师敎学也有改进,启蒙课本用国文(大城市小学用的语文课本)比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好懂多了。老师对我上课进度不太

  • 文章湖陽鄕的學校敎育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6期  作者:黃昇輝 出版时间:1972-09-30
    关键字: 湖阳乡 教育 私塾

    升辉曾撰「湖阳鄕槪况」一文,登载本刋第四期。当时匆促应命,竟将最关重要之敎育情形漏述,实感遗憾!兹就记忆所及,补敍梗槪如左:吾湖敎育,在旧时代祗有各角落的私塾。最大规模的,应推仙溪郑姓美坂的大书房。设有十八个小厅,可以容纳不少学童。这所大书房,是郑姓二房龙甫公的杰作,他储备产业很多,培养出若干人才,家况淸苦的郑兼三先生,就是靠生员租完成北大的学业。又如刘姓奕宝太老两子一婿同科晋了秀才,也是在金龟寨内请了塾师敎出来的。到了民国八年,奉本县劝学所的命令,各姓

  • 文章昔时闽南之私塾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闽南私塾 教育 教学设备 课程设置

    文献资料,最値得擧述者,莫如政治敎育。我今就过去敎育制度中,敍述一项闽南私塾之眞相。私塾是昔时基础敎育,童蒙欲识字知书,必经此门径。其制度行之已久,至二十世纪初年,认为不合时宜,乃废私塾而兴学校。今人皆曾入学校,自能知学校之眞相,昔人要识字知书,必入私塾,其眞相如何,实不能不知。私塾亦写书塾,前者是指明私人所设,以别于官立公立之学校书院,后者是指读书之所,音同而较雅致,一言其制度,一言其性质,今当作私塾,则制度性质包括之矣。私塾之门,士农工商子弟皆可入学

  • 文章憶往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任元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平仄 私塾 教育 晚清秀才 颛孙立勋先生

    七十多年前在家乡读私塾,受业于晩清秀才,颛孙立勋先生号卓亭公—颛孙荆山先生之令严门下。课余卓亭公常踱方步,吟诗诵词,朗读精华佳句。并唸诗谱自悮。如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当时只知道这是作诗的基础谱子,不知道平仄的先后顺序;怪先生没讲明白,不知自己程度浅,不了解。不清楚平上去入,就是现在的一二三四声。至今阴平阳平仍分不清;如何切音拼字更搞不明白。破音字(大陆说多音字) ,某字读上声,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读

  • 文章人性教育的教材教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謝恆德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人性教育 需求调和 私塾教学

    私塾多是设在祠堂或庙宇里。也有大户人家的偏堂设立私垫的。入学多是学生自备桌椅,贫苦的孩子可以商量和其他的同学同桌。初入学的孩子多是先读三字经。由老师在书上用红笔点四句来读。读一上午不会背的孩子,老师可以只点两句。有聪明的小朋友,一次可读二十句,也有更多的。那时候,三字经可以说是小朋友初入学必读的教材。现在,很多人未读过三字经。听说有研究院开设三字经为研究生修习的课程。说奇怪也不算奇怪。小孩子读三字经当歌儿来唱。今天研究生读三字经,是研究学理内涵与人

  • 文章(紀事 教育)歸仁集一帶學校及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5期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学校概况 教育概况 私塾教育

    人,分一、二与三、四两班,亦创于民初,首任校董郭佑卿,次任孟贤卿。学田乃二郞庙之庙产,约二百余亩。三为明义小学,在归仁集西南小赵圩,创设于民初,校董赵仁昌。但因匪乱,未曾开课。四为明伦小学,在归仁集东南邱家庙。学校经费来自邱家庙之庙产。民国十五六年,及二十至二十五年间均曾开课。五为大义小学,校址在归仁集大街西侧,有校田数顷,此为归仁集江氏私立学校。民国初年至十七八年均曾开课,后因匪乱停办。二、私塾:归仁集一带学校敎育既不发达,而私塾敎育亦甚落后。常设之私塾

  • 文章谈家鄕的改良私塾敎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趙慕程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改良私塾 教育 学校 文化革新

    新集、洪园、鲍荡、陆岗、吴圩、项荡各有一所初小外,其余村落仍旧是受着落后的私塾敎育。由于科擧已废,不适潮流,那腐败的敎学方法,已经不受欢迎,渐渐都向洋学堂学习—学校敎育,随风改变,在我家鄕(七区)相距近二十华里中间,无一所小学,子弟们只有望洋学堂而兴叹。为着适应当时潮流趋向,就有改良私塾之倡导。眞正的私塾敎育,天天读死书,「人之初,性本善」,或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再不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或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一类四书五经书歌,有时读了

  • 文章幼年時期的新舊教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山西洪洞县 维新运动 私塾科举 求学回忆 新旧教育 新式学校

    因交通关系,甚少回家。我六岁以后先随三兄入私塾就读。不久武昌起义,民国建立,县中于民国元年成立新式小学,就转学到县城入学,数月后再回家重入私塾。民国四年,为了取得学校文凭以便出外升学,又到县中高小揷班入三年级(当时学制高小三年),四个月后毕业,我就成为本县高小第一届的毕业生。现在回想幼年在家所受私塾和新式学校两种敎育,内容和现时都大不相同,所以想把个人对这过渡时期新旧敎育的体验加以追述。但又由于本身实际体验究属有限,因而就又把淸末民初旧式敎育槪况以及新式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