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高等教育述要(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9期  作者:奎元編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高等教育 湖北大学

    前言位居华中,素有『九省总汇之通衢』的北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现有普通高校六十三所,居中国大陆各省市第四位(次于北京、上海、辽宁),一九八九年在校学生达十三万人,专业点六百零二个,全省高校现有教职工六万二千五百余人,仅次北京,居全国第二位。高校的图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二千多台套,仪器设备价値达人民币五亿多元,图书馆藏书二千多万册。全省高校现有研究所六十个,实验室一千八百六十九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三个。以前,北省高教品种单一,基本上都是本科生,随着

  • 文章北高等教育述要(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0期  作者:奎元編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高等教育 湖北大学

    二、北大学北大学位于武汉市武昌宝积庵,是北省属综合大学。北大学的前身是一九三〇年北省筹建的省立鄕村师范学院。一九三一年省立鄕村师范学院改为北省立教育学院,一九三六年停办。一九四一年北省立教育学院复校于恩施五峯山,一九四四年改名为国立北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学校经江陵迁至汉口,一九四九年一度停办。一九五〇年建立北省教育学院,一九五二年北省教育学院改为北省教师进修学院,一九五四年又改为北师范专科学校。一九五七年北师专与武汉师专合并

  • 文章北师范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8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1-10
    关键字: 师范教育 学校 湖北

    初中各三班,共学生一百八十名。该校原为「北省立武穴女子师范学校,」三十六年四月奉令改为「北省立广济女子师范学校,」惟因远处鄂东边陲,招收女生较为困难。最近又奉敎育厅令将改为「北省立广济师范学校。」(本文节录中国敎育年鉴第七篇第五章)。㈡现在师范学校及附设简师之初级中学一览一 师范学校1省立师范学校二 简易师范学校 2县市立简易师范学校二 简易师范学校 2县市立简易师范学校二 简易师范学校 2县市立简易师范学校

  • 文章北省之职业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9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职业教育 湖北省

    民国二十七年武汉撤退后,北省立职业学校,均并入联中,迁鄂西办理,当时统计有省立联中高农分校、初农分校、高工分校、初工分校、高商分校、职业分校、曁女职分校各一所,省立高级护士职校一所,省立第八高职一所共九校。胜利后各校,既迁回武汉,而战时停办之私立职校,亦多奉准复校,同时以内迁之鄂籍学生,均复员返省,又特设大冶职业学校,以为收容,故三十五年底截止,全省共有公私立职业学校八所,学生二、〇四七人,兹将战后槪况略述于下:㈠复员后省立高级职业学校——战前原有省立

  • 文章官 话虎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藍昌棣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虎中 官学 教育

    山锦绣,万川汇流。虎山雄壮,梅水源长。缅怀先贤,上世纪之初,秉承「儒为国之宝,士乃席上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适值废科举兴学堂大势,当时寮士大夫,绅耆父老乃识时务之豪杰,热心桑梓,关怀子弟,千方百计,首先倡办学堂。利用龙岗圳下寺为校舍,申请县府批准,因此才得名为山官学。是当时大埔县境内仅有的两所最高学府(在城茶阳有一所)。为方便学子和合乡需求,山官学后期曾商借圳下罗氏小学,增设附中。清末民初,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百姓疾苦万分!能读官学商级小学之学

  • 文章三战昆承——记抗战时期惨烈的一役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6期  作者:潘正言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昆承 抗日战争 常熟 回忆 战役

    昆承是常熟境内最大的泊。据地质调查,它是由原来两个相邻的昆与承合并而成的。昆承湖湖面清澈、平静、安谧,有各种各样的淡水鱼,是天然的养殖场。每年岁末都要向人们提供上万吨鲜鱼;昆承又是一个人们积肥的好场所。春节刚过,沿勤劳的农民就驾着小船,到里去罱河泥,为当年的水稻丰收打好基础。沿的民众都将昆承当作自己的母亲,生于斯,长于斯,依赖于斯。民国二十六年八月(1937年),淞沪战役开打,昆承从此也打破了以往的宁静。战火逐渐向西蔓延,日军的铁蹄

  • 文章阳鄕的学校敎育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6期  作者:黃昇輝 出版时间:1972-09-30
    关键字: 湖阳乡 教育 私塾

    升辉曾撰「阳鄕槪况」一文,登载本刋第四期。当时匆促应命,竟将最关重要之敎育情形漏述,实感遗憾!兹就记忆所及,补敍梗槪如左:吾敎育,在旧时代祗有各角落的私塾。最大规模的,应推仙溪郑姓美坂的大书房。设有十八个小厅,可以容纳不少学童。这所大书房,是郑姓二房龙甫公的杰作,他储备产业很多,培养出若干人才,家况淸苦的郑兼三先生,就是靠生员租完成北大的学业。又如刘姓奕宝太老两子一婿同科晋了秀才,也是在金龟寨内请了塾师敎出来的。到了民国八年,奉本县劝学所的命令,各姓

  • 文章本社頒發鄂籍學生奬助學金紀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4期  作者:本刊記者  出版时间:1972-07-10
    关键字: 奖助学金 教育 湖北籍 湖北文献社

    啓事:申請奬助學金時間,自下期起改爲每年十月、及三月接受申請,敬請注意。

  • 文章台北市北同鄕会八十一年办理大专院校鄂籍绩优学生奖学金名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4期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湖北同乡会 教育 奖学金

    台北市北同鄕会八十一年办理大专院校鄂籍绩优学生奖学金名册台北市北同鄕会八十一年办理大专院校鄂籍绩优学生奖学金名册

  • 文章北文献社发放大专优秀青年奖学金名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5期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湖北文献社 奖学金 教育

    评审奖学金情形:㈠本(81)年六月十九日上午十时于台北市龙江街北文献社,经出席委员公开审查鄂籍大专院校绩优学生计25人,照案通过,每人发奖学金新台币伍仟元,共需发新台币拾贰万伍仟元。㈡绩优鄂籍学生,计男性10人、女生15人,(内有公安县王修田鄕长之女王玟琪、王玟琳二人均入选)。㈢学分学年制分:其中攻读学分最多者为25学分,最少者为9学分,四年级者11人,三年级者6人,二年级者2人,一年级者3人。㈣德、智、体、群四育分:有体育课者23人,无体育课者2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