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回忆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幼时所受的教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0期  作者:沈剛伯 出版时间:1984-01-10
    关键字: 沈刚伯 教育 回忆

    花蜜的蜂子避入丛树密叶之中,红紫缤纷的落花飘到阶砌泥溷之间——种种富有诗意的景色深深印入我幼小心灵之中,至今回忆,犹觉历历在目。祖父总会在这时敎我一些和云雨风雷,草木鸟兽,耕耘收割有关的知识、故事和神话,也往往讲一两首可以描写当时情状的短诗要我唸。我当时也眞听得入神,唸得有味。每当祖父不在家,没人敎我的时候,我反到觉得怪无聊的。像这样时读时停,经过两年,倒也记得不少的历代大事,和五、七言绝句。直到现在,我还能零零碎碎底背出许多断句,却不知道它的题目同作者

  • 文章自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自传 教育 回忆

    民國三十七年的秋天,我帶着家人的牽掛、期望與叮囑,背起簡單的行囊,跟隨山東濟南第二聯合中學,輾轉到達了杭州;開始了我十七年來第一次遠離家鄕的流亡生活。杭州、爲浙江省會,亦爲江南名城;不僅風光明媚,氣候溫和,而且交通便利,人民殷實。置身於此,會使人覺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一點也不誇張。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天險失屛,赤禍隨卽蔓延到江南,讀書旣不可能,那也只有直接報國一途了。有人說:「從軍吃盡天下苦,也能享盡天下樂。」確實如此。名山大川,任你遨遊,寒風...

  • 文章僑教去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作者:陶佩瑚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华侨 教育 回忆

    民國五十六年,我經僑務委員會選介,出任韓國漢城華僑中學校長。五十九年又轉任寮國永珍寮都中學校長,直至六十四年中南半島政局急遽惡化,越、棉、寮相繼淪陷時,倉卒撤退返國,爲時八載的僑敎生涯,在我個人服務的經歷中,確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程。以身許教 以校爲家由於地緣關係,韓國僑胞以魯籍者爲主,寮國僑胞以潮州、客家、雲南及海南人士居多。以我這樣一個江蘇阜寧人去主持這兩處最具規模的華僑學校,人地生疏,環境艱困,但憑滿腔熱誠與無比的勇氣,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付出全部心力...

  • 文章故乡幼年生活回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故乡 徐州 回忆 教育

    俗語常說:「落葉歸根」,就是形容出門在外的人到最後總是想囘到自己的家鄕。這些年來,我們由於國家多難,有家難歸,更加深了每個人思鄕之情。現在居留在台省的年輕同鄕,籍貫雖然還是江蘇豐縣,但多半沒有到過原籍。大家每次聚會,總是希望年老的人能多說些家鄕往事,來作爲心理上的一種安慰,我想這也就是同鄕會要編印這種刋物的動機。我是生於民前八年,民國五年出外讀書,以後很少囘家,所以關於家鄕的事所能寫的,也只限於幼年在家短時期的生活囘憶。不過寫到家鄕生活,難免涉及地方沿革...

  • 文章永春教育之演进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教育 科举 义务教育 往事回忆

    我國自滿淸入關,卽施行科擧制度,以八股括帖取士,箝制漢民族思想,使不知當世之務,國家因之積弱,遂召列强侵侮。甲午之役,敗於日本。德宗皇帝,知非變法維新無以救亡圖存,遂起用康有爲等,欲廢科擧興學堂,改變士風,爲國儲才。竟爲守舊派所反對,愚昧狠毒之慈禧太后竟發動戊戌政變,再度垂簾聽政,幽禁皇帝,逮捕維新分子,康梁出走,六君子罹難。越兩年庚子,八國聯軍入京,慈禧母子狼狠出亡西安,及議和回鑾,始宣布變法,暫以經義策論取士,廢除科擧,並頒布學堂章程。於是各地學堂如...

  • 文章雪公之負責精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5期  作者:高啓圭  出版时间:1980-04-10
    关键字: 王世杰 人物回忆 教育

    雪公的學問、道德與事功,彪炳人寰,自有黨史、國史爲之記載。我僅敍述親歷的兩件事,深佩雪公之負責精神。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會師武漢,我就離開了母校——國立武昌師範大學,雪公十八年才作國立武漢大學校長,所以我不敢高攀是雪公的學生。可是我認識雪公,是早在十六年,革命軍底奠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立東南大學改組爲國立南京第四中山大學的時候。所以我私淑雪公是較任何同學爲早的。國立南京第四中山大學成立,我任該校社會科學院助敎,在院長室辦公,雖然沒有祕書名義,却做的是...

  • 文章六十年前清华大学的回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李濟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李济 教育 人物回忆

    我在淸華學堂當學生是從辛亥革命前開始一直到民國七年,可以說是把初中與高中兩個階段的敎育都接受了。那個時候的淸華,在現在說起來,當然是一個很特別的境界;因爲那還是在前淸的末年,一般的所謂讀書人對於洋敎育似乎抱着一個懷疑的態度,一般保守的人都不願意把子弟送到洋學堂去。我的家庭比較起來是屬於進步的家庭,我的父親雖說在前淸受過功名,但他是主張維新的;在未從湖北到北京之前就把我送進了縣立的小學;那時候,辦學堂是前淸維新的一個辦法。到了北京以後,我進的是北京的兩個中...

  • 文章我與陶祖堯先生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沙吉夫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陶祖堯 教育 人物回忆

    閱讀梅自芳鄕長「民國後東縣首倡私人興學的陶校長祖堯先生」一文後,想起了一段往事。十二區後周莊的聞人,周爾森字木三,鄕人都稱呼他木三太爺,創辦國民小學一所,由其侄周劍文先生之介紹,聘筆者爲該校首屆敎員,木三太爺自兼校長。由于學校初辦,一切從頭做起,草擬全學年敎育計劃時,其中最感頭痛的,就是班級區分。因爲學生年齡及程度不齊,必須依年齡及讀經程度而列等級。年齡大的十二至十四歲者八人,十五至十六歲者十一人,十七至十八歲者七人,十九歲者一人,合計二十七人。讀過私墊...

  • 文章不當局長當督學全縣一周缺七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作者:賈書法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教育 人物回忆 阜宁

    法畢業師範之年,値阜寧大旱,蝗蟲蔽天,滷水在地,田禾顆粒無收,先君䑛犢情深,往訪王敎育局長,爲法借赴京升學考費五十銀元;王表示:須以不動產抵押,事聞於法,憤憤不平,氣沖牛斗,往責王曰:「抵押借款,在他人言之,無可厚非;汝身爲敎育局長,敎育局之前身爲勸學所,顧名思義。有勸學、助學、奬學、興學之責;況余如升學落第,回縣爲小學敎師,汝可扣薪;若幸獲錄取,決無大學生騙人五十元之事,汝可放心;且靑年前程,未可限量,境遇出處,變化多端,可爲大奸大惡?亦可爲大聖大賢,...

  • 文章教學三十年的今昔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張忠語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教育 三十年 升学 回忆

    最后转来虎尾。前后将近三十个年头了。在过去,从未遇到什么疑难和困惑,也从未想过越到近年,反而形成驾重就生、徬徨无措的局面,究竟什么原因呢?说是江郎才尽吧?根本无才,更何谈尽。说是南郭滥竽吧?中间曾经七易学校,虽无优异的表现,给人留下若何的来暮或去思。但亦未有太过误人子弟的地方,而被逐齐门,如果大胆的假设,也许是由于时代的猛进,社会的遽变,知识的爆炸和教育的发达,才使得步趋莫及,瞠乎其后了。现就感受所及,略举数端,藉供检讨:一、潮流的转变溯自本省光复之初,学校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