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主义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冯庸校长的教育精神及其伟大人格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穆超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冯庸 冯庸大学 教育主义 五戒五尚 爱国精神

    第一章 前言冯庸先生于民国十六年八月八日创办冯庸大学,自任校长。冯校长忠贞爱国,以当时五百万元创冯庸大学,以校为家,平日居住校内,并与学生一同用餐、一同运动,视学生如兄弟姊妹,其凌云壮志,有英雄气慨。其毁家兴学、献身教育事业、及组织歼俄义勇军及抗日义勇军的爱国行动,当时被称为「东北奇人」。冯校长鉴于社会道德堕落,教育不普及,工业落后,所以提出:「教育主义及五戒五尚等道德目标」,仍为今日所需要。他的忠肝义胆,少为世人知道,在今日物欲横流,利己自私的社会上

  • 文章蒋公对三民主义敎育的倡导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盧紹稷  出版时间:1976-04-06
    关键字: 蒋介石 三民主义 教育

    恢复民族自信力为实施起点。而以培养新的敎育精神,产生新的敎育力量为目标。因为敎育能够产生新的力量,才可以解除国难,达到救国建国的目的。(十)救国敎育,有五种基本课本:1.即军人精神敎育;2.步兵操典纲领;3.陆海空军军人读训;4.党员守则;5.党歌,也就是国歌歌词。受训敎育人员,对此五种课本,应精心研究,澈底做到,完成救国建国的目的。 蒋公这种救国建国的敎育,是以实现三民主义为中心,就可说是「三民主义的救国建国敎育」,当时曾发生重大的影响!参、三民主义

  • 文章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謝彭友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国民教育

    爆发出团结一致,发愤图强的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升华。如今,作为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就是人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与振兴。综上所述,可见爱国主义始终是各民族进步与国家统一的巨大推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作为必修课,始终系统地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中。上下五千年,世界各国的历史无一不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的强大,这个民族才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远在

  • 文章广西普及教育运动与抗战(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广西教育 全省扫盲 爱国精神 民族主义 雷沛鸿

    编按:陈重光先生所撰大文,八十五期刊出上半部,内容包括:一、前言;二、推动国民基础教育,从事民族自救运动;三、实施或人教育年,激发抗战救国热忱等节。第三第末述及「成效卓著。……待桂南战事爆发,立刻发挥无遗」自「待……」以下,在第八十六期续刊,即本文开始……

  • 文章湖南的教育风气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趙震鵬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湖南教育风气 民族大义 湖南青年 台湾教育 功利主义

    年朋友,欢迎你来,台大、美钞、美人、人生三步曲」这种偏重功利主义的敎育,当台湾正进入工业化的世界开发国家中,原是不可厚非的敎育,但过往的湖南学生,确比现在的靑年,更富于民族大义的精神敎育,也是湖南敎育风气的特色。

  • 文章充实精神生活 实践民生主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之后,各种文化建设工作,更透过学术、社会、文艺各方面努力推动。四 教育扩充中仍维持质的提高以敎育而言, 蒋公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中指出:「敎育的使命在促进社会与民族复兴」,复列擧了儿童强迫敎育与成人识字敎育、家庭生活敎育、公民敎育、职业生活敎育、大学敎育、成人敎育等等九个部门的敎育内容,为国人所遵循,实际上,我国三十多年以来在敎育上的建树,无论质或量,皆有其显著的成效,符合了民生敎育的宗旨。敎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其总额与国民生产毛额之比率约占百分之

  • 文章建立富而好禮的民主法治社會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社会发展 三民主义 礼仪 同乡互助 教育 民主法治

    就走的行为,完全是自私自利,丝毫没有替国家社会设想。」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不要尽讲些抽象的理论,应该把儒家这个「恕」字,作良心裁判,来建立羣己关系,改正只顾个人,不顾羣体的毛病。行「恕」的敎养就是我们的道德敎育,今日一些作奸犯科的「新生代」有的是因疏于管敎,和姑息纵容所造成,因而对学校、家庭及社会之敎育,再作如下之硏讨:⒈学校教育我们的学校敎育,实际上已成为「学历」制造所,因为学历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也和功名一样,愈高愈好,政府用人也不例外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