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学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陈小学陈氏奖学金暨赠书志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4期  作者:雅言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东陈小学 小学奖学金 教育 诗词

    詩禮門風樂育辛,箕裘克紹喜傳新。百年大計懷桑梓,種得蟠桃獻母親。

  • 文章席之琦與懷來縣教育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傅金泉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教育 办学 怀来县 小学

    我国的新式学校敎育,发勒于淸光緖三十年停止科举,建立新学制。全国各地创设新式学堂。计分高等敎育、中等敎育、初级敎育、实业敎育与女子敎育等。国内重要都市设立大学堂、高等师范、与各科专门学堂。府设中学堂,州、县设高等小学堂,鄕村设初等小学堂。适应时势的需要,以提高国民大众的素质。怀来县的地方敎育,随着新学制的颁行,就县城西大街右侧旧日书院,创立全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堂长原称学董,光緖三十二年秋改称堂长。席之琦(字朗霄)先生,以贡生资格,被遴选以公费送往

  • 文章我的童年教育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4期  作者:大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教育 家庭 私塾 竞智小学

    们在北平市立第二小[2]找到一个湖北籍的老师,因得入该校就读。我在枣阳已上到小学六年级。为了我小学毕业能考取一个较好的中学,三哥要我从五年级读起。星期四上午我被领去见五年级级任田老师。他出了几道算术题要我做。我很快都做对了。他很满意分咐我第二天就去上课。我到校的第一个印象是北平的同学很热情。一见面都围过来问长问短。听说我是湖北人,问我家遭了水灾没有?灾情如何?在学习上主动来帮助。做手工劳动第一课是剪纸贴画,他们主动借工具作示范指导。眞是亲如兄弟姊妹。上音乐课女老师

  • 文章(纪事 教育)大墩开化国民小学校史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5期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大墩开化小学 校史 梅萼楼 培贤女子小学 教学情况

    民国五年,曹作梅蕚楼先生,创办开化国民小学校于窰湾鄕大墩圩其家内,校舍三间,即用其前院客屋,校园用秫稭夹成篱笆为之。课桌二十余张,由当庄木匠用柳木制成,黑板自行油制。粉笔有时买来,有时自用石灰制造。今日视之,实简陋不堪,但在当时,实较私塾为大有进步。开学后学生除其女公子曹之俭之谦之朴三姊妹外,多为附近五里内之农民儿女,其内姪许允川允图允济允让兄弟,亦由三十里外之曹窰子,来此寄读。敎学方式为单级复式法。初开学时祇有一、二年级,嗣后则一、二、三、四年级同在一

  • 文章抗戰後期縣中生活回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沦陷时期 县立书院小学

    民国二十七年的初夏,日军南侵,那时我在县立书院小学读书。县城沦陷的前一天,级任老师赵俊辅先生,向同学们宣布学校停课的消息,大家依依不舍地含泪分别。当天下午,我便离开县城到鄕下去避难。此后数年,兵荒马乱,没有学校读书,只是断断续续在私塾里念了些四书古文。到了三十年的秋天,城里虽然仍有日军盘据,鄕下的秩序已经渐渐恢复,听说城西齐古同成立了高小补习团,我便欣然前往。在那里读了三个月,寒假后又转到程集补习团就读。这年夏天,参加县立临时中学入学考试,幸获录取,从此

  • 文章美国的小学教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8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美国 小学教育 详细介绍

    义务教育五岁入幼稚园,读一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尽管学区有别,大致如此。学校是按照学区来规划的,学区的规划依地理条件而定,所以学区有大有小,学校人数有多有少。小学规模不大,人数四五百而已,采小班制,一班不超过廿五名。两三个小学分配一个初中,两个初中分配一个高中。学校设校长一人,副校长一至二人(学校大副校长二人)。除此之外,没有教务主任,训导主任之称。凡属于义教范围内,所有任教老师,亦即不分小学、初中、高中,一视同仁,薪资一样,地位平等。不同

  • 文章鐘 敲響在朱家驊先生故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4期  作者:余方德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周家骅 钟声 鹤和小学 教育 学校

    无穷的囘味和万千遐想……「那钟声响起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我问路旁老农。老农笑了笑,深情地说:「那是朱家骅先生创办的鹤和小学上课的钟声,在这里已响了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我一惊,走在我身后的鄕干部几步跟了上来,他大声跟我说:「是的,这钟声已响了六十二个年头。那是一九三四年,即民国二十三年,朱家骅由国民政府敎育部长改任交通部长不久,淸明前后囘故鄕扫墓,鄕亲们见他虽西装革履,但对人很和气,就登门去拜访他。交谈中,他问家鄕可有什么要他帮办的事情?鄕亲们便说,瑶阶

  • 文章(学府风光)六十年情缘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7期  作者:張紀生 張存生  出版时间:2104-01-01
    关键字: 奋斗小学 教育 绥远 青草 羊毛 菜园子

    奋斗中学是抗日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于一九四二年在绥西的陕坝镇创建的。陕坝地区一八七四年左右才开始有人居住,传说最初是一个名字叫善巴的蒙古喇嘛定居于该镇的西沙梁,其后才陆续有人来此居住,到一九二六年,约有居民四千户,过往行人与居民都以「善巴」称其地,遂传写而成「陕坝」。奋斗中学创建初期只有初中部,在陕坝的天主堂赁屋授课,一九四三年初筹款购地才有了自己现在的校址。同年在宁夏平罗县黄渠桥创办的奋斗小学也迁来陕坝新校址,一九四五年又创办了高中部,发展成为一所完全

  • 文章抗战时期的海溪小学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7期  作者:章英杰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海溪小学 抗日战争 乡情 陈十四 课外活动

    抗战时期,国敝民穷,乡村教育全靠民众自己,政府没有投入。叶店乡(现舒桥乡)二千多户一万多人口,唯一能读完小学四年级的学校只有古竹坳小学,周围村庄的孩子都要赶到这里来就学。我也在这所学校读书。我父亲是位朴实的农民,没上过学,吃了文盲的苦,发誓要让孩子读书,他的心愿是孩子长大至少能做个教书先生。一九四三年七八月间顶着烈日送我去海溪小学读书。海溪小学是叶店、海溪、海口等三个乡的唯一一所中心小学,名气很大。但也没有专门的校舍,而是借用石洋巷和黄畈之间的夫人宫

  • 文章丹湯教育界前輩錫甫夫子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眭雲章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杨鸿范 锡甫夫子 算术 师范 高等小学堂

    的公团,会长领导群伦,地位极为崇高,俨然学界祭酒,孙国钧先生为我邑绩学之士,且年德俱尊,故为全县士子所爱戴,姑丈年不惑,得膺其选,可谓殊荣,益见其品学久为邑人所景仰,而不是偶然的!民国元年二月,我邑唯一的官立鸣凤高等小学堂,改为县立高等小学校,仍由姑丈任校长。我是民国二年冬十二岁的时候,在家鄕珥陵鎭的石城市市立第一初等小学校毕业。三年春初进城,升读于姑丈任校长的县立高小。他当校长,不仅负学校行政责任,那时县立高等学校的编制,没有敎务、训导的职务,所有敎和训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