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舞陽—我懷念中的家鄉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孟昭瓚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舞阳县 樊哙 地形地貌 物产 教育

    河南同鄕会长杨庭芳兄函嘱亲自撰写我县沿革一文,俾使下代同鄕子弟,知晓老家概况,寻根追远,用意甚佳。可惜我不是攻读历史的学者,又无现成的资料在手,写作相当于县志的文章,舛误之处深恐遗下代以笑柄,故以怀念故鄕体材写出,有关人名名等难免错误,如此可以得到有识者的谅解。舞阳县之得名应在汉朝以前,因为辅佐刘邦的开国元勋樊哙,即被封为舞阳侯。樊哙的墓就在舞阳城正北约四十华里之樊官堂,我曾亲往瞻仰,庙宇宏敞,香火甚盛。舞阳县城设在舞水以北约三里处,故曰舞阳。县境在邻

  • 文章攸縣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劉哂之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地方县志 攸县 史地变迁 教育 地理交通

    攸」以水得名,沿革不一,或曰「阴山」,或曰别有「阴山」;秦隶长沙郡,汉析「阴」为「攸」,隶长沙国,三国隶湘东郡,唐隶南云州,贞观废南云州隶衡州,宋属潭州,隶荆湖南路,元仍为州,属天临路,明改为县,属长沙府,淸因之,设「清扬、永平、擢秀、东江、北江」五鄕;迨及民国,改设「庆云占国泰,民安聚星景,物华天献宝,人杰成灵,河淸兼海晏,谷嘉共芝馨,屯(半)」三十都半。民国二十六年实行鄕鎭保甲制,后改设「皇图、双江、洞井、明月、大沧、南田、夏泉、新江、大同、云桥

  • 文章(纪事 理)三树乡槪述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交通 教育 乡贤

    一、疆域:本鄕东界,由八堡通往洋河之黄河补堤,东面及东南接黄运鄕;南为埠子鄕;西南及西陲与睢宁县接壤;北临耿车鄕;东北则与项里鄕交界。鄕公所所在之三棵树,北距县城十八里,南到埠子十二里,西北去耿车十七里,为宿南之小鎭,全鄕东西横为二十余里,南北纵深亦如之。二、沿革:民初为孝八、九、十、十一四图,举鄕董,叶子玉氏任之。北伐后,设保甲,鄕鎭繁多,约数十。迄民国二十年后实行新县制,并为四鄕,属第四区。其名为结合、北宁、共济、树人,所谓埠子北四鄕是也。设鄕之初

  • 文章(縣市槪況)薩拉齊縣記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期  作者:劉世高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萨拉齐县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地区经济 教育 日寇

    一、沿革:萨拉齐县(简称萨县)之建制,远溯自汉,称西部都尉治所,北魏为怀朔鎭之南境,唐初置云中守,筑城于单于府西北二百七十里,即今之县治;辽于其,置代北云朔招讨司,旋改为云内州,置服柔县,建开远军制度使。淸乾隆初,设萨拉齐及善岱二协理通判;六年(一七四一年),隶归绥道,二十五年改理事厅,同治四年,易之为同知,光緖十年再易之为抚民同知厅,二十九年,分出包头以西之大余太,设五原厅;民国成立,正式改为县。城周约九里,人口五万余。(编者注:依杨增之等民廿三

  • 文章湖北高等教育述要(十五)武汉质大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3期  作者:奎元編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高等教育 武汉地质大学 校史

    武汉质大学的前身是北京质学院,是质矿产部所属的一所理、工、文、管相结合的质学全国重点大学。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质系。随后在八所大学建立质系。五十年代后为了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经政府批准,由著名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为筹备组组长,将当时的北京大学、淸华大学、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工学院(后即唐山铁道学院)及西北大学的质系(或组)的师生及设备合并,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七日在北京成立北京质学院。学院初期有教师

  • 文章方教育——故鄕办学甘苦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林念祖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故乡办学 教学感悟

    统统由我包办;敎学相长,珠算体育,原本门外汉,亦因此而懂不少。鼓励抗日情緖,似亦有色有声,鄕民生气蓬勃,儿童兴趣盎然。也开过恳亲会观摹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在此闭塞的乡村中,献丑一年,能小具规模,遽然使初创之大崧小学,誉满全县,父老皆知,后来成为南岳乡中心小学。在这短短的一年中,流汗尽心,虽说为方服务,却确实为自己做事。我自幼出门,远离家鄕,仅贡献微劳,而承全县父老爱护,诚证明王老师金玉良言之不谬。二十八年春,县立虹桥小学校长吴玄圭学长,特派

  • 文章张謇筹备南通自治请领荡经过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张謇 南通 教育 经费

    民国三年底,南通张季直先生任北京政府之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以其在南通经办自治所设立之各级学校,经费来源,有欠稳定,特具呈袁大总统世凯,请领通泰荡十二万或十五万亩,垦辟为田,以其收益,作为基金,并请将领应缴价款,分为十二年缴纳。旋奉民国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批示特别允准在案。兹将张氏原呈,袁大总统批文全案附录于后,以供阅者参考。为筹备自治基本,拟领荡,请允分期缴价,以维久远事。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实业敎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謇自

  • 文章略述家鄉各項成規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合作 处世 教育 阜宁地方成规

    凡是前代所留下来的风俗习惯,而对后世有正面影响的,可称之为成规,若为负面的则不能以成规称之。家鄕有些成规,因其公平合理简便,且富人情味,大家遵行,习以为常,它与法律不同,而功效或有过之,法律要以条文来表现,并强制执行,否则即予惩处,而它没有条文,也没有惩处,最多仅受到舆论批评罢了。它是从人群中所磨练出来的,经过历代的长期考验而自然形成的,它是王道,毫无霸道的痕迹,所以为人们所乐意接受的,任何人均能与之融合,它的域色彩虽浓;但皆大同小异,有人问我,鄕土之

  • 文章開魯縣概要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期  作者:劉漢久 出版时间:1963-01-24
    关键字: 开鲁县 地理 教育 交通 产业 产物

    供作此麻之浸渍之所,其剥麻工作,更为老人,妇女之适当副业。瓜子,此瓜子俗名打瓜,县内沙质土甚多,极适于此瓜之栽培,且其所需劳力甚少,而获利颇多,故本县之瓜子之产量,乃本省之冠,亦输出品之大宗。2畜产:本县之农业,乃属有畜农业,除供农耕、运输、乘用等用途之马、牛、驴、骡外、亦不少以饲养此等家畜为副业者,至于鸡、鸭、猪只等农家常饲者自不待论·尤因天然草原广漠无垠,牛羊类之饲育极易,是以牛羊肉之价格,低于猪肉之价格,每年牛羊之输出数字多以万头为计算单位。3天然

  • 文章吾埔清末民初教育的發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大埔地区 清末民初 教育发展 往事回忆

    一例。㈡由祖尝拨款资助—每遇学校经费无着,初期悉由方热心敎育人士乐捐,藉以维持,但此擧并非长久之计,乃多改由祖尝拨款资助,以维久远。㈢特别捐—每个方都有特别生产,推销数量不少,赚的钱亦多,如屠牛捐、柴炭捐、竹木捐、寺庙捐、木排捐等收入,以资弥补,足以维持常年敎育经费。有了以上三种敎育经费来源,吾埔中小学校的增设与发展指日可待。四、先父益卿公创建培英小学大埔县志卷八敎育志二十七页载:我的原籍是大埔县、石云区、大埔角、芹彩洋村。依大埔县志载:「大埔角(又名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