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云书,亦名张恩沛,号梅主人,连云港市云台区朝阳人「原新县」。生于一八六八年,约卒于一九四五年。他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饱读经史,一生著述颇丰。如「二十五史年表」「案头随录」「鸿雪联稿」等,可惜大部分散失了。先生一生最工莫过于对联了。先生在世时,往来于云台十八村,所到之处求联者摩肩接踵,至今仍有部分联书、联语流传于世,在云台山地区人们称他为「联圣」。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他,笔者拟从先生遗联中撷取几副以飨同好:一、挽张学瀚联。张学瀚先生曾著「云台导游诗钞
-
党国元老吴稚晖先生,抗日期间在重庆经常光临一理发店,某年除夕,店主请稚老书一春联以光门楣,联云:凭我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就此一刀,剃过世间豪杰,无不低头。
-
春联于五代以前,南北朝以后之宜春帖(又名春书)所演变者,好于此门类能道之。亦为我国风俗所特具之一格,传于晚淸,更为盛行,然饱具诗词宿儒,则莫能办精警之句。吾闽号称海滨邹鲁之邦,对于春联一道,格调布局,似有独钟,迄至民国,对日抗战,仍盛弗替,适余壮年,横遭国难,凡有此种胜句,佥为收集,得若干则,其中分门别类,丝丝入扣,恒不庸俗,足称圣手者,兹若囘味各联,允以:「词多便驯,题无誊义」。忆此家鄕无限好,横被红祸蹂躝,何日重扫犂穴,收拾河山,更以不胜欢跃鼓舞之情
-
抗日戡亂建偉業五湖煙景播清譽鈞天有命上修文三迤梨花帶淚開
-
农历新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春联,藉以迎春接福,祈求吉祥。抗战初期,我第五区常备队常驻防城西赵庙一带,某年,尝见该村刘拔贡子翰先生自撰联语张贴其大门上,联曰:富于菸叶穷于麦老在须眉壮在心子翰先生乃耕读世家,某年曾收其所有田地大部份播种小麦,而是年天旱,小麦歉收,致累及家计,但次年改种小菸(菸草),则菸叶涨价,却大获其利,时先生年近八旬,须发皆白,而红光满面,步履犹健,望之若六十许人,出入常有一中年妇人陪伴,故有此联之作,盖写实也,又地方抗日政府建立之物
-
辗转来台,主建成国中人事,居无疾色,无恶言,同仁皆乐与之交,辄相交恶者,劝勉愧耻,排难难排,解纷纷解,历任校长咸不尽倾!惟年逾耳顺,视茫发苍,深虞难为蚊负,决然乞归,虽学校力挽之,弗顾也。服务党国,凡四十年,孑然一身,两袖淸风,或询以何自苦若是,乃哑然失笑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吾平生不在温饱耳!赋性介,少谐和,居常鞅鞅,沈痼疾,竟不禄。易箦时,呼渡河者三,闻者泫然,论者惜之。余与之交甚笃,述其事,使后人矜式焉。兹附录挽联永志哀思。挽胡长固先生生为英死为灵生死
-
今民国九十九(二〇一〇)年三月廿八日下午三点四十五分,老伴撒手西归了,相处六十多年的老伴骤然离去,非常伤痛,无恨哀思。老伴臧靖宇先生,民国十年一月六日出生于大陆安徽省阜阳县一个小农村,村名—桥上庄,弟兄四人一个妹妹,世代务农,父臧翁建三是位读书人,阜阳县城教书颇有名望。—过去农村文盲甚多,偶尔出一位读书人很受人们尊敬,因而远村近邻向之请教、求字者甚多,尤以逢年过节春联字画求者络绎。故而臧翁书法在当地颇负盛名,而臧靖宇在家时排序名「传伦」,亦有父因颇爱文墨
-
大地耸巍峨,环列群山皆壁垒;雄关严锁钥,天然砥柱挽狂澜。闽江口之长门炮台,形势险要,旧有楹联云:「大地耸巍峨,环列群山皆壁垒;雄关严锁钥,天然砥柱挽狂澜」,寥寥二十四字;该台雄姿英发,有不可一世之气概。抗战初期,陈丈黑尼随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战地工作团到长门前线,慰劳抗日将士,由毛台长接待,曾见是联,因成一绝云:「长门生就是严关,港道迂回壁垒间,今日登临无限感,一衣带水望台湾」一唱三叹低回欲绝,盖当时台湾尚未光复也。此诗已编入陈丈待刊之《风雨集》中。(楚秋)
-
编者按:纪念一位功业彪炳,名垂史册的伟人,时间应是永恒的。且以白先生对方将军知之最深,挽之至当;而尤以挽词的上联中,有「功业最高心最苦」一语,实足以令人永久的低吟祇颂。故特自「中国报导」转载此文。以飨鄕亲,以念将军。
-
東北民衆控蘇宣言,係旅台東北同鄕配合立法院前此之控蘇案,所採取之有效步驟。曾於九一八第十八週年紀念日,以中國反侵略大同盟東北總支部全體盟員大會名義,集會於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并招待中外記者而宣佈者。此文爲筆者所撰,宣傳機構曾在戰時行都廣州及自由地區以電台播出,昭吿世界,以正視聽云。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