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老谋深算,鎭压了日本军人乘乱进犯的阴谋。据传当时国内外哀挽张大元帅的文字,佳作极多,然而最能道出张氏的心事的作品,应以陈兴亚挽联为压卷。陈氏的原句是:『项羽本天亡,满面无颜见父老;鸿章为世诟,马关一刺见生平。』笔者认为上一联不过是解嘲而已,并非警语。下一句则反映出张大帅数十年为保全国家疆土与强敌周旋的苦心,跃然纸上。传闻陈氏取得宪兵司令一职,与这一句挽辞有关,蛛丝马迹,要非空穴来风也。张作霖(手按腹部者)与吴佩孚(双手扶刀者)合影吴之右侧为张学良谈到张作霖
-
笔者自民国十年滥污外交圈凡五十余年,大半承办对日外交工作。如十四至十七年夏曾任北京外交部秘书兼情报局副局长,旋任南京外交部亚洲司长四年;廿一年出差国联协助顾代表少川应付沈阳事变一案;卅五年春任驻日代表团副团长(四年),屡曾旁听远东战犯裁判;后年使日不计。是以现虽隐退垂十载,于张作霖被炸死案却不陌生。顷阅本志二〇五期王大任先生大作,不禁使我回忆往事;迺略予补述,俾读者暇时对照参阅,庶明本案眞相。㈠田中与关东军对张老将见解不一一九二七年四月
-
欲征服满蒙,先征服朝鲜。」称为明治大帝的大陆政策。民国十六年 蒋总统中正继承 国父遗志,由广州率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民国十七年春天已达平津。日本见中国即将统一,深恐侵略中国受阻,是年五月三日,出兵山东,砲击济南,并入城屠杀我国军民一万余人,当时的外交人员蔡公时也被杀害,阻碍北伐。该时的朝鲜,已被吞并,第二个目标就是侵略我满蒙,满系我东北,蒙系我蒙古。四、日本对张作霖的五项要求日本为征服我满蒙,田中义一首相于民国十七年五月十八日,训令日本驻北京公使芳泽谦吉
-
日本人炸死张作霖的原因日本于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之前,为获得我东北的资源,自民国十五年起屡次向张作霖,提出五项要求,在东北建筑吉长铁路、建筑吉会铁路、开采黑龙江省的金矿…等。由会讲中国话的芳泽谦吉公使,直接向张作霖交涉,张作霖深知如答应日本的这五项要求,则东北的利权,将被日本人掌握,所以坚定的拒绝。民国十七年最后一次交涉时,张作霖对芳泽谦吉公使,把桌子一拍说:「你给我滚出去,只要我张作霖在世一天,你们日本人的这种企图,决不能达到!」这个事实是冯庸大学的法学教授
-
张作相是张作霖的老伙伴、嫡系骨干将领和忠实的「辅帅」,在奉军中有「忠厚长者」之称。笔者对张作相的事迹知之不多,仅就其在清末、民国初年和「九·一八」后的一些表现,略加评述。(一)张作相,字辅忱,一八八一年二月,生于盛京(今辽宁)义州杂木林子村的一个中农家里。因其先祖「世习泥瓦工,半工半农,藉以谋生,作相在读过三年私塾之后,就学习瓦工技术。从十六岁起,于每年农暇时,加入本村泥瓦工组,到村外为人建筑房屋」。因瓦工干的很好,有「青年能手」之称。他年轻时,正值东北
-
张作霖是奉军领袖,称雄北方。因为他是军阀,一般对他印象不好,又觉得他和日本人常有来往,似乎并不爱国。事实上,军阀的行止,也需要分析,有好有坏。表面的印象,未可据为定论。就统一而言,张是阻力。以民族利益而论,他无亏大节,而且因此牺牲。远东国际法庭,在战后审判日本主要战犯,就以日本人谋杀他,作为侵华的开始。在他遇难之前,还有不少曲折。世间多半忽略这段外交史,应该补敍。田中侵华的所谓积极政策,目标是东北。所用的策略大部份围绕着张作霖。至于前次「简谈」的,两次
-
成立,接收行政权,赵尔巽自任会长,吴景濂、伍祥祯任副会长。但二十二日蓝天蔚、张绍曾(第二十鎭统制)卢永祥(第三镇代理统制)等,主张发表「东三省独立宣言」,因赵尔巽仍支持淸廷未能成功(注二)。当保安会成立的前两天(十三日)张作霖乘机进入东北中心地区—沈阳,鎭压革命,据蒋总统祕录的记载其经过如下: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察觉到这个动向,打算调动驻屯在距离沈阳北方约一百八十公里辽源(郑家屯)的后路巡防营前来增防,后路巡防吴俊升,行伍出身,想必信赖得过。然而,在这个命令
-
得悉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早晨,满洲王:大元帅张作霖被炸死的消息后,有两个日本人惊愕得几乎晕倒。一个是首相田中义一。他脸色苍白,祇讲了一句话:「一切都完了!」另外一个人是在大连星浦的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他坐下沙发椅说道:「田中内阁完了,我要回东京。」我们如果仔细追究张作霖被炸死的原因,我们便可以揭开这两个巨头为什么嗟叹的秘密。世界金融大恐慌袭击美国,因此受其影响而进退维谷的第一次若槻内阁之垮台是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三天后的四月二十日,田中内阁继而诞生。人们
-
老帅不如少帅香重临大帅府我有这样的感触。老帅是指被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死的东北王——也就是北洋政府时代,影响中国政局的安国军大元帅张作霖。少帅就是他的儿子——曾促进中国统一而又发动西安事变有助中共开国的张学良。张大帅确是一个历史性存在过的职称。少帅则是一般社会习俗加用的尊号。张学良最高的官阶,应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是当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也就是后来的国民政府总统蒋中正。大帅府,位于沈阳市大南门里,是一楝三层水泥的西式大楼。在这座楼房的前后左右
-
犹忆雨公次公子张西卿先生(名学铭,曾任天津市长及东北行营中将总参议。),昔在沈阳第三中学读书时,必于距校遥远之处,先下车步行云。(注:一九二八年春张作霖(左三)、张学良(右四)接见吴佩孚(右五)于北京顺承王府,左四为张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