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生流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流亡学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傅春生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松花江的浪 抗日战争 小说 学生流亡

    着,流亡、离乡背景、亲人远离,自己照顾自己,特别容易早熟。「在七七事变后,又是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剧变,而金生的恋人陶美弟得了恶性疟疾,弥留之际,与金生见了最后一面,活了十九岁的金生,从来没有亲过谁,金生结果只用嘴碰碰陶美弟的额头和面颊。——到了重庆,经历过大空袭,满街都是弹片硫磺,人腿挂在电线上,住屋里没有一个地方不进灰,连抽屉里都是一层灰,碗柜里的盘子碗,破碎的不成样子。——」这是陈鹤龄写的东北籍教授赵淑敏的小说「松花江的浪」的介绍文。写抗战时期学生流亡的小说

  • 文章談范築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范筑先 流亡学生 抗战爱国

    附記:第二期文獻中,刋載「蔣故總統與山東」之照片、墨寶,甚具歷史意義。惟曾見及,北伐發生「五三慘案」時,蔣公駐節黨家莊(?)車站,亦曾撮影留念,如再能蒐求補入,則更完備矣!

  • 文章流亡生活片段回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流亡生活 片段回忆 山东流亡学生

    每月发给一个职员待遇。并将原警卫营警卫室所用小屋,供我们三人使用。自此脱离睡地舖喂跳蚤的痛苦日子,三人合作,工作轻松。相处感情融洽,结为金兰之交。惜二次流亡时,在杭州一别,音讯断绝,不知盟友近况,徒增思念之情。是年寒假,濮县流亡阜阳各院校学生,成立同鄕会,在政治学院同鄕主导下,推选张功元(继孟)与我担任代表,回县申请救济。返抵菏泽,适値共军渡河(黄)南进,濮县首当其冲,守军溃败。县府损失惨重。正处艰困时期,自顾不暇,无力筹款接济流亡子弟。当时菏泽地区更是

  • 文章山东流亡学生奋斗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馬忠誠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山东 流亡台湾 学生 奋斗 复学

    在江南的山东流亡学校有济南一二三四联中,烟台联中,昌潍临中等。约有学生八千余人,大家争相南移,吾校虽处湘南,但因湖南政局不稳,也连夜由郴县北方的栖枫渡车站搭车,撤退至广州。这是中国南方最后一个大都市了。没想到,号称有三百万装备精良的国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被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所打垮。眞是不可思议。被迫参军,血流马公大院到广州后因兵荒马乱,住处难觅,我校不得已只有住在中山堂的走廊上,白天风吹日晒,遇到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事到如今

  • 文章抗战胜利前后丰县同学流亡生活片段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流亡学生

    语不通,有如置身异域。江南景色与北方不同,虽在隆冬,仍是靑山绿野,淸凉如秋,偶而下起雪来,也是落地即溶,不成气候;给我们这些衣履单薄的流亡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二临师也是接收敌伪时期旧有的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惟因学生人数不多,还算宽敞。宿舍就在校内,两层楼房,我们住在楼上,没有皖北的湿气。每人舖边都自己装设了一盏电灯,电线密如蛛网,终日穿梭其间,实在危险。一天晚上,南北两派学生发生了冲突,有人故意把电源切断,顿时漆黑一片,紧张万分。每天放学以后,无处可以消遣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12-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教育深造 抗日战争

    着实发挥了孔圣敎育之眞精神。领导者虽多已作古。而其遗风,将永垂千古而不朽。故受惠诸生飮水思源,感怀师恩,在山东文献上屡为文敬致感戴怀念之忱,自是理所当然者。不过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惨痛的事蹟,却独未见有人提起过,总觉有些遗憾。虽然张兴峻同学曾写过一篇短文在山东文献上发表,也只是流亡途中经过的略述而已,至于在校中受敎的经过,则无一字着墨,总觉美中不足。可能有人认为这一批流亡学生虽亦具流亡之名,实为最幸运的一群;因为有固定的校址而未受流浪各地选校址之苦;有国家

  • 文章天堂路上(四)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方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丁蜀镇风貌 陶文化 海岱中学流亡学生 艰难困苦生活

    时候便与陶相关联著。陶是中华古文化的襁褓,陶又是一宗纵贯古今的璀灿民族艺术。在科学发展的新代里,陶业定有光明的前景,为祖国创业,为人类造福。陶的坚硬、陶的质朴、陶的品格(可用于贵亦可用于贱)、陶的灿烂,是一章光芒不熄的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诗篇。艰难日月流亡学生并不都是些不安份,总喜欢在社会上寻衅闹事之辈,绝大多数的人是为了读书为了前途的莘莘学子。就说我们海岱二分校的学生们,大多生长于中上之家,家教祖风与社会阶层的文化勋陶,表现出好的教养与品德;又由于年龄尙小没有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