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参军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簽名參加靑年軍的回顧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朗甫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参军回忆 朗甫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靑年十萬軍效法班超投筆去 四川萬縣當大兵民國三十三年日本軍閥攻進我國戰時首都——重慶的背後,貴州獨山吃緊,全國人心惶恐不安之際,政府發動了十萬知識靑年從軍運動。當時的我,還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正在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恩施,湖北省立農學院就讀。有一天,湖北省籍教授沈剛伯先生前來本院演講,鼓勵知識靑年效法班超投筆從戎精神,踴躍參加靑年軍的行列。就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挽救國家危急命運,熱愛家鄕,乃毅然決然的簽名從軍了;從此眞正的穿上軍服,成爲不...

  • 文章父子兵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鄭鐘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随父参军 回忆父亲

    日本侵略中國,抗戰八年,我與父親並肩作戰四年,共同在軍中生活一千多個日子,我竟失去了敬愛的父親。幼年的我在戰爭中成長,也使我學會堅强,走出人生應走的道路。我曾經在報上,讀過幾篇有關小兵的文章,他們當兵時年齡都比我大,我當兵那年只有十二歲,是一名小之又小的小兵。民國二十六年日軍第三、九、十一師團,另有一個機械部隊、空軍飛機,分五路進攻徐州,攻破蕭縣縣城。我們一家四人,祖母、母親、父親和我,逃到鄕下姑母家避難。父親是由部隊回家探望生病的祖母,聽說服務的部隊打...

  • 文章悼戴珍老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呂作芳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温州同乡 戴珍 患难之交 参军经历 追思悼念

    戴珍去世消息传来,使我无限悲伤与感叹。我与戴珍是温州平阳同乡,也是钱库小学同学,年纪相差无几,却情同手足。一路走来已超过一甲子,可说是患难之交,也是知己中的知己。一起参军一九四一年冬,日军炮火席卷全国,政府当局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发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运动,当时温州城区沦陷,郊区知识青年不落人后,尤其平阳人数最多。戴珍与我、郑绍根、胡思敬、陈仁珪等一百余人,效法儒生救国投笔从戎,并编入二〇八师六三八团三营第九连,尤其记得当时戴珍身高体重

  • 文章參加廣西學生軍工作憶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宋獻琼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广西学生军 参军经历 抗日战争

    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後,日寇逼近廣西,形勢危急,廣西當局爲了組織靑年學生,動員民眾支援作戰,抵禦日寇入侵,於是在全省招考廣西學生軍。面臨著日寇入侵家鄕淪陷的嚴重威脅,我縣(橫縣)廣大的靑年學子,由於抗日救亡保衛家鄕的愛國熱情所驅使,踴躍報名投考,結果,橫縣錄取了一百二十多名,筆者有幸亦屬其中之一。十一月十七日早上,縣城各機關團體和民眾,在公共體育場開歡送大會,會上,縣政府和橫中各贈送一面「爲民前鋒」和「殺敵致果」的錦旗,臨時參議會梁仲和議長...

  • 文章王公璵先生送知識青年從軍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青年参军 知识青年

    君問歸期未有期,邊城正函羽書馳。斷鴻失陣飛難定;獨鶴冲霄去不疑。立馬當風人靜夜;臨流看劍月明時。征途不解愁滋味,莫對黃花怨別離。抗日戰爭,在我國近代史上,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尤其到了三十三年,抗日戰爭倍極艱苦,但我們堅決抗戰到底,打贏這場民族聖戰的決心和意志,却絲毫無減。當時的戰地及後方知識靑年,基於國家存亡,與民族大義,紛紛自動請纓,湧向前線,報效國家。一時風起雲湧,掀起從軍高潮,迅速地遍及全國,並有集體登記要求參加遠征軍者,其忘我之精神,及一時...

  • 文章中國遠征軍遠征緬甸轉戰印度隨軍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3期  作者:虞志春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抗日 爱国青年 参军 缅甸 集训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向我国北平西南芦沟桥,中国驻防军突然发起进攻,从此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头目叫嚣,三个月内要征服中国,并呑全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出动大批飞机大砲猛烈地向中国轰炸投弹,「八一三」开始向中国全面进攻。中华民国挨到了最后关头,全民觉醒动员起来了,不分党派、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日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轰轰烈烈掀起抗日救国的巨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九四〇年我参军走上抗日战争的前线。参军抗日万里征途浙赣湘一九三八年我剡山

  • 文章八千里路雲和月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7期  作者:王臨泰  出版时间:1986-02-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报名参军 敌机轰炸 往事回忆

    戰幹二團的誕生中華民國二十七年農曆正月十九日。雨雪霏霏,北風凜冽。徐州中學的校門前,人潮擁擠。這眞是空前未有的現象,破曉辰光,一片灰濛,怎麽會有這樣多的人湧到這兒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穿着棉褲棉襖,有的長袍大褂,有的西裝大衣,還有一些翻穿老羊皮的……形形色色,各路英雄好漢,少說也有一兩千人。原來,這些人都是前來報名參加「抗敵靑年軍團」的——這個團不久便正名爲軍事委員會戰幹第二團。(註:幹二團同學會尙在臺灣者,有程傑慷敎授、韓其澤中將等一百二十餘人。...

  • 文章燕南趙北長空嘯但有進兮靡有止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0期  作者:樊中天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樊中天 抗日战争 西南战场 参军 教学

    余籍隸河北清苑,民前辛亥生,現年八十有二,世居保陽城南卅里之樊莊,歷代務農,耕讀傳家。據家譜載,先祖原居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村,明成祖永樂年間,始遷河北,迄余已歷數十代矣。本村東有祖墳遍植柏樹,中有白楊數株,高數十丈,大可十餘圍,參天古木,氣象森嚴,數里外可見,其上四季百鳥雲集,白鶴成群,人稱勝景。先君諱廣熟,字誦讀,昆弟五人,先君居幼,以急功好義,先後任村長及國校校長數十年,深以鄕人不識字爲苦,故決心使我弟兄讀書,冀光門楣。先妣張孺人,爲本縣望族,舊道德觀...

  • 文章戀戀紅薯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红薯 日军罪行 参军经历 家乡红薯 回乡探亲

    专员身分回鄕探亲一周,家里生活暂时改善许多。爹以我既不能上学读书,又无能力种田,就命哥带我与五堂兄国伟、大堂侄春茂与南山内侄共五人,至山西省长治县投入阎长官锡山成立的晋绥军军事干部学校第二团第二营第六连(儿童连),正式参军了。端午节过后,倭寇攻打太行山,长治、长子、晋城、高平等县大的鄕鎭先后失守。儿童连未能配带武器与干粮,即在太行山区躱避日寇追杀三月余。在太行山中曾吃野菜、桑椹、酸枣等,就是没有吃过红薯。儿童在军中因为不能读书,十月间倭寇撤退后,就由胞兄将我

  • 文章抗日名將袁杰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7期  作者:劉青藜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袁杰三 人物生平 参军事迹 抗日战争

    袁杰三先生,號漢英,字廉珍,江西省分宜縣人。現年九秩晉二高壽。年及弱冠,畢業於江西省立宜春第八中學,適逢軍閥割據,外侮日亟,從幼胸懷救國大志,革命風氣澎湃,激于愛國情操的驅使,熱血青年,無不義憤塡膺,遂決心從戎,以報效國家。但家境清寒,籌措路費困難,幸得分宜縣城桂花園商店彭云華老闆濟助數十銀元,於民國十四年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成爲黃埔陸軍官校第四期的畢業生。袁杰三先生軍校畢業後,分發第一軍初任見習,參加北伐神聖革命大業,因年富力強,表現績優,深獲長官的信...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