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立中学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陆、序启:)县立中学初中部第八班毕业同学录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劉惟甫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县立中学 毕业学生 军队 会考 毕业同学录

    本校本届毕业学生,初中为第八班,高中为第一班。因倭寇逼入赣南,学校絃声与炮声合奏。军队来校驻校者,络绎不绝。校中秩序,不得整饬。欣幸师生均能领会战时生活,艰苦卓绝,敎学如恒。高中学生因参加会考,行将赴寗都。初中学生仍安心上课,毫不松懈,较诸过去各届毕业期之学生,读书精神进步多矣。顷以修本班毕业同学录,以留纪念,问叙于余,余叙已往各届毕业同学录,勉其团结精神,力求上进。今对于本班各生,更愿望,「困心横虑,动心忍性」。排除一切障碍,认识时代,矢勤矢愼,无论

  • 文章堅辭不受表揚的張教授鎭英先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屈鳳之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张镇英 萧县县立中学 诗歌 纪念

    抗战末期,县府曾转进至七八区辖境,整军经武,抵御强敌。县长刘瑞公谕教育科长鎭英先生,创办县立中学,恢复沦陷区正常教育。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乃能夙夜忧勤,努力不懈,终底于成。闻今已扩充至七十余班,学生三千多人,现任校长有意铸像、立碑,表扬创校人,实至名归,坚辞不受。兹感赋七绝三首(先韵),以彰其德,以显其功:一、戎马倥偬创校艰 而今学子已三千乘凉寻绎树谁种 饮水熟知不忘泉二、树荫麦场室外宽 教材教具一条鞭忧劳兴学为桑梓 虚誉浮荣视等闲三

  • 文章我所知道的陳伯盟先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2期  作者:釗大衛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陈伯盟 生平事略 创建阜宁县立中学 督促马玉仁抗日 与黄炎培的交谊

    详细原文。就凭这几条,也可看出,在众多省议员中,陈氏是出头露面,关心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的。而不是挂名充数的无能之辈。而当时的政府也能尊重民意,接受监督。陈对治理运河很有研究,一九二七年南京政府成立后,他被聘为导淮委员会运河工程局成员,常住扬州。据说鲁南某地,深得运河的水利,为他建了「生祠」。河工每年须购大量芦苇(大柴),修筑「埽」、「坝」。盐阜海边的咸水柴,比淡水柴结实耐腐。经陈氏联系,供需双方受益。(我的老同学郜岳西,六垛人,曾参预此事)二、创建县立中学

  • 文章流亡学校流亡生活抗战时期湖北江陵县立中学第一分校生活之回顾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0期  作者:趙奠夏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时期 湖北江陵县立中学第一分校 流亡生 生活回顾

    三上,惟须「随班附读」,要等省教育厅甄别考试及格,才算正式生。我因对我的真正小学毕业证书,仍是感到非常珍贵而难得,乃舍初三而就初一,奉令分发到「湖北省江陵县立初级中学第一分校」去就读。在抗战时期,家乡沦陷,而不愿接受日人的奴化教育,追随政府逃到后方的学生,通称为「流亡学生」,简称「流亡生」;学校所在地沦陷,追随政府流亡的学校,亦称之为「流亡学校」。流亡生的生活苦,流亡学校的流亡生更苦。江陵中学一分校,本属江陵,在江陵沦陷之后,随政府迁到松滋县磨盘洲。学校虽不

  • 文章刘惟甫校长等对瑞金绵江中学的贡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家世出身 《东亚新秩序》 《倭寇之野心》 筹办锦江中学 学校建设 领导队伍 瑞金县立中学新创 战时生活 全县人民文化教育中心 怒潮军政学校 教育事业贡献

    家乡教育事业服务。刘惟甫校长奉江西省教育厅令:就绵江中学旧址,加以修整,成立瑞金县立中学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有刘惟甫、杨传霖、刘建章、杨世霅、谢耕山、刘惟复、曾道和七人,大家公推刘惟甫任校长。他们一致提议,因建校历史渊源,要求校名定为「瑞金县立绵江中学」,藉留纪念。但教育厅指示,全省统一学校名称,必须改为「瑞金县立中学」。1937年秋,刘校长聘定教员,招生开学上课,但经费仍属难题。刘校长亲自找县长商量,报请由县政府筹措。卢建业县长深知刘校长廉明正直,热心教育

  • 文章津中回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41期  作者:楊治宋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江津县立初级中学 体育 生活 用餐 集合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于江津县刁家乡刁氏私立世德小学毕业。随即赴县城投考江津县立初级中学,由于是生平第一次进城,对县城大十字和小十字一带的车水马龙,及晚间全城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还有穿梭在大街上的「洋马儿」(自行车),均感到十分好奇。当时,正値「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对日本发动全面抗战初期,城内到处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倭寇」、「抗战到底」等标语,感到战争气氛比乡村浓厚多了。考试后第二天下午正式放榜,目睹自己名登金榜,欢欣若狂,连夜赶回家中,双亲得知

  • 文章日寇虹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3期  作者:也可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乐清县县立初级中学 虹桥 日寇侵略 往事回忆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的暑假,乐清县府决定在虹桥开办县立初级中学,以虹桥小学校舍为校舍,虹小另在校旁体育场建敎室上课·县中以虹小校长赵鹤年(中央大学敎育系毕业)为校长,羣推我为敎导主任,朱承天兄为总务主任;为地方敎育子弟,自不容推诿责任。于是离开城区,而乐成中学赵校长竞南先生,亦以地方关系,未便相强;因携旅影鎭水两儿转入虹小上学。县中初创,仅招新生百名,开学之后,以战时币値日贬,朱主任恐无法维持用度,自先垫付现款,为学校购买日用品;其牺牲小我,热心公益之精神

  • 文章鄢陵往事鉤沉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9期  作者:李恩普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生活随笔 鄢陵县立初级中学 开封鄢陵同乡会

    年华如流,岁月易逝,夏过秋继,冬去春来,不知不觉将至古稀之年。回忆往事,深感人生道路坎坷,政治风云变幻,人事浮沉,世途艰辛,沧海桑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往事如过眼烟云,感慨万千!唯对几段亲自经历,确难以忘怀。在鄢陵县中读书三年我于一九三八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七月在鄢陵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当时校址在县城内东南隅旧址:路北黑学设女生部,只有几间楼房,两棵大树,一个小院。路南红学为男生部,校址较大,校门两侧各有两间平房。进校门向南走三丈左右,既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