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现代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现代粤籍名将举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现代 粤籍 名将

    粤人爱国心强,且当民国肇造之后,国事蜩螗外侮日至,时局纷扰之际,献身报国投身军旅者众,兹篇之记,仅属个人所知之武界荦荦巨星,藉以引发乡人之陆续举述。中华民国虽然由吾粤人 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推翻专制所缔造,而粤军建军,则始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省长朱庆澜奉命将省警卫军二十营,交陈炯明统率,以援闽粤军名义,开赴粤东,进入闽南漳州一带整训,脱离把持粤局的桂系军阀迫害。当时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师长邓铿,是国父的忠实信徒,且有现代智慧眼光的将领,他所

  • 文章戰前上海廣幫追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吳叔毅  出版时间:2004-10-30
    关键字: 上海 广帮发展 战前 现代大都市

    初期成为一个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现代大都市,和全国乃至远东一带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当时除了远自欧美各国的诸式人等来到这个已经名传遐迩的十里洋场开行、冒险、淘金、发展外,本国人方面,当以邻省宁波人就近形成的宁帮,和从南方北上广东人所组成的广帮,最具势力。当时的广帮,大多聚居在苏州河北、公共租界的虹口和闸北一带。而在广帮之中,又以由广东番禺和肇庆人士组成的广肇公所开创的局面最为可观。广肇公所除了在商场上颇具团结力,甚至有专属的山庄来埋葬客死异乡的亡灵外,最値得称道

  • 文章和中国现代史有关的人物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于衡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中国现代史 王铁汉 九一八事变 台湾

    九一八反擊的第一槍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午三時,一代名將王鐵漢將軍,病逝中心診所。他履世九十二年,留給我們的是無限哀思。王鐵漢的一生中,最輝煌的歲月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那一天日本的關東軍偷襲瀋陽北大營,王鐵漢圃長,下令反擊,那是自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向日本還擊的第一槍。當年的王鐵漢廿八歲,職務是陸軍獨立第七旅第六二〇團團長,以後他帶著部隊進入山海關,在蔣委員長指揮下,從事抗日,前後打了十四年。十五年後,他重回東北故鄉,擔任遼寧省主席兼瀋陽防衛司令...

  • 文章(柒:悼誄)「太武山有山彰盛德」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胡琏 青年学生 征兵办法 兵团 现代战争 周年纪念

    和第三预备军团司令官柯远芬将军,继任「怒潮」学校校长,与九区专员公署干训班学员合并,撤退来台湾新竹县新埔鎭为校址。当时全校师生抱着孤臣孽子的心情,以「生为国民党党员,死为国民党党魂」和「生为国民革命军军人,死为国民革命军军魂」,誓愿追随总裁蒋公在复兴基地,继续为党国效命,并以此作为兵团与学校全体官兵与师生所追求的精神目标。这些都是胡司令官的精神感召。柯远芬校长,秉承胡司令官指示,主持「怒潮」学校校务,本诸勘乱战争之挫折,体认当前革命教育原则:㈠现代战争的本质

  • 文章簡論青年軍之發煇與隱沒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8期  作者:邵承澤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青年军 教导团 知识青年从军 现代化新军

    抗敌军旅行列,其精神志节为我国建军史创建优良纪录。我第一期复员青兵在鄕为良民,仅少数留营充当原部基干,继承梅花V字标志部队传统,而第二期各师则赓续战斗。借由前述事蹟实令国人痛惜,若非国内战争厄运牵系,众多有为青年当属国家建设文武干才,昔自大陆辗转撤抵来台之青年军,仅二〇一暨二〇八师所部堪称完整,后期在营青年兵报考军事院校,坚苦奋励多已晋为校尉级军官,迄四十八年仍滞留军旅之士兵,均予保送各兵科学校候补军官班,毕业后,依准尉任用。在台新军更替建立制度步向现代

  • 文章抗戰時期四川之兵工生產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8期  作者:方祖同  出版时间:1978-09-30
    关键字: 抗日时期 兵工生产 现代军备事业 抗日战争 军品月产量表

    淸同治初年,中兴诸臣在沪宁汉粤津各地辛苦经营之现代军备事业,至淸室衰微,几同中断。民国成立,北京政府初无任何建树,嗣欧战勃发,始成立全国兵工督办处,监督各厂。随于民国四年设新兵工厂于河南孝义,称巩县兵工厂,以制造砲弹为主。其后各地军阀跋扈,视其辖地内之兵工厂为私人武库,甚至改建铜元局为兵工厂,供作内战工具。民国十年,张作霖氏所设奉天兵工厂,规模最大。国父设大元帅府于广州,曾积极建立石井兵工厂。北伐军兴,各省先后克复,我革命政府次第接管当地兵工设施,加以

  • 文章(名人的故事)抗戰時期為中國「發聲」的董顯光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3期  作者:董其岳 出版时间:2013-08-01
    关键字: 董显光 抗战时期 中国近现代新闻报刊事业 国际宣传 人物事略

    董显光(一八八七—一九七一),宁波市鄞县(今鄞州区)茅山乡(今姜山镇)董家跳村人,民国前期著名新闻记者和报业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新闻高官和宣传家。早年曾任蒋介石的英文启蒙老师,后来从美留学回国,跟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他创办了独树一帜的美式《庸报》,是《北京日报》主笔,又是英文版《大陆报》总经理兼总编辑,对中国近现代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副部长时的董显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抗战时期任国民党

  • 文章發揚護國精神改進民主憲政擴展建設宏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作者:楊家麟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台湾云南省同乡会 云南护国起义 台湾经济发展状况 现代化建设

    但如不断扩展此类活动,势必导致外部的武力之干涉,内部的严重对立,均非全体住民之福。且就长期的全面的形势观察,大陆终将趋向自由民主,大陆的广大市场与丰富资源,势必成为台湾无数中小企业将来拓展的空间,台湾大量的优秀人才与较高的科技水准,在一定期间,亦将成为促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就全局利害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可说是合则两利,分则两损。苦干激进者的分裂运动绝非台湾全民之福。吾人应本云南护国起义的传统精神,明辨是非,见义勇为,在个人岗位,团体活动及选擧期间

  • 文章孔故理事祥輝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军人孔祥辉 参加抗战 台北市改造委员会组长 创办《现代政治》 同乡会贡献 家人情况 沉痛悼念

    党性;并于历次选擧中,发挥平日部署之绩效,皆能完成上级辅选任务,为国擧才。改造完成,先生转任刑警总队秘书,维护社会治安,竭智尽虑,献替良多。民国四十四年大陈撤守,政府为安置义胞,设立「大陈义胞就业辅导委员会」,先生襄佐祝绍周将军总绾其事,奔走南北,觅地建设大陈义胞新村三十六处,安置义胞就学就业,至今大陈来台人士仍感念政府德惠,先生之功诚不可没。先生离开党政工作尝自行创办「现代政治」半月刋,宣扬**国策,介绍现代政治理念,强化全民爱国情操,曾先后参加革命

  • 文章郷賢劉庸伯先生昆仲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期  作者:薛繼禮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家世出身 求学与任职 武汉日报社 坦荡荡斋主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 北平小实报 弃文从政 枣阳日报社 洁身自爱 晚景凄凉

    緖二十八中擧人试后虽然名重一时,但未久满清即废除科擧制度,邱氏乃留学日本,学成后归国从政,于民国七年经选为省议员,伯瀛先生得邱师之介,旋赴省垣求发展,初任武汉日报社社论撰稿人,嗣任该社编辑,对于文化宣传工作著有贡献。此其间,先生曾以「坦荡荡斋主」之笔名,费时一年,完成「现代中国名人外史」一部,因其为文严谨犀利,甚获佳评。民国二十三年,伯瀛先生经乃弟叔湘先生之介,转任五十七军何柱国将军之主任秘书。是时因部队驻防北平附近,故伯瀛先生亦兼任北平小实报记者。二十四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