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原因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槪論第三兵團之沒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8期  作者:碧清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第三兵团 覆没原因 口述史

    不能同心一致,战力当然就削弱不少了。笔者认为这平均战力之举,应是使第三兵团没落原因之一,等于自废部份武功也。二、笔者认为,第三兵团没落的主因,责任是一七六师师长李祖霖个人应负的责,按一七六师五二七团在麻城之役,兵力损失已达四分之一,五二六团于奉新撤退途中,沿途遭共军截击,也损失达四分之一,五二八团在万载掩护撤退中,第三、八两个连也各损失达一半以上,两位连长也被俘遭到杀害了,第六连在慈化撤退战中,亦损失了大半,整个一七六师已残破了,故当退到湖南攸县时,军长转来

  • 文章從戰略觀點評析日本侵華敗因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7期  作者:劉超榮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略观点 失败原因 历史研究

    編者按:二〇〇二年七月七日,中國青年軍協會加拿大分會暨溫哥華陸光聯誼會,為激發僑胞愛國精神及毋忘八年抗戰所受之苦難起見,於華埠中國國民黨駐加總支部四樓大禮堂舉行紀念大會,邀請劉超榮將軍作專題演講。是日各界先進與新聞傳媒均出席盛會。與會人員甚多係年逾八旬之老兵,親身參與浴血抗日及國共之戰。於唱國歌及抗戰歌曲時,彼等目睹當前黨國在台遭遇,莫不熱淚盈眶,感慨萬千!茲刊出當日演講稿全文,以饗鄉親。

  • 文章蔣公中正五蒞太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繆玉青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蒋介石 阎锡山 五次访太原 背景原因

    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八年蔣公中正曾五次飛蒞太原,與閻伯川(鍚山)先生共商國事。北伐時期,軍事進展中,蔣、閻於一九二八年六月一日曾會晤於石家莊。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一日再會於石家莊,閻先生表示,備戰而不造戰因。其後蔣先生五次蒞幷,均與共赴國難,克服危局相關,也是民國史上的重要關節,茲簡述於後。㈠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件,侵佔東三省。一九三二年有「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日之役,國民政府遷至洛陽。二月國府成立軍事委員會,蔣先生任委員長,閻先生任委員。國府二...

  • 文章王上將銘章流芳百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張羣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王铭章 抗日战争 殉职原因 军事价值 滕县

    日,才擧行这盛典。王上将死事之烈,知道的人很多。大家对他自是非常景仰,这用不着多说。本人想就他殉职的军事价値上,及其所以决心殉职的原因,这两点略谈一谈。在中国抗战之初,本已决定一个最高军略,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因为我们最高统帅蒋委员长,深知这战争一起,已不是简单的中日战争,而是世界公理与强权的战争;我们要求得最后胜利,必须延长时间,打到阵线分明的一天,则胜利的来临,自有绝对把握。这个预期,在今天已是明显的实现了。大家对胜利的前途,也都有了明确的认识。这是「以

  • 文章蘆溝橋事件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丁澍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发生原因 史料研究

    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启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民大团结的对外战争,它的胜利使中国废除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使台湾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更重要的是使中国得以跻身为世界五强之一。所以芦沟桥事变实在是中国国运转变的契机,也是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新里程碑。因此我们对于这个伟大节日都应该予以重视和硏究。至于芦沟桥事变发生的原因,根据本人的硏究约有以下几种说法:㈠失踪士兵说:以下各为学者意见,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同时,又可分为两种。一为眞实的「失踪士兵

  • 文章從多角度看南京大屠殺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劉超榮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原因分析

    中方有备」之非预期淞沪会战,竟演变为中日战争初期最惨烈之大会战,其后更延伸为南京保卫战,驯而导致南京大屠杀之惨史。三者之间,有其前后不可分之连贯关系。三、日军为何会攻略南京?首都系一国之政治中心与民心士气凝聚之焦点。首都之攻防战,在敌我双方均系「国之大事」,其得失往往亦是「世界之大事」。日军挑衅我上海守军,原拟采速战速决手段,适可而止,尔后如何会演变为大军西向强攻南京呢?试剖析其原因如次:㈠日大本营优柔寡断,迁就事实,自毁「不扩大方针」之作战指导:淞沪之战

  • 文章國共政治協商會議的失敗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作者:楊振元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国共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 背景原因

    的事实,以及侵犯人权的重大事件,而国民党并不重视这些宣传的说教,然而伤害之大,远胜枪砲之而不自知。国军在大陆所进行剿共之战,初期以优势之武力,精良的武器,现代化学能的军事干部,对中共劣势之武力粗窳之武器,由乡村工农中迸出来的无军事常识的干部。无论如何国军应该战胜,共军应该战败,而事实确事得其反。原因是不在军事力量的优劣,而是在政略的不同,以及国军不了解共军的战略、战术和战法。中国的对日抗战,因为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即时提不出因应的政策,与适当的主张

  • 文章父親節談孝道乾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父亲节 源头由来 传统孝道 衰落原因 发扬办法

    中国文化的精髓,然而晚近以还,父道式微,孝道衰落,原因甚多:其一是社会结构的演变:工商业化的社会代替了农业社会、都市化代替了鄕村。由过去数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小家庭(由夫妇及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除了少数的例外,夫妇两人但为家计,都要外出去做事,将全天最精华的时间用于工作之上,早出晚归,不免劳累,而家事却永远也做不完;剩下来的时间很有限,不仅对老年人难以侍奉、照顾周全;对少年人的扶助与敎导也有力不从心之感。是以少年犯罪激增,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再则是西方

  • 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軍救援香港之回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張澤深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救援香港 余汉谋 战争回忆 英军投降原因

    ㈠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路及其野心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國力漸強,又逢一九〇四年間與帝俄軍隊大戰于我東北地區,俄軍海陸軍均遭慘敗,于是其軍威更盛,其侵略野心更大,對我國之壓力自然首當其衝。由于日本是島國,資源不厚,不能維持長久之戰爭,所以其第一箭便射向我東北各省,因爲我東北各省有豐富之鐵煤蘊藏,更有充足之糧食與木材。因此日軍製造事端,在一九三〇年發動九一八瀋陽事變,進軍我東三省而佔領之。這是田中密奏的第一步,當此時,日本軍方內部有北進與南進之事議,爲了配合德軍...

  • 文章廣西籍華僑對抗日戰爭的貢獻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趙和曼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桂籍华侨 抗日战争 支援祖国 东南亚各国的抗日斗争 民族热忱原因分析

    元,捐款者共三百八十七人,其中多者五十元,少者六角、五角、四角、三角、二角不等[2],一方面反映出不少捐款者是收入微簿的人,另一方面,这几元几角的捐款表达了他们爱国爱鄕的一片眞情。文冬广西会馆的捐款由文冬埠生昌汇庄直接汇交香港广西银行分行总经理张兆裳先生代收,然后购办雨具转送前方。马来亚雪兰莪广西会馆会员捐赠雨衣胶鞋千余套,购买爱国公债一万二千元,另捐助给华侨救护桑梓委员会款两千元,还组织雪兰莪精武体育分队义演,筹款国币一万五千元,并捐赠救护车等[3]。为祖国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