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关系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心橋——致迫矢熊雄先生書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迫矢熊雄 战争认识 中日关系

    七月的臺北,已相當炎熱。冒著溽暑,一家一家書店,一處一處出版社地奔跑,爲你搜集資料。這不是「以德報怨」,而是以虔誠還報你「架橋」的盛情。此外,我用書信、電話四方聯絡,替你搜尋你要的東西,多多益善。恐怕在這封信到你過目以前,你已收到一些書籍。請不要驚訝,那是我努力的迴響。就在七七抗戰四十五週年紀念前夕,輾轉收到了你的長函與照片。十分抱歉,得到的第一個反響是手足無措。雖然你在信上說中日兩國同文同種,除了地址、名諱,以及少數的詞彙,却完全不解。我反覆揣摩猜測,...

  • 文章百年滄桑話從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王大明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台湾

    一、楔子中國近百年的苦難,肇因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喚醒國人,勿盲目崇洋,記取年長一代的辛酸、不幸、曲辱、苦難,憑著一份不滅的良知,寫下這一頁頁傷痛的回憶。歷史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記錄,目的在承先啓後,將國家或個人一些遭遇作一詳實的記載,提供後人能鑑古知今,勿蹈覆轍,引導邁向一個正確方向。今日既承接了這薪火相傳的火種,願我中華兒女奮起喚醒民族感情,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均要提高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願那些禽獸不如魍魎魑魅,能夠幡然悔悟。僅就百年抗日犖犖大者...

  • 文章東北與國際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印永法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国际关系 政治 门户开放 国际局势 日本

    建立在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原则上,也就是翁同龢所建议的方式,这个原则,自海约翰提出后,五十余年来,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条件,而这个基本条件,由于东北多故,每运用在东北有关问题上,美国的支持日本对俄国作战,便是此种道理。固然日本战胜后,仍继承了俄国侵华的权益,但将俄国侵占东北的行动挫败,给予我们一喘息时间,此乃我们研究东北国际关系,必须予以注意的。近年来我们分析国际局势得一重要关点,即是对侵略者不能有所姑息,姑息的结果必扩大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这个观点,指在

  • 文章張學良憑良心直覺走愛國的路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郭冠英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张学良 抗日战争 国共关系 人物评价

    致终不能行。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富戏剧性的人物,他的长寿百岁又使他的传奇一生「安可」不停。而最后保护了他的,竟是恨他一辈子的蒋介石,他们之间「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关系,也是传奇。「少年登科,大不幸也。」说大略,张学良不如蒋介石;论雄才,张学良不如其父亲。比起毛、蒋、周、邓,在政治经验上来说,张学良也只算「小家伙」(宋子文语);做为他自诩的「爱同胞」,张学良也不是那么认真。他自己反省个性是:「处事接物,但凭一己之小聪明和良心直觉,关于

  • 文章小眼睛的美人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迫矢熊雄

    她實在很美,雖然她的眼睛很小。儘管我平時無論從實際或抽象,都不喜歡目光如豆,但審美講究的是整體、四稱、平衡,我認爲她眼睛雖小,却符合了這個條件,充份顯露出東方女子的嫻秀文麗。尤其那顧盼之間的靈婉典雅,絕非一個「含蓄之美」的形容詞可以槪括的。不必向我解說,我自己能夠觀察,那不是一個手工藝品,而是一件藝術傑作。擔任傳譯的女孩,很不必把「她」的身價告訴我,更不該追問了「她」的市場價格,誇張的提示我,我是走過大世界的人,當然看得出得値不少的美金、日圓、臺幣。但是...

  • 文章爲人不可數典忘祖求治首重安定社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台湾当政 日本侵华 两岸关系 李登辉

    仇视外省人心理,不图化解问题,反而推波助澜,导向台独及媚日行径,伪装爱台,倡言「两国论」等等,造成两岸紧张关系。他是否眞的爱台湾呢?事实不然,他当总统十多年,每年大小灾难无数,死伤之人亦无数,理应将钱用于防灾等改善台湾生活环境上面,不应弃人民祸患于不顾,而每年以百亿人民血汗美元,去买外交买武器,来满足一己私欲,成为美国武器销售量居世界一、二位之大买主。退一步言,如其有仁人志士不忍之心,一般平民百姓见受灾疾苦之人,尙且施予援手,但他月薪高出美国总统一倍以上

  • 文章寬容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宽容 将相和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民而爱物。」这就是大爱仁者的风范。论语中的仁学,有三个相关的层次,一为人性,人之道、人之成。从自觉中提升自我,只要主体有高度的自觉与眞诚,就可实现人性的高贵价値。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要敞开宽容的心胸,超越人为的利害、贵贱、外型的差异等障碍,以自然本性为基础,进行精神上的自由交往,体认大道,眞心相通。这是人性中至大至刚的卓绝气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曰:「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请罪曰:「鄙贱

  • 文章抚今忆往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93-06-3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两岸关系 百载深仇

    八年聖戰驅倭寇,百載深仇一筆勾,劫後衣冠多散髮,承半嬖倖盡沐猴,天邊靉靆紛遮日,海角湍流欲覆舟,國步艱危孤憤淚,江山萬里幾時收。

  • 文章抗戰史績與以德報怨仁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朱嗣立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以德报怨”碑

    前言前些时候,日本文部省在其小学敎科书上,窜改侵华史实,借口为保护侨民在华用兵称为「进出」。查日寇侵略我国,称兵数百次,攻夺数十省,杀人千百万,其罪行罄竹难书,焉能以「进出」二字轻轻抹煞!懔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又吿显现,愤慨之余,想起中日关系及先总统 蒋公领导抗战一幕幕史实,因写本文以抒郁闷。蒋公对日寇处心积虑,欲亡我中华,早就洞烛其奸,体验最深。从革命军北伐起至「七七」抗战前夕,这十余年间,政府因受国内各种现实条件限制,不得不忍辱负重,对日一再容让。例如

  • 文章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傳人吳稚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0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4-08-25
    关键字: 吴稚晖 孙中山 同盟会 北伐 蒋介石 中日关系 汪精卫

    志业,促进国家统一。西安事变猝发,吴稚晖参与决议:「张学良应撤职严办」。并注意汪兆铭正在德国养病时与希特勒对汪之态度。此为往后抗战形势有一定之关系,盖吴稚晖特别注意汪兆铭的态度。一九三七年三月,蒋介石为听取朝野对中日关系之意见,准备邀约全国各大学名学者、教授、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在庐山举行全国学术界人士谈话会。蒋介石邀请吴稚晖参加庐山全国学术界人士谈话会。七月七日芦沟桥日军非法演习,借口日兵失踪,要入宛平城内搜索。被我方拒绝,乃炮轰宛平,我军奋起抵抗。日军又南进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