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改革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時期新縣制的推行——兼談陕西政風——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陕西政风 县制改革 抗日战争

    时期,曾先后颁行改革地方制度的临时法令,如保甲制度的创办,裁局改科的实施,及剿匪省分各县分区设署的措施等,均系针对时弊,力求改进,惜均为零星改革,缺乏根本要图,致初期抗战工作,难以获得政治上有效的配合,影响军事进展,殊非浅鲜!新县制与长期抗战抗日之战,头四年是我国单独作战,非常艰苦,委员长 蒋公领导全国军民,决定长期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战略,非巩固国家基础,充实各县力量,唤醒人民觉悟,发动全民奋起,节节抵抗,处处坚守,予敌人严重打击,不易达成我长期抗战之目标

  • 文章抗戰期間的新縣制——從事縣政工作的回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训政时期 新县制 行政改革

    分科,科外设局,系统纷歧,机构实欠灵活,县以下之区公所,限于人力与财力,对于自治事务无法推行,区以下之闾邻组织松懈,有名无实,不能发生作用,是以总裁 蒋公于南昌剿匪时,即深感其弊,而有改革之酝酿,遂于廿三年十二月卅一日在南昌行营颁布,「剿匪省份各县裁局改科办法大纲」,规定集中权责,充实组织,敎建合一,警衞联系,加强税收五大端,将县属各局,一律裁撤改科,一切上下行文,槪以县长名义行之,施行以后,确收实效,于是乃萌发新制革新之动机,是为新县制产生之滥觞。廿七年四月八

  • 文章嘔心興教育 盡瘁著丹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2期  作者:柯佳 出版时间:2005-03-10
    关键字: 林汉达 教育改革 林氏方案 《国语拼音词汇》 编辑

    战斗性与学术性紧密结合的一个范例」。不到十年,再版五次,一九八八年,上海书局再次重版。林汉达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此书不仅是他宣传革命思想教育的教材,也是他实践中奉行的行动纲领。在上海成为「孤岛」这一段最黑暗的时间里,他和一批进步学者创办了华东大学,自任教育学院院长,在实践中推行教育改革:提倡教学相长,不搞塡鸭式;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他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对教育对象的热爱。在国文课中,他指定学生分组阅读正在

  • 文章抗戰前山東的鹽商、鹽民和私鹽、硝土鹽問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鐘春翔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山东盐商 剥削盐民 盐政改革 私盐类型 硝土盐产销状况

    取自王官场、永利场、莱州场。运盐路线大致为,王官场盐先沿小淸河船运至济南黄台桥运坨,凡销往津浦路、陇海线,一律用大车(后来也出现了少量卡车)装载,其余的则用火车运至洛口,装上帆船后销往黄河沿岸各县,如销岸不临黄河,则运至靠近销区的码头,再用大车转运。永利场和莱州场发往昌、潍等县的盐用卡车运输。[2]食盐运抵各县后,先集中到各县的盐公店,再转运到销商在各鄕、鎭开设的盐店、在鄕村间设的外庄,出售食盐。其售价表面上是由官府规定,记录在案,但实际上多不遵行。民运区

  • 文章被烙印的天空——中日千年糾葛與父親的志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五兄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大化改革 明治维新 马关条约 卢沟桥事变 轰炸重庆

    中华民族与日本最早来往记载见于范晔所著后汉书东夷传「(公元五十七年)倭奴国献生口(奴隶)一百六十人」,由此记载可知当时大和民族尙敬重中华民族几分。之后倭国大乱,形成许多小国争战之局,中华民族并未乘其危。公元六〇五年日本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革,次年便露出了侵略之野性,两个民族开启了首次战端,第一次中日之战爆发于朝鲜的「白江口之战」时逢盛唐劲锐之师,日军首尝败绩,退出朝鲜。公元十六世纪,经过千年的调息,日本进入了统一的局面,首先是织田信长压倒了群雄,然因部属叛变而自杀

  • 文章三自政策與廣西鄉村建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叔龍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30年广西 广西军政改革 三自原则

    一次,由村长召开,村长为当然主席,鄕公所亦派员列席指导,除各甲长均须出席外,村内每户均须有一成年人出席,此为强制性,无故不出席者,须受处罚。村民大会是⒈议决本村自治公约,2议决本村应兴应革事项,⒊商讨各项政令推行方式,⒋议决提案等。自成立村民大会后,凡有关本村公共利益而能自行解决者,如道路、桥梁、简易水利设施之养护,公共造产的推行,地方治安的维持等,均较从前有显著的进步。每鄕设临时鄕民代表会,由每村选出代表一或二人组成,代表会主席是在全体代表中选擧产生

  • 文章萍踪剪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2期  作者:蔣鏡芙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基层教育 教学改革 军械转运 抗战 往事回忆

    民众敎育馆,咸在参观之列,故对改进敎育之意念,与在校所受军农中心敎育之陶冶深植五中。民国念四年暑期河南省敎育厅擧办地方行政人员考试,余有缘参加,在四百三十余位应考人中录取十六名,幸列其中,十二月杪奉敎育厅发表为息县敎育局长,莅任伊始,地方萑苻不靖,各级学校维持正常授课,亦极不易,自无从谈论改革,念六年六月接长通许县敎育局。到职以后默察社会环境,当地原属黄泛区,地瘠民贫,鄕农辛勤耕耘,早出晚归,文化落后,既乏粗具规模之公园设施,又无儿童游乐场所—像儿童小公园,或

  • 文章本县区鄕鎭体制改革经过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姜獻廷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县乡体制改革 地方自治 沦陷难改 自然分界 编制组成

    居于监督行政地位;乃以时値抗战,军事第一,于地方建设,做得亦就不多,总计当时全县有联保四十余个(确数记不淸),区署为四个。至民国三十年年中,奉省令逐期实施地方自治,饬裁减区署,改联保为鄕鎭,保甲暂仍旧。即此改革,原本是件大事,在执行上,省令虽有原则指示,但其时县之东北如白螺、螺山,已被敌寇占据;柳关、分盐、周老、新沟、东荆、余家埠等地方,又颇不平靖,要想实地了解地理环境,或征询地方人士与全县联保主任之意见,事实上不可能。笔者时在县府民政科工作,甫自恩施受训

  • 文章主持陸軍大學時期的回憶(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7期  作者:萬耀煌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万耀煌 陆军大学 教学改革推进 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兵學硏究院第八期之整頓與敎育構想本校兵學硏究院以培養師資爲目的,過去已經結業七期,以目前在校班次言,硏究院結業人數,足可担負起敎育需求,師資不致有缺乏之虞,但事實又不然,因每期訓練中,半途而去,或結業之後不肯留校,或爲各軍師需要請調者,因此學校師資永遠無法達成計畫中之要求,一部份老敎官;如梅 鑄林薰南譚家駿宗明 也都成爲學校之寶,一部份能敎課的如;趙秉衡凃德麟李賡鏗徐璉,另有一部份如黃家濂游鳳池陳文明陳星垣劉育强胡名揚等所用敎材陳舊,也不知晉修,都打算以校...

  • 文章悼念一位慈祥而勤政愛民的長者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5期  作者:楊家浩 出版时间:1985-12-25
    关键字: 李时 故乡风貌 整顿教育 行政改革 支援抗日 晚年生活

    不接受任何宗敎,因其行踪不定,也无法向其传敎。交通多靠骡马䭾运与肩挑各种粮食、木材、木炭、菜子油、皮革、或赶牛只到昆明出售,再买囘布匹、食盐。有的则组成大马帮,远走会泽、思茅、普洱䭾运茶叶、矿产。在全省一百一十二县(不含昆明市及十五个设治局)中,寻甸列为二等县。李公到任后之措施李公到任后,致力改革,以其秘书曹国华先生字唯生兼任简易师范学校校长,由外地选聘敎师,大学毕业者数人,担任英文、数学、物理、化学方面之课程,在寻甸县敎育史上,以大学毕业生出任敎师者,为其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