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前的武漢報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宋漱石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报业

    武漢是辦報的好環境人口、市場、交通和文化水準,都是報紙業務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各大都市,除上海外,武漢要算辦報最好的環境。武漢三鎭人口經常有兩百萬,一條長江,兩條鐵路,縱橫交織,市場之大,也僅次於上海,一般文化水準,也勝過若干省市,在武漢辦報,祇要報紙本身具有特點,發行業務不大成什麼問題,發行有了基礎,廣告業務也不愁沒有發展的。站在報紙業和經濟觀點上,武漢環境確實非常優越。不過,因爲環境好,報紙容易生存,同業的競爭也就特別尖銳,廣告掮客和派報工人的挾持,...

  • 文章往事鱗爪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孫世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自传 从军往事 抗日战争

    一、初上私塾,每天挨三板我出生於烏金店東鄕孫家油坊,六歲時開始讀私塾,我們家前院有三間「學屋」,就是私塾的所在地;私塾由一位老師任教,學生有十餘人至廿餘人,都是男孩子,女孩子(如我的姑姑、姐姐)都是在屛風後旁聽,不算是正式的學生;私塾的功課不外乎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後來換了一位新式的中學畢業的老師,也教我們算術。當時,老師在放學時,要考三個字,如果不認得,就要打手心,我在最初的兩三個月裡,懵懵懂懂的,每天都要挨三板子,可是兩三個月以後,忽然開...

  • 文章中國童子軍在武漢誕生百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3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童子军 抗日战争 百年纪念

    文◎本刊(注:▶中華民國童軍徽)百年前的二月廿五日,中國童子軍在武昌曇華林誕生。據記載,童子軍(Boy Scout)由英國的貝登堡爵士於一九〇七年創建。最初活動方式是帶著兒童去野外露營,學習偵察、攀登、烹飪等野外知識和技能,鼓勵孩子透過遊戲學習知識。這種「玩中學」的方式很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由此形成大規模的青少年運動。中國的童子軍則是在民國元年二月廿五日,由武昌文華書院(文華中學的前身)教師嚴家麟所創建。很快地,這股風潮傳揚到上海、南京、廣州等地。而原本僅限男性...

  • 文章抗戰時期中國的敎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4期  作者:韋卓民 藍乾章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战时教育 抗日战争 大专院校 留学生

    系。⑶历史社会学系。另外设有医学预科。民国二十七年秋,因抗日战争,迁广西桂林,二十八年迁云南大理县,抗战胜利后,复迁囘原址。校风淳朴,采重质而不重量之入学原则。本文作者韦卓民博士,早年(一九〇七年)由在文华大学就读,而毕业,而在校任敎七年,旋于一九一九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继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一九二九年复返华中大学任校长迄至晚年,可谓一生尽瘁于华中大学,尽瘁于吾鄂高等敎育,实为国内外敎育界宗敎界知名之士。所惜生平著作,为使西方人士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了解,多以

  • 文章抗戰期中之湖北敎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汪滄溟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 教育

    本刊前數期中,曾將湖北在抗戰前之敎育,及勝利後之敎育設施,介紹非常詳盡,但對抗戰期中之湖北敎育狀況,尙無人詳爲介紹,筆者當時正在湖北敎育界任職,對抗戰期中湖北敎育設施,知之甚稔,今應本刊編者之囑,略述所見,尙祈吾鄂先進賜予指正。民國二十七年暑期,戰火已由上海、南京燃燒擴大逐漸及於武漢,當時湖北劃爲第六戰區,由陳誠將軍受命任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爲了貫澈中央政策,實施焦土抗戰,武漢難免一戰,陳主席爲了維護靑年學業,保持抗戰潛力,必須將武漢三鎭、中學、...

  • 文章民國廿年代漢口大眾娛樂文化以民眾樂園為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0期  作者:常清煜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汉口 大众娱乐 民众乐园 汉剧 抗日战争

    作者常清煜,女,廿八歲,河南南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共黨史研究2008級碩士生。

  • 文章【《湖北文獻》論文獎·得獎作品之二】武漢抗戰時期湖北的戰時行政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2期  作者:方曉蓉  出版时间:2012-01-10
    关键字: 获奖论文 抗日战争 湖北行政

    本文作者方曉蓉,湖北大學政法與行政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為田子渝教授。

  • 文章《湖北文獻》論文奬.歷年得奬作品之二抗戰時期的「武漢奇蹟」以七七獻金、募捐運動等為探討中心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3期  作者:周俊利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获奖论文 抗日战争 武汉奇迹 战时募捐

    本文作者周俊利,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為敖文蔚教授

  • 文章抗戰時我就讀的中學歷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同学

    話說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日本軍閥發動「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我國全面抗戰局面,不及一年後的時光,我國大部精華地區,悉被日軍侵佔,武漢也已棄守;湖北省政府播遷恩施。主席陳誠將軍,為了全省學校,因逃離而停課解散,乃成立聯合中學校,校名定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簡稱「聯中」;以公費待遇,軍事管理,招收全省失學青年就讀,時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在鄂北設立兩所分校;一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鄖陽分校,由原省立襄陽第五中學為基礎,設於鄖陽縣城內,李國魁任分校主任。...

  • 文章抗戰時期陳誠與鄂西民族地區教育的近代化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7期  作者:柯友朝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陈诚 教育近代化 抗日战争 战时教育

    抗战时期,武汉沦陷,省府西移恩施,重新主政湖北的陈诚,根据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需要,以鄂西民族地区为中心,在全省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制订教育实施纲领、调整增设各类学校、推行公费教育制度、统筹安排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高公教人员待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保证了湖北教育体制的正常运行,而且大大促进了鄂西民族地区教育的近代化,使得土苗儿女的智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抗日战争 陈诚 鄂西 教育近代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临时迁移恩施以后,陈诚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