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习俗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十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8-11-02
    关键字: 谚语 风土习俗

    五〇一、靠天吃飯,靠地種田。五〇二、大廈千間,夜眠七尺。五〇三、賊偸不窮,火燒精光。五〇四、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五〇五、眼不見肚不煩。五〇六、針過得,線過得。五〇七、陣陣不離穆桂英。五〇八、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五〇九、船不漏針,漏了棒錘。五一〇、人有四穩:身穩,口穩,手穩,脚穩五一一、有錢沒錢,娶個老婆過年。五一二,富分窮,窮分光。五一三、鎖得住君子,鎖不住小人。五一四、螻蟻也貪生。五一五、楊梅瘡,開天窗,土在頭邊香。五一六、看了三國誌,到老不成器。五一七...

  • 文章年俗雜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修水

    年俗,是人類創造享用並在群體中流行的文化事象,具有社會性、傳承性、民族性、地域性、變異性等特徵。年俗文化,歷史悠久,傳承不衰。它是人類在發展自己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它始終受到一定的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制約。在修水民間過年習俗很多,是持續時間最長,氣氛最熱烈的民俗節日。僅舉幾例,可見一斑。備年貨。秋收後,人們在秋糧進倉時,即著手儲備過年的米酒、豆腐、粉絲、銷子之類的原料。立冬之後,選用優質糯榖釀造米酒,奉鄉地區稱「撐酒」。其色清、味甜、質釅、性長。...

  • 文章客家諺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8期  作者:李祥  出版时间:2014-02-23
    关键字: 客家谚语 俗语 风土习俗

    客家諺語應該不能單稱梅縣諺語;蓋講客話者,應含蓋蕉嶺、興寧等縣市。筆者花多月的時間搜集,謹將家鄉流傳之客家諺語提供於后;務請鄉賢諸公多多指教。女人心海底針,天下最毒女人心(最近發生的毒心的伯母鄒〇〇以鹽巴放進牛奶裡毒死姪女可為一例,但千萬不可一概而論,世上善良的婦女應占絕對多數,請婦女鄉親諒解,這祇是句諺語而已)。三個婦女家勝過一個爛風車。(風車為鄉人絞谷用的器具,意指婦人講話音太大)。女子無財便是德。(現在絕不可以這麼說了)一日遭蛇咬,朝朝怕草繩。大難...

  • 文章萍鄉民歌雜談之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 风土习俗

    田歌,又稱插田歌,以東橋、下埠、湘東、桐田、上栗、宣風流傳為甚。調式主要有宮調式(即「一」調式)、徵調式(即「五」調式)和羽調式(即「六」調式)三種:過去大戶農家栽禾很講究,不僅要有敲鑼打鼓的祭祀儀式,還要請專人唱《插田歌》,主要是營造一種愉悅的插田氣氛,讓打短工的栽禾師傅們搶抓農時加快插田進度。田歌歌詞都很簡單、通俗,其中一首叫《犁田歌》的歌詞特別詼諧風趣:清早起呀打了赤腳,我披了一副青絲網,我上壟裡捉、下壟裡捉,捉了一隻鯉魚就斤把多(喂哪呵嗨),嘿!...

  • 文章談——故鄉的吃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黃基正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故乡美食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大陸變色之前,我們家鄉宴客,普通都是用四盤八碗。第一碗是雞。家鄉的雞與台灣不同,頸短腳矮,骨頭不硬,一斤多重便可宰殺。用微火烤熟切塊,又甜又嫩,連骨頭都可以吃下去,只剩下兩支脛骨。雞肉不夠,則用肭豬肉或米粉墊底。如果生子滿月,則改用雞酒。住新屋則用未濾過豆漿的豆腐頭,加蝦仁、江瑤柱、豬肉碎、紅麴、悶熟,改稱為「頭富」以兆吉祥,這是例外。第二碗是鯇丸。用活生的草魚去骨,剁碎捶爛,一斤魚加四兩粉,六錢鹽,做成丸子,在沸水中繅過,用油湯煲煮。做鯇丸時,砧實必須...

  • 文章談客家人的宗祧繼承觀念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李上珍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客家文化 宗祧继承观念 风土习俗

    客家人多半都有重男輕女的習俗,主要是由古代〔血食〕觀念的延續,生人恐香火斷絕,姓氏湮滅,因此對〔血食〕問題,是人生當中需要了解,積極地去探討的主題。古代的人,相信一個人死了以後,靈魂還是存在的,需要人世間的子孫年節殺生取血,通過祭祀方式來供養靈魂,這就叫做〔血食〕,這種血食還必須要與死者有血統關係的男系子孫來提供,否則祖先是不能享用的。古語云:〔神不歆(享用)非類,民不祀非族〕,乃屬此意。祭祀祖先的活動本是古時各民族的共同風俗,但是因爲血食觀念以及由此產...

  • 文章雲南十八怪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楊牯之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云南 十八怪 风土习俗

    雲南地理環境特殊,平均海拔二千公尺以上紅土高原,面積遼闊,歷史悠久,居民種族繁雜。據報導:構成中華民族五十六種族中,其少數民族有二分之一聚居於此。所以景觀、文化、產物都有與眾不同之處,他們自稱有「雲南十八怪」。但據個人所知,他們所說遠超過「十八」。爰將自認較「怪」者供旅遊同好參考。一、東邊下雨西邊曬:氣候變化大而快速,多陣雨,常有同一地區晴雨不同現象。二、風吹石頭打腦袋:山區多石,時有陣風甚強。人行道中,則有被落石打頭之虞。三、四季服裝同穿戴:昆明海拔一...

  • 文章九江縣農村做屋上梁、祭梁習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黃勝旺 胡榮彬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九江 农村 风土习俗 乡野趣闻

    九江縣農村,以前建新屋,堂屋屋頂的上梁、祭梁儀式習俗較為隆重,梁木披紅綢,放鞭炮,主持木匠端托盤,盤內裝粑、餅、糖果等食品。向下撒抛,眾師傅及親友撿食。邊撒邊念誦彩詞,一人誦,眾人齊和「好喂」。彩詞內容一般較為固定,多為祝願東家人財興旺,繁榮昌盛。贛北各地上梁、祭梁習俗大同小異。近年九江縣農村建新屋多已不再用木梁,而改用鋼筋水泥鑄梁,以前上梁、祭梁唱念彩詞的習俗現已少見。近日榮彬通過九江縣獅子鎮王美林先生找到獅子鎮住嶺村黃勝旺老先生保存的《上梁彩詞》,覺...

  • 文章功能各異的坐唱小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萍乡 坐唱小调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萍鄉的小調異常豐富,和全國各地民歌形式一樣,又多以「四季」、「五更」、「十月」、「十樣」為常見格式。比如:《四季看姐》、《五更戀郎》、《十月探梅》、《十把扇子》等等,民歌《十月望郎》和《閨女吵嫁》都屬於小調。本文要著重介紹的是「坐唱小調」,所謂「坐唱」,顧名思義,就是坐著唱,之所以坐,是因為演唱者大多都是一人多能:自拉、自打(包括手腳並用打擊樂器)、自唱,因此只能坐著,而演唱者基本上都是民間的皮影戲藝人。正戲開始之前,往往來一段愉悅觀眾的坐唱段子,比如這...

  • 文章畬鄉祭祖習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聶志剛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畲族人 祭祖 风土习俗 祭祀活动

    泰和 聶志剛畬族人祖先爲避戰亂和災荒,從中原客居江南,一般居住在「離天三尺三」的高山峻嶺、人煙稀少、交通閉塞之地。他們崇拜祖先,民風敦厚,遇到災難往往求助於祖宗保佑,久而久之,便成了畬族人的心態,多種形式的祭祀也應運而生。形成代代相傳的風俗。每年正月初八舉行祭祖會。同姓的畬族宗親都走攏來祭祀盤瓠王(俗稱狗頭王),廳堂正中懸掛著彩色祖宗圖像三十二幅,在祭祖會上要演唱祭祖歌。比如《盤古歌》、《封金山》、《高皇歌》等,祭祖後,將豐盛的祭品加工,合族人在一起聚餐...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