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登辉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爲人不可數典忘祖求治首重安定社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台湾当政 日本侵华 两岸关系 李登辉

    新建 周仲超一、当政者之误导造成数典忘祖媚日错觉台湾自李登辉当政后,变得十分复杂,因为他的性格特别,报载他曾两度加入共党,但因无利可图而向国民党靠拢。又伪装十分单纯善良,每于公共场合必引蒋经国总统的话来取好蒋氏。报载蒋选副总统时,曾考虑林洋港,但因林系由基层选举爬升,拥有群众基础不放心,而李则无,乃采当年用严家淦办法,使其过渡。不料蒋氏猝逝,不及安排,政权乃入李手。其任满改选时,林洋港拟投入选举,他劝林让他再干一任,下届由林参选,林信以为眞,不料其任满

  • 文章談國民黨改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甘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国民党 政党改革 台湾大选 民进党 李登辉

    上饶 甘煌在一次总统大选中惨遭滑铁卢的国民党,将大好的江山,拱手让给民进党,令人非常惊异,唏嘘不已!这正是『人间多少兴亡事,不値青山一笑看』。而今国民党要东山再起,浴火重生,找回昔日的光环,不是不能,而是包袱沉重,谈何容易!但国民党要改革成功,首先必须开除李登辉的党籍,根绝「台独」阴影,扬弃『媚日』风潮,拒抱「老美」大腿,并大胆说出以做中国人为荣。其次则与黑金财团、贪官污吏,黑道之流划清界线。塑造新形象,树立新风气。进而贯彻党内民主,党主席、中常委、以及

  • 文章台灣在沉淪?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彭志偉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台湾政治 时政评论 两党政治 领导风格 李登辉

    无知的媒体散布新闻,遂行内部斗争夺权,歪曲事实,全面打击丑化,美其名曰和平转移政府,要做台湾之父的美梦。李登辉先生是位基督徒,说了多少次退休后要到原住民地区传道,不过问政治,安心享用人民给他的尊荣与民脂民膏。结果在他访问美国康乃尔大学时暴露其阴谋,有计划的释出讯息,他不再以摩西自许,而是以新世代领袖迦勒(约书亚)同时代领袖自居。身体勇健不算老,却又不说哀求去日本就医,手拿药瓶的危象,显然他不甘中华民国及国民党继续存在,他仍有意主导台湾政治思潮,追逐权力,彻底瓦解

  • 文章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假台北市國賓大飯店舉行迎賓酒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世界客属 恳亲大会 迎宾酒会 乡亲团聚 李登辉 图片资料

    总统李登辉与大会主席团合影国宾魬店欢迎酒会中李登辉总统致词并亲切慰问出席代表欢迎酒会备有丰盛的客家美食迎宾晚会演出客家之夜精彩节目(廖世觉摄影)

  • 文章哀「民主先生」之凋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国民党 李登辉 民主政治 两岸关系 九二共识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国民党前主席李登辉先生要如此践踏一个曾经支持他十二年的政党?为什么政治人物可以翻脸像翻书一样,将几十年的同志之情刹那之间化为乌有?为什么一个人不能一贯面对自己的主张,而以政治权力来解释政治是非?为什么李先生要在退休之后,不顾一切,反而像在玩政治豪赌,将「民主先生」的令名押上赌桌?台联与李登辉先生屡次诋毁国民党,对国民党的伤害虽有,但对李登辉先生自身的伤害毋宁更为深刻。国民党之所以迟至今日才作出撤销党籍的决定,不仅是考虑到国民党

  • 文章晉見四位總統簡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胡一帆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台湾政治 生平回忆 晋见总统 蒋经国 李登辉

    是五十七年五月十三日。他以国防部长兼辅导会主委身分,主持全国辅导会议。应邀参加,恭聆对辅导工作的训勉,会后并赐宴。永远记得他四句名言:「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负人家所不肯的责,忍人家所不愿忍的气,冒人家所不敢冒的险」。蒋经国后来担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我奉到的工作派任、奖状、奖章多件,曁荣誉纪念章一座,这是毕生的荣誉。李登辉总统垂爱三生有幸,晋见四位总统中,同李登辉握手次数最多,照像亦达九次,感谢他的垂爱!七十七年七月一日晩上六时,在台北国军英雄馆楼上,参加中国国民党

  • 文章讀捫襟集有感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2期  作者:李欣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家国情怀 郑克明诗集 李登辉论调 崛起振兴 团结同胞 弘扬爱国

    议长。一生从事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又遵循「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祖训,潜心学医,治病救人,深得众誉。先生自幼聪慧颖悟,饱读诗书,向喜借诗抒怀。他身处19至20世纪之交,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剧变,如其自述:「凡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种种悲观,情激于中而不能自己,发而为诗,「追录成帙」,这就是《扪襟集》的由来。扪襟者,乃作者扪心自问之意。作者执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台湾李登辉「七块论」「两国论」先后出笼之时。读到《扪襟集》中《感事》一诗,仿佛诗人在我身边悲切地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