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剧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闽剧紫玉钗考据人间未有黄衫客紫玉残钗值几多

    来源期刊:《闽聲》 第38期  出版时间:1970-03-15
    关键字: 闽剧 名妓 杜鹃 诗歌

    唐大历间,名妓霍小玉,为霍王幸婢,净持所生之女,姿质聪颕,霍王死,遣居外,易姓郑,通诗书,擅音乐,当时陇西进士李益,诗名遍京洛,玉读其诗,甚欢慕之,欲得睹其人以为终身之托,后乃遇鲍十一娘之介,识益于长安,情好甚笃,誓不相舍,不意益背之,小玉积思致疾,有黄衫客者,为霍府之玉工,怜其身世,挟益至,小玉一见长恸而绝,「闽剧只演至此」。在明代传奇中此剧为玉茗堂四梦之一,系「汤显祖撰词」,汤显祖先作紫箫记,其剧情由小玉观灯至华淸宫,拾得紫玉箫,故以为剧名,嗣因有所

  • 文章嘉义闽剧社改选社长

    来源期刊:《闽聲》 第27期  出版时间:1968-11-15
    关键字: 闽剧 华诞 李澜平 清唱

    本刋讯】嘉义旅嘉同鄕,于民国四十九年成立闽剧硏究社,迄今九载。农历八月廿三日,系该社庆祝会乐宗师千秋华诞,并改选社长。历届社长,均由张伯昂律师主持,李澜平导师领导,近因张社长再三辞让,该社仍聘为名誉社长,并公推李澜平继任社长,其内部组织仍旧,每周聚会淸唱一次,可以联络感情,畅达胸怀,「聆曲思鄕」毋忘在莒。

  • 文章闽剧传统音乐汇编》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8期  作者:徐鶴平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福州闽剧院 闽剧传统音乐汇编》 游德馨 颜玉崇

    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收集、整理闽剧丰富的音乐遗产,加强闽剧艺术基础研究,福州市文化局于一九八九年七月,以福州闽剧院艺术研究中心为基础,选聘部分省、市闽剧音乐专家,成立了《闽剧传统音乐汇编》编委会和编辑部。经过全体编纂人员七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今年七月正式出版了。为应各专业、民间职业闽剧团艺术创作、演职员培训,闽剧班、校艺术教育,以及专家、学者进行闽剧音乐研究之需,福州市文化局已将《闽剧传统音乐汇编》出版发行,并在一九九六年七月九日,福州市第十七届戏剧

  • 文章福州之戏剧——闽剧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陳仰青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闽剧 戏文介绍 表演方式

    前言福州之戏剧,一般均称之为闽剧闽剧为福建全省最优美之地方戏剧;然闽剧之唱作虽佳,因其发音系采用福州语,除盛行于福州及接近之邻邑外,仅能通行于闽东,如霞浦、福鼎、宁德等县,其次则闽北、如南平、建瓯等一带,未能普及于全省,如闽西、闽南。全省各地则因有大规模之庆祝等,偶有邀请前往表演,以示郑重,殊属不常见之事。例如对日抗战前后,有二三闽剧班,如新赛乐、旧赛乐,曾来台湾献演数个月之久,后以地方上有风流士女,因争生旦之擧,发生打斗,闹出人命之事乃止,就此㸃,亦

  • 文章闽剧老艺人之家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7期  出版时间:1996-11-30
    关键字: 闽剧 林德冠 陈振成 纪念章

    福建省闽剧老艺人之家九六老人节活动于十一月十六日在福州唐城大厦举行『建家十周年庆典暨乔迁新家址』剪彩。来自全省各地闽剧老艺人二百多人,欢聚一堂。福建省闽剧老艺人之家的新家址座落在南台福日花园内。当日,新家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好雨知时节』。上午十点半,林德冠、陈挺成、蒋夷牧、陈贻亮、陈章汉、黄荫雾等领导和艺术家,在锣鼓声中,冒雨为新家剪彩。霎时,老艺人和围观的群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继之老艺人们观赏了新家里张挂的彩色剧照和领导、专家们的题词。大会还赠送

  • 文章欣逢開國六十年 閩聲社演劇誌慶

    来源期刊:《闽聲》 第46期  出版时间:1971-07-31
    关键字: 闽剧 《珍珠塔》 剧照 同乡会

    本刊讯】台北市同鄕会闽声剧社同人,为欣逢中华民国开国六十周年,特在延平南路实践堂公演闽剧志庆。是晚由同鄕闽剧家友韦眉小姐等演出,剧目有「光武复国」、「珍珠塔」,其中尤以汉光武中兴复国剧中吴汉之母深明大义,不惜毁家纾难勉子弃暗投明,匡复汉室之精神,深具时代意义。汉光武中兴之剧照。「珍珠塔」之一幕。

  • 文章影星淸唱闽剧人美歌喉更美

    来源期刊:《闽聲》 第4期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闽剧 电影 陈靖姑 歌喉

    晚七时五十分开始放映电影,八时五十分休息,变换节目,先由国联五凤之一,我们的同鄕,李登惠小姐登台,用福州调唱斩经堂。由李忠寳、陈依治、洪炳坤三位先生以国乐伴奏。李小姐可谓标准的福州小姐,非常娇美华贵,给人有一股淸新印象,眞不愧国联五凤之一。人美歌喉更美。一曲斩经堂,听在福州人的耳朶里,觉得字正腔圆,声音嘹亮,婉转动人。于是一曲初罢,再来一曲之呼声,此起彼落,随热烈掌声俱起,李小姐众情难却,再唱一首「陈靖姑别家」引来一阵更热烈的掌声,继之而为闽剧女主角之韦

  • 文章旅嘉同鄕硏究闽剧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作者:錦還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张伯昂 闽剧 曲调 节目

    嘉义讯】嘉义市福州旅嘉同鄕人士,为发扬国粹,硏究闽剧,提倡正当娱乐,陶冶身心,以匡正社会风气起见,爰于民国四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假张伯昂律师事务所,成立「闽剧硏究社」,转瞬已七年于兹矣。凡参加闽剧硏究社为社员,须经社员二人之介绍,并须过半数社员会议通过。现有社员二十余人,对闽剧均有硏究,且感兴趣。社内组织设置有:社长、总务、会计、剧务、文书、保管各组,颇具规则。各组人员,均由全体社员公推负责办理社长一职,由年高德劭名律师张伯昂同鄕担任。并敦请旅嘉同鄕李

  • 文章日出江花红似火——记闽剧国家一级演员林瑛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2  作者:采石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林瑛 闽剧 闽剧鉴赏 角色灵魂 扮相图片 戏词介绍

    近几年,电视萤幕上,电台广播里,期刊和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位青年演员的身影和声音。她,就是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的青年演员林瑛。在一九八三年举行的全省优秀青年演员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一九八七年省闽剧中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赛中又获一等奖。

  • 文章(劇鄉家談)福州戱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作者:方言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闽剧 方言 地方戏 花旦

    现在我们说「闽剧」,就是指「福州班」。因为地域的关系,福建省本身就有多种方言,自然也产生了多种不同系统的地方戏。闽剧因为是从戈阳腔、小曲、徽调综合演变而成的,所以俗称「三下响」。角色和场面也因为有三个来源的关系,所以很复杂,多至十九门,实际上也还是不出生、旦、净、丑四类。属于生行的是须生、正生、小生、武生、武老生、孩生;属于旦行的有正旦、花旦、贴旦、小旦、老旦、武旦、泼旦、丑旦;属于净行的有正净、副净、武净;属于丑行的有文丑、武丑。在职员方面,敎戏的称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