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王海玲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海玲致力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劉台柱 出版时间:1974-03-25
    关键字: 豫剧 团长 演员

    在舞台上身段灵巧,扮相绝佳;舞台下个性直爽、活泼的飞马豫剧队当家花旦王海玲,从小就酷爱演戏,而且最喜爱演俏皮的花旦戏。演了十四年豫剧的王海玲,在家是独生女,她小时候就喜欢看平剧与歌仔戏,看完了戏囘家就在家里翻跟斗,比划着演出,兴趣的高昂,奠定了她长大学戏的基础。而且她学过芭蕾舞,对身段方面下过苦功,在八岁时进入「飞马豫刘队」学戏,学了八年才出科,出科演出后至今又唱了六年的戏,所以无论唱工、做工她都能达到炉火纯靑的地步。谈起在剧团的学习情形,她表示:学戏

  • 文章「豫劇史話」讀後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8期  作者:劉峙同 出版时间:1998-04-03
    关键字: 孔子 张若鉴 豫剧

    同鄕马永涛君,赠我「豫剧史话」一巨册,读之甚感兴趣。该书作者张若鉴先生,现已逝世;实际完成编印者,是马君。民国二十五年,我在郑州读书时,常香玉、陈素眞等豫剧名角,正在发皇时期,非常迷人。抗日战争时,豫剧之在西安,其声光几乎掩盖了平剧。现在大陆地区,据说有专业豫剧团,多达一百多个。在台湾,陆空军均有过豫剧队。其所以能兴盛如此历久不衰者,必有其眞实价値在。我对于豫剧,只会欣赏,觉得音韵铿锵,感人肺腑。尤其王海玲之表演,唯妙唯肖,出神入化,使人叹为观止

  • 文章探親歸來談豫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豫剧 戏剧评论 建议

    的失礼,依样画胡芦一再重复,实在倒尽味口!更令人听来别扭的是音乐中夹杂了一只聒耳欲聋的电子琴,不但不能助长效果,反而混淆视听,更降低了格调,这种标新立异的构想,大槪是毛记王朝样板恨的疤痕吧!回台后,在彰县府礼堂看王海玲主演的「新洛阳桥」,重点落在「新」字上,的确与既往截然不同,决不像申桂兰一味沈迷在旧时的阴霾里,(当然传授者也有责任)。尤其甩辫子那一折,巧妙的灯光,奇蹟似地烘托了舞台上每一个动静空间内的和谐,而这种和谐,透过镜头的特殊技术更抢眼更凸显了它的精致

  • 文章王海玲醉心豫剧独传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黄寤蘭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豫剧 戏曲改编

    豫剧之宝王海玲是剧界传奇人物,十余来独撑豫剧大局于不坠。有人说,如果不是王海玲,豫剧今天恐怕早已不是这番景况。本档五日起由军陆战队豫剧队公演七天,王海玲单挑六天活儿,她的拿手好戏「岳家军」、「老单山」、「打金枝」、「白玉簪」、「香囊记」倾巢而出,更新排首演「陈三两」,作为春节前封箱之作。豫剧队僻处左营,曾有十年左右招不到学生,靠老生代及中生代演员苦撑,几位重要角色中如有人生病、生产或事假,排起戏来就捉襟见肘。但豫剧队丝毫不因此而懈怠,而且作风简朴,没有

  • 文章豫剧青年旦角全才王海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晴燾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豫剧 神态 演艺

    自幼对中国传统戯剧(包括秦腔平剧及其他地方剧等)有所喜好,惟来台后听戯次数并不太多,年余以来因生活情境小有变化,适以国军各剧团连续轮流公演,公余饭后只要有空常常不由自主地便溜到国军文艺中心。对于豫剧数年前看过两三次,惟印象不太深刻。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秦贯伍先生,王海玲小姐等演出的花木兰,由是对豫剧引起了兴趣,因之每有公演,只要饭后有空,便前往观赏。若干次后对王海玲小姐的剧艺便渐渐有了较多的认识,便渐渐地细加品评比较,觉得王小姐实在是目前从事各种传统戯剧演唱

  • 文章豫剧旦角王海玲功力深造诣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陳正毅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豫剧 《红娘》 人物介绍

    在种类繁多的大陆地方戏中,这卅年来在复兴基地保存得较完善而能作经常演出者,首推河南梆子,这要归功于陆军陆队豫剧队的保存发扬。豫剧在台湾,起先是由大陆迁台的演员和热爱鄕音人士共同组成团体演出,后来军陆战队成立豫剧队,着手培育新血轮,虽然受限于经费和学制,未能广收学生,却也造就出一些可用之材,如旦角王海玲、小生刘燕和藩英、朱萍、曹葶、刘霞、伍春等,都已能接下前辈棒子,成为豫剧队承先启后的中坚。这些在台湾养成的新生一代,王海玲是一个最突出的代表性

  • 文章王海玲只手擎天豫剧场生气蓬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豫剧演员 传统剧目 豫剧演出

    军陆战队豫剧队的演出票房好过国剧队,尤其前、昨两晚两场「月英」都接近全满,观众反应热烈,豫剧剧场又恢复蓬勃生气。豫剧队演员有限,地处偏远,每隔三数月来台北定期公演,几乎都卖王海玲一个卡司,七天戏码由她单挑主演六天,但票房始终不输台北阵容坚强的国剧队。尤其前、昨两晚,豫剧队再度贴演广受欢迎的「月英棒打程咬金」、「月英閙殿」,俚俗率眞的角色个性、粗犷逗趣的鄕俚台词,不断获得满堂彩,充分表达了地方戏曲强烈鲜明的生命力。豫剧观众也从过去的河南老鄕,拓展到

  • 文章您喜歡豫劇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豫剧 河南文化

    的大家如醉如痴。说起王海玲,确实令人激赏,人生的聪明雅慧,表演认眞,说哭有泪,说笑能从心窝里开朗的笑,带动满场观众欢乐,溶化成一个社会体系,都是自然眞情流露。民国五十八年四月二日,在国民党十全大会担纲献演,「杨金花」一剧,荣承先总统 蒋公亲临观赏,并赞誉有加,蒙赐厚偿。她会戏很多逾百出以上,拿手戏如花木兰,香囊记,大祭椿,白蛇传,红线盗盒,陆文龙,对花枪,红娘,梁祝缘,秦香莲,白莲花下凡,月英捧打程咬金等名剧,不胜墨录。戏剧界誉为全才旦角。民国七十五年,参加

  • 文章王海玲只手擎天为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黃寤蘭 出版时间:1987-01-30
    关键字: 人物事迹 演员的敬业精神 豫剧

    一个人独立擎天救了一个剧种,听起来像神话,王海玲之于豫剧却正是这种神话。年轻的戏剧老师带着学生去看豫剧,然后发现学生成了忠实的梆子迷,跟着王海玲的一一笑落泪叹息。最近推出的「月英」系列更是顚狂众生,剧界见面的话题之一是看过「花打朝」或「月英閙殿」没?俨然已成潮流或运动。戏剧工作者更赞佩王海玲的敬业精神。郭小庄就坦承她是王海玲的戏迷,只要王海玲有新戏推出必不错过。她感动的是王海玲能兼容国剧之美 豫剧中,而且不因成功而荒疏练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要她从

  • 文章豫剧皇后王海玲荣获国家文艺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于鎮洲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获奖信息 新闻报道 人物简介

    第四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得奖名单于民国八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揭晓,五类得奖人是文学杨牧、美术类夏阳、音乐类朱宗庆、舞蹈类罗曼菲、戏剧类王海玲。戏剧类得奖者是被戏剧界誉为「豫剧皇后」的王海玲,一九五二年生,其得奖理由是豫剧能在台湾戏曲界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国家资源支持,更在于王海玲个人杰出的艺术表现,她无论剧本好坏、外在环境、及主流价值如何,每一场演出都以素朴自然的表演风格,展现淳真深厚的生命力。评审表示:王海玲的艺术成就,不仅居台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