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話劇」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9期  作者:杜泰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话剧 电影院 戏剧 教育

    眞是光陰如梭,轉眼人已中年。回憶來台時,年紀未滿十歲,正是連做夢也不會做的年齡。當時家住台中,天天光著腳上學(因大爲大家都不穿鞋,大概買不起),下雨天戴著斗笠(因爲買不起也買不到雨衣),每天讀到日落西方,(因爲敎堂無電)方才走四十分鐘路回到家裡(因爲沒有公車,也買不起腳踏車)。如此這般,一直到考上高中,方才穿上童年制服,騎著鐵馬上學。鐵馬(腳踏車)確實是個經濟又方便的交通工具,我就常常藉著它遊遍整個大台中(包括彰化、豐原),也藉著它走遍全台中的所有電影院...

  • 文章戲劇與史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6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7-06-25
    关键字: 豫剧改进会 戏剧 教育 史实 西厢记

    四月二十九日(六十六年),豫劇改進會開理監事聯席會議,由張理事長金鑑先生主持,在台北市八德路中州會舘擧行,陳嘉雲女士、岳華亭先生、張妯雲女士、胡桂芳女士、饒蘊英先生、馬殿功先生等,均與會,筆者敬陪末座。會議未正式擧行前,數人團聚於張理事長身側,談論戯劇與史實情形,如:宋之潘美,史爲忠臣,戯劇說如奸臣,此早爲段立法委員醒豫先生不時提及;如:三娘敎子,爲河南南陽事,却扯到他處;如:河南尉氏(陳留郡)人東漢蔡邕(伯喈),實非不孝不義之人,在高則誠編的「琵琶記」...

  • 文章戲劇生涯十三春——一位廣東姑娘演唱京戲歷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盤復薇 司徒坤  出版时间:2007-01-31
    关键字: 广东人学京戏 戏剧教育 求学经历

    前言承广东文献总编辑郑弼仪先生嘱咐,要我写一篇有关个人学京戏(国剧)的经过,自忖既无辉煌耀人的成果、更无丰富的学问与美丽的辞藻。似乎无从下笔:惟郑先生一再恳托,诚所谓恭敬不如从命。所谓「天不怕、地为怕、最怕广东人讲『官话』」,其实也不尽然,广东人国语说得好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年轻一代,普遍受教育,说国语更加标准。至于广东人唱京戏(国剧),就大概不会太多。不过,广东人唱京戏,唱得好的也不少,如粤剧前辈艺人薛觉先、新马师曾大师唱京戏,连梅兰芳、马连良等京剧

  • 文章海軍豫劇隊創造奇蹟出版兒童詩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海军 豫剧队 儿童诗集 诗句 教育

    隸屬於海軍陸戰隊的豫劇隊,最會創造奇蹟。他們能「無」中生「有」,「有」中求「精」。他們演的是大陸地方戲,可是在軍中的演出很受歡迎,因爲他們另行編訂了專爲勞軍演出的節目,以綜合漸進的方式,使軍中的弟兄們接受了中華傳統劇藝。他們的駐地在南部,可是每次北上公演,其票房紀錄,也能爲文藝中心揚眉吐氣。因爲他們的技藝精湛,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尤其使人感動。現在他們又在創造另一項「奇蹟」—使十三個相當於國小五年級的四期生,能有超前的突出表現—不僅術科好,學科也要好。以...

  • 文章爲新台灣溫青改寫劇本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作者:蔡之貫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台北市温州青年联谊会 教育 新发展

    们以具体而果决的行动,为新台湾温州青年联谊会的脱胎换骨,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而这样的大心胸、大魄力,也真正跳脱了台湾所有外省同乡会都面临的小格局束缚,给所有外省同乡会一个崭新的展望和启示。前瞻进取爱乡土新台温青年由于教育普及带来的自信,在人生旅途与事业发展上,伸展的舞台再也不限于台湾;小我的成败,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拥有了免于恐惧的选择。当从僻处边陲的山海之滨温州,迁徙至四季如春的人间宝岛台湾时,新台温青年已摆脱了台湾许久以来「移民与流民」中蕴藏的狠、自私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