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乐器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梆子——豫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豫剧 乐器 豫剧派别 豫剧演员

    节拍;伴奏者像拉胡琴似的演奏型如三絃、能发出「宫、巩」之音的乐器,有时且加一人弹三絃合奏。曲目有「蓝桥会」、「王二姐思夫」等。后来分途传入山东、北平、天津,由于女艺人乔淸秀等的突出表现,已在「落子馆」的节目中占据颇大的分量;且录制唱片,更有影响及于全国之势。二、河南曲子,分:㈠洛阳曲子 亦称「洛阳调」,因流行于洛阳一带而得名,似仍停滞于说明故事的「讲唱」阶段。㈡南阳曲子 亦称「南阳调」,流行于南阳一带,其型式仍是「讲唱」的。三、河南呕 为最原始而且流布最广

  • 文章川劇坐統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4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12-01
    关键字: 川剧 坐统指 法宝 乐器 戏轨

    所谓「坐统指」,原是川剧班专有名词,就是打鼓佬,也有称他为司鼓或鼓师的。川班之所以称为「坐统指」者,想是在舞台演出时,坐于九龙口统一指挥的含意。坐统指有两件法宝,就是「鼓」和「板」。作为乐队(文武场面)的指挥乐器,即单皮鼓、也称班鼓,和檀板(又叫提手)。这两件乐器于演奏时,是由坐统指一人掌握的。有时演奏者左手持板,右手打鼓;有时将板放下,双手打鼓(行话叫做单签子与双签子)。这两件乐器,都是起指挥作用和击打节奏作用的,主要是用乐器来指挥乐器,用击打节奏来

  • 文章漫談粤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關子龍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粤剧 发展历史 江湖十八本 使用乐器 演出习惯

    、三出不出一小时,称三出头、然后就是武场戏「开套」、多半是整本的刻板故事:「边疆吿急」「别窰」「落难」「荣归」而已,一直演到天亮最后还是一出压尾称「鼓尾」多半是「戏叔」「敎子」「卖胭脂」等戏。粤戏中所用的乐器,属于管絃、计有二絃、提琴、月琴、三絃、椰胡、秦琴、秦胡、扬琴、桃琴、琵琶、筝、二胡;属于管乐的,有大笛、小笛、喉管,(有短筒长筒之分向梵音吸收的)笙、号筒;打击乐器、有大鼓、马蹄鼓、沙鼓、卜鱼、云板、大钹、中钹、小钹、云锣、铛锣、大锣、高边锣、单打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