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岳家重地话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洛阳 沿革 名胜 诗歌

    周公营洛平王迁,东汉光武魏曹沿;西晋司马北元魏,隋有炀帝唐昭宣;五代后梁与后唐,九朝都会不虚传。佚名謌秦置三川郡;汉改曰河南郡;后汉徙都之,改曰河南尹,兼移司隶校尉治此;三国魏置司州;后魏置洛川;五代徙都之,仍曰司州河南尹;东魏复曰洛州,改置洛阳郡,又分置河南郡;北周于洛阳称东京,置洛州;隋建东京,改洛州曰豫州,又改为河南郡,置尹,寻改东京为东都;唐改为河南府,改东郡曰东京,寻罢京复为东都;五代梁复为西都;后唐复为东都;晋复曰西京;梁曰西京,河南府洛阳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槪述第一编 前言体例及插图说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地貌 公路交通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洛阳历史

    前言洛阳为历代都会,一二八事变,又为中华民国行都所在。若仅以河南省一县治目洛阳,恐贻人以数典忘祖的讥讪。洛阳自奠为行都后,中枢政要及各党各派名流,悉集于此,大凡民意机构参政会,与国民大会的筹设,及立监委员选擧法,均在国难会议有所决定。议题藏在盟府,任人皆可覆按。洛阳县志,只有乾隆和嘉庆版。民国初年,宏文社仅印有石仰选辑。洛阳绅矜方谋议续修,奈战乱不息,洛都常当其冲,无形搁置,迄未修辑。民国二十七年,河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洛阳县长李杏村,始行组设委员会

  • 文章洛阳故鄕潘寨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地理位置 风景名胜 洛阳牡丹 思乡

    洛阳故鄕的潘寨鎭,位于洛城东南十五华里之夹河中心。为该地区一大市鎭。住户五百余家,人口约三千人。为洛阳东南路直通偃师县必经之孔道。所谓夹河者,因该鎭位于伊洛两河之间、北临河面宽广的洛河。鎭南八里左右,即为由龙门东下之伊河。由该鎭沿大路东行,计廿五华里,为毗邻偃师县之翟鎭。再东临偃巩交界处,系伊洛两河交会之处,俗称两河尾。两河会流,再东经巩县注入黄河。洛阳全境自民国以后,分设九区管理行政事务。区名以易经中的八卦,即干、坎、良、震、巽、离、坤、兑等八个字命名

  • 文章洛阳的焚经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潔章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洛阳焚经台 文物古迹 焚经台由来 传说

    我国现代之河南省,古称豫州,处九州之中,故曰中州,系我国文化发皇较早之地区,因而,其名胜古蹟也比其他各地为多,其中尤以洛阳为最。洛阳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之中心,乃由于它地当纒涧入洛之会,北带黄河,南襟伊洛,东制成皋,西控淆坂,四塞险固,为历来兵家所必争之地,故自周以降,历汉、曹魏、晋、元魏、隋、唐、梁、后唐、宋等朝,均尝建都于此,因而其所遗留的文物古蹟,也特别多,诸如「孔子问礼于老子处」、「龙门石刻」、「安乐窝」、「白马寺」与「金谷园」等,即无不

  • 文章洛阳安乐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故乡风貌 区域文化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建都的时间最长,朝代也最多。相对的,名胜古蹟也就不少了。位于天津桥南边的安乐窝,是洛阳众多古蹟中,最为突出的一处。安乐窝今名安乐村,为大儒邵康节寓洛阳时的居处,那儿建有邵祠以祭祀这一位宋代大儒。原址本为五代时安审琦的故宅,宋嘉祐中,王拱辰为洛尹,这便专诚敦请邵康节来这居住,一住便是四十年之久,由由然不忍去,因名「安乐窝」。康节也自号安乐先生。时游城中,士大夫争相迎迓,好事者另外筑一室以待其至,因谓之「行窝」。按康节故居在河南

  • 文章(故乡采风)洛阳水席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8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洛阳水席 饮食文化 风土习俗

    河南古物系稀世珍宝,历经沧桑辗转运台,在台河南热心人士千方百计辛辛苦苦,完成清点后编印成册,台海两岸同感庆幸!大老于鎭洲鄕长任主任委员、秘书长卢博文率委员顾问丁华永、王慕信、张安君、张泽溥、刘达运、潘民英、龚继燧、杨正琴、刘秀富、杨祥麟等十二人,于八十八年九月份,应河南省政府及各界之邀返鄕,备受礼遇。一谈此行河南吃的文化,佳肴中有饱子宴、药膳、海席、燕菜等,以「洛阳水席」别具风味,系华夏菜系中一大名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隋唐时,佛教盛极一时,阳洛一带

  • 文章旅台洛阳县同鄕会首次擧行春节团拜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6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0-04-03
    关键字: 台北 春节 团拜活动 洛阳同乡会

    旅居北市的洛阳同鄕,为了促进同鄕联谊依据「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之规定,在七十八年经发起筹备正式成立了「台北市河南省洛阳县同鄕会」,成立大会在七十八年七月九日召开,大会上通过了组织章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监事,会址设于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五十八巷八十九——四号,连络处为台北县新店市忠义街十八巷一弄二号(电话〇二——九一一五五〇四),旋经报经台北市政府颁发北市社会字第八八八号立案证书,且经台北地方法院以柒捌证字第三十四号登记证核准社团法人团体,正式展开

  • 文章洛阳小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洛阳风俗 饮食文化 人物回忆

    洛阳为我国五大古都之一,豫西军事政治文化的重鎭。交通有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洛临、洛南公路,四通八达,诚中原的名城,兵家必争之要地也。惟独小吃方面,堪称一绝,遍走全国各大都市名地,均没有这种色味俱全,物美价廉,食之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兹列擧数种,以供鄕贤念思向往。一、菜市场的浆面条洛阳的浆面条,驰誉全国,无人不晓,作法简单,食之鲜美,先将原汁豆浆盛入锅内,用大火煑滚,再下入纯绿豆面条,待再滚起时,勾下面糊,继续再调放下绿毛豆、食盐、辣椒油、葱花、香菜等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概述(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民国行都 洛阳 地理人文 历史沿革

    敎化,不无裨益。明乎此,方可谈人文的内涵。一 洛阳人文外延洛阳人文,以河出图,洛出书的缘故,称河洛文化。讲地缘,与怀州,潞州关系最密切,陜、虢、汝、禹、许、郑次之,观其交往情形,不难知其底蕴。是个小的人文系统,占代文人成就,近时商贩活动,无不以洛阳为枢纽。其实洛阳文化,为黄河流域文粹,推而至于全中国及亚洲各地区。现已推广至全世界,凡常有民主自由彩色的国家民族,统有洛阳文化气息。纵其竭力否认,而掩护不住其伦理生活,与洞达吉凶消长的人生行程。洛阳建都凡九朝

  • 文章洛阳孟氏之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孟祥龍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洛阳孟氏 地方家族 家族历史 家族谱系资料

    中原孟氏,出自东鲁孟孙氏,东汉桓帝时,洛阳有孟贲,孟郁两兄弟,贲官中常侍,掌宫禁,郁官太尉,为三公之首,富贵已臻极致。惟郁之族孟光最有名望,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三史,且擅汉家旧典。汉末中原大乱避地蓉城,刘焉父子待为上宾。先主定益州,拜议郞,掌法令规章,蜀汉文物制度,多出光手,累迁至大司农。孟光性严峻,大凡有关国家兴废存亡之事,无不仗义执言。延熙九年秋蜀汉再行大郝,光于众人中责将军费袆说:「夫赦者偏祐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行之耳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