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文化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開封相國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張劍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开封历史 相国寺 河南文化

    检视旧日剪报资料,发现有署名「炳炎」先生所写「大相国寺今昔」一文,对开封相国寺以往环境递变情形。记述颇详,民国以后情形则祇有简单几句话,且语焉欠详,所谓「今」「昔」之记,似不成对比。惟对大相国寺往昔繁华情形,以及变迁沿革的描述,却属难得资料,为公诸中原文献读者同好,特将炳炎先生撰写原文抄录如下:开封汴梁,在今日看来,不过是河南的省会,一个普通的城市。但在北宋时代,一提到东京汴梁,便是「文明帝都」,有如水浒传所描写:「入得城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

  • 文章您喜歡豫劇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 河南文化

    提到河南戏,凡是河南同鄕,没有不鼓掌说好的。座落在台北巿中华路一段六十九号,国军文艺活动中心,经常有演出河南戏,化很少代价入场,环境清洁,坐椅舒适,灯光柔和,音响清晰,剧情及唱词,均一一打出另有准备的字幕上,放在台口两旁,使你毫不费力,了解剧情内容,就是不常看戏的同鄕,也能让你身心头脑,轻松畅快,还有开放著适合体温的冷气,舞台上剧情之变换,台上唱的人,台下看的人,他们的声音语言,俱是你熟悉的鄕音,如同身在家鄕,此时此刻,让你陶醉得如人仙境,忘记一日忙碌

  • 文章鄧縣的民俗與物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邓县民俗 河南文化 社会习俗 人物回忆

    鸡、多鹁鸽、多鹌鹑、有鹊、有鸳鸯、有鸠、有鹤鸽、有莺。兽之属;有骡、驴、马、牛、羊、犬、豕、兔。鳞之属;有鲤、有鲫、有鲢、有鲇、有蛇。虫之属;多蝉、多蝎、多螳螂、多蟋蟀、有蜂、有蛙、有萤、有蚕。货之属;有麻、有棉花、有蓝靛、有红花、有菸叶其中以出产菸叶,遐迩闻名,所谓「均邓名烟」,即指湖北之均县,河南之邓县,且产量最丰,味极醇厚,故外商多往洽购,销路达于河口、襄樊及汉口,对于邓县经济之调济,大有裨益。

  • 文章武陟縣油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5期  作者:孟及人 出版时间:1988-05-30
    关键字: 武涉县 油茶文化 河南民俗

    卖油茶为河南省武陟县五车口一带,冬季农闲时间的一种农家副业,农民常于秋作收获,小麦下种后,三五结伙,携带特制铜壶,简单行装外出,到预定地址,赁房设宅,煮制油茶,装入铜壶,沿街呌卖,作小本经营,近者在临近各县,远者达陜西、甘肃,更有少数人到包头、宁夏、迪化、伊犂,作远程经营者,近者冬往夏还克勤克俭,获取微利,补贴家用,远者常两三年回来一次,携带当地特产返鄕出售,获取较厚利润,有因而致富者。武陟虽为卖油茶者出产地,但当地确无油茶出售,远方人到武陟服务,希望

  • 文章常憶當年梆子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賈孝全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艺术 文化建设 故乡思念

    顷阅台湾新生报九月二十四日第八版载有「豫剧求新求变形成一枝独秀」一文、执笔者为「黎明」先生,读后颇有淸新之感。唯视文内或有部份未尽符合,兹补述于后:一、笔者籍隶河北,世代从政于河南,于民国二十二年到开封,廿七年夏因汴梁沦陷,经郑州、过许昌、叶县、方城直走南阳,直至南阳沦陷前,始飞汉口转住首都南京,计在河南断断续续先后凡有一十四年之久,每到一处,不是听越调,便是高台曲子,或是大调子,或是河南梆子,以个人观感而言,以南阳的大调曲最为高雅,惜因曲高而和寡。高台

  • 文章戲説影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詹國祥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影子戏 河南习俗 传统文化 影子文化

    家乡亲友来信,要我谈谈各地的影子戏,姑且不自量力,信口雌黄漫道。家丑外扬,也谈谈我的糗事。谈影戏,如甲地者,影子人拙劣,不堪入目,戏也演的不好,也是无戏可看。再如乙地者,表演的技巧好得很,可以打九十分,可惜生旦的影子不佳,且太小,台下的观众看不清楚。桑梓河南罗山者,系早在清代,任云贵总督之丁振铎与监修黄河工程之黎承惠,鉴于家乡缺少正当娱乐,或春秋佳日,或逢年过节,人们不是赌牌九、摇单双、抡铜钱宝,就是坐在麻将桌上,逍遥自在。它如可以看的影子戏也有瑕疵

  • 文章旅台各县市河南同鄕会联谊会第廿次联谊会议纪录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8期  出版时间:1988-04-03
    关键字: 宜兰市河南同乡会 黄庆泽 嘉义市河南同乡会 传统文化 乡土教育

    嘉义市河南同鄕会案由:加强灌输新生代同鄕对鄕土文化之认识案。说明:㈠以色列人失国一千余年,其子民散失世界各地,饱受异国文化之摧残及政治上之迫害,甚至灭绝,但其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则不为任何暴力所屈服,故终能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阿拉伯人环视之下复国建国。㈡反观目前我国台独思想之衍生,实由于先民拓台时未能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愼终追远、飮水思源」伦理道德之建设,以致造成今日「汉人学得胡儿语,站在城头骂汉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荒谬见解。㈢我鄕人迁徙台湾已四十年

  • 文章中原的秘密宗教(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劉心皇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河南历史 中华文化 秘密宗教研究

    一、创始及意义在理敎,通称理门,亦曰「门砍」,又曰「佛理」,中国佛敎净土宗之支流也。起于淸初,其祖曰杨莱如,山东即墨县人,明万历进士,明亡后,从劳山[1]程杨旺学道,后传道于燕、齐间,遂立在理敎。(商务印书局出版之辞源)又鸿慈宝鉴云:杨祖来如,仕唐武则天,为采访使,后以功封华国公,四子八孙,世代簪缨,甲第不绝:因时代所尙而学佛,至诚所感,南海慈尊[2],示以幻景,令其神游诸天,遇三山五岛[3]仙僚,朝谒上帝,上帝亲封为普济广法了缘大天尊。先收将军胜蛇,为

  • 文章北港的牛墟与河南的牲口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牛墟 北港 牲口市 河南省 交易 民俗文化 炎黄子孙 一脉相承

    锄头、掘头、铁掀、竹爬、萝头……,围绕着牲口巿摆设摊位,以供用户选购。北港的牛墟大同小异,因为台湾大部为水田,交通亦极方便,自然缺乏马、骡、驴等快牲口之用具,比较起来远不及河南牲口巿场面看来惹眼、吆喝喊嚷之声,此起彼落,聒耳欲聋,好不热闹。五、寻根溯源一胍传就以上事实来看,牛墟乃是牲口巿的化身,由蜕变而来,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民俗」本为民族社会所遗留之生活习性和经验。我大汉民族社会向有它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便形成我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环。在寻根觅源

  • 文章漫談封邱小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9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79-09-25
    关键字: 封丘 地区小吃 饮食文化 河南地方食品 地方食品简介

    最近閱劉震慰先生的「故鄕之食」,不期然而然的憶起家鄕的小吃來。家鄕封邱,地處黃河北岸,雖和開封一河之隔,但地處偏僻,風氣蔽塞,可是說起一般小吃,却是五花八門,多彩多姿。所以離鄕雖達卅年,但偶一提及,仍然囘味無窮,而且嚵涎欲滴。封邱小吃,可分兩大類,一爲全年均有供應,一爲季節性者,隨時令之來而始有供應。僅就記憶所及,介紹于後。關於常年均有供應的小吃,有以下各種:㈠胡辣湯:是用海帶絲、麵筋、粉條、金針…等製成。此種食品在縣城內爲獨家,尤在廟會時盛行,湯盛於特...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