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阳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阳的餐点和水果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9期  作者:張貫英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安阳粉浆饭 碎肉白血肠 席面 安阳红梨 安阳早点

    一、安阳粉浆饭大豆儿安阳粉浆饭大豆儿(儿字是家鄕口语尾音),为故鄕民间的家常便饭。粉浆的来源,系菉豆磨成,先装在大磁缸里,沉淀于下层,凝结成块为温粉,亦名粉欠,如本省—台湾—的太白粉,用途很广;中间一层的浓汁,叫凉粉糊「涂」(此字从音),专做凉粉用;起出上边较稀的一层,即为粉浆。待一两天,透出来发酵的微微酸味,粉舖子用木水桶挑出,沿街叫卖,价很便宜。主妇们买回家,用大砂锅(不宜用金属品,容易生锈,影响色味)炖,先把洗净的大子黄豆放入,待滚开后,再下小米

  • 文章河南安阳红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張貫英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安阳 红梨 做法 功效

    故鄕豫北安阳所产的红梨,状如苹果大小,有细沙斑点,核小肉厚,皮薄质细,水份多,味香甜,其隽永极耐细嚼品尝。生食止口渴,疗心热。熟食为化痰,止咳、去喘之良药。做法:先将梨的上端,薄薄的削下一层,备作盖口之用,再把梨核挖掉,但勿弄破梨身,然后装入适量冰糖,放上梨盖,置于碗内,用文火蒸熟,色泽晶莹,气味香甜,使人闻之,馋延欲滴。家鄕人凡患咳嗽痰喘,多服此品治疗。我在家鄕时,也常为治咳之仙丹,服之无不神效,可谓良药「甜」口利于病。较次的梨,冬季煑熟,将沙锅置于

  • 文章一片甲骨驚世界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9期  作者:趙超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安阳殷商文化节 甲骨文 安阳小吃 安阳灯会 殷商文化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正是北国芦花翻白、燕子飞舞的季节,更是结伴旅游的好时光。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殷都——安阳,幸逢史所未有规模庞大的「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的盛会,四百八十万安阳人民载歌载舞,迎接这难忘的历史时刻。安阳位于河南省北端,与晋、冀、鲁三省接壤,史称四省通衢、豫北咽喉。古称邺郡、相州、彰德府,乃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的历史名城,自商王盘庚迁都以来,曾先后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个王朝建都于此。按建都先后次序排列,安阳比周代

  • 文章安阳谚语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李可珍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谚语 乡土民谚 粉浆饭 民间习俗

    數九(立冬日開始起計算日子)頭九二九伸不得手,三九四九沿冰走,五九六九沿河(兒)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人把衣寬(脫,八九七十二,黃狗臥陰(涼)地,九九楊(白楊樹花)落地,十九杏花開。燈△正月正,正月正,正月十六兒(日),打(提)花燈。△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六兒(日),雪打燈。(如此預兆預測次年田禾豐收。)二月二(陰曆二月初二日)△二月二,小菠菜(兒)調滷肉,吃了飯(兒)上鼓樓,掉下來跌個扒灰頭。(翁媳戀)△二月二,龍抬頭,武藝(兇)媳婦發了愁,十月一日...

  • 文章安阳土话拾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扈先德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土话 家乡方言 合音 土音

    弱冠离家,负笈南京,抗日军兴,于役军中,八年转战,继又播迁台湾,背井离鄕,屈指已五十年矣。家鄕土话,几已遗忘迨尽,来美之后,偶遇一二同鄕人,言谈之间,洞感安阳土话之声调,异常亲切,勾起无限回忆。乃就儿时记忆之所及,得词十余,但大多有音无字,勉辅以注音符号,而列擧如下表,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盖希能就敎于同鄕诸先进,以收抛砖引玉之效也。以上所擧,大部为名词,及少数形容词,如脏、很等。皆像日常用语所常见者,此外,在我们的土话中,也有用字或用词极斯文的一面,例如

  • 文章河南安阳的蔓菁稀饭北瓜汤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張貫英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食品 蔓菁 北瓜 稀饭

    蔓菁系芥属类植物,科学名称「芜菁」,色白,有浓浓的甜味;但与其他植物的甜味绝不相同,缨穗像小白菜,也很好吃。北瓜即南瓜的一种,南瓜为扁圆形,家鄕名云「蛮瓜」;北瓜是长图形,大为冬瓜。其颜色与味道,则与南瓜无异。但越老越甜越好吃。至名之由来,则无从查考。安阳为华北平原地带,不产稻米,民食以小米(粟)为主;当然还有面粉及玉米、高梁各种豆类,也掺著吃。秋粮生产量多,农家俗话说:「好五月赶不上半个秋」。在秋冬季时,大众人家的早餐,多是蔓菁小米稀饭。其做法系先切掉

  • 文章安阳土话趣谈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黃自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安阳土话 家乡话 乡音

    如果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时间的快速,也未免太通俗了。但是,在实际的感觉上,应是时间如电流一样。不是吗!冬去春来、日月轮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屈指算来我到台湾已五十三年了。深夜梦回,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如家鄕一草一木,记忆犹新。幼年时的同学玩伴,也甚是怀念。尤其是听到家鄕土语,倍感亲切。说起来安阳没有太多土话,只是在讲话当中,偶然夹杂着几句外人听不懂的言语。不像什么广东话,台湾话,不是本地人根本就听不懂。谈起安阳土话,因离鄕已久,在台湾所

  • 文章包罗万象的安阳老城街巷地名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0期  作者:安民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安阳老城 街道地名 安阳 元四运动 洹河

    明代初年改筑的彰德府城,就是今天护城河以内的安阳老城。它的地势呈龟背形,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马道,城池街道的布局具有中国典型的明清古城风貌。以南北大街为轴线,东府西巷,街道胡同纵横交错,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城中的钟楼、鼓楼、高阁寺、文峰塔、府城隍庙、小白塔等文物古蹟,以朴素的青灰色调民居四合院作陪衬,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体。庙、塔、楼、阁与成片的传统民居高低错落,构成亲和宜人的视觉空间轮廓。清末至民国年间,安阳老城街巷素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

  • 文章漫谈安阳二、三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黃自明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安阳 风俗民情 过年习俗 乡野小曲

    岁暮寒天年关将届,冬去春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时间过得真快,屈指算来在台湾已五十二个年头。回想过去流亡、从戎、受训、磨练、成家生子,为子女忙忙碌碌,这一幕一幕都浮在眼前。照照镜子,华发丛生绉纹满面,不觉已越古稀之年。真如孔子所曰:「发慎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光复后来台的第一代,都已迈入耆耋之年;第二代都已成家立业;第三代已相继出世,真是岁月不饶人感慨万千。在我的感觉上,第一代以下的人,对安阳事物了解太少?对家乡风俗民情知道更少?充其量除

  • 文章安阳「大岷杏」今昔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7期  作者:吳新林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祭祖扫墓 大岷杏 魏家营 安阳特产

    我于今(民七十九年)年五月偕子孝忠返鄕探亲,一则返鄕祭祖扫墓,再则是让我的两个孩子「兄弟相认」,去来时间短暂,尙称顺利。五月九日安阳县政府的一批伪干部乘汽车,浩浩荡荡的十多位到我家(赵村)来看我,见面寒暄一番,然后天南地北说说话,其中一位所谓政协主席赵先生,说起「大岷杏」:据说:安阳县马投涧鄕属于较偏僻的丘陵地区,当地土质特别,而土产「大岷杏」在安阳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金米、大红柿、小磨香油等,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闻名的「大岷杏」。杏属于一种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