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偃師瑣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偃师 地理交通 名人古迹

    多數縣份的設置與命名、都各有它的歷史背景和成因;像偃師縣、自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始、這裏就形成了行政中心的範疇。武王伐紂時曾在此築了城、並且又在這息戎偃師,春秋時的周尸氏邑,也是設在這裏,於是到西漢時代,就把它劃爲一個縣,因武王伐紂的息戎偃師,所以叫做偃師縣。西晉時代雖有變易,但到隋朝便又吿恢復。明淸兩季,屬於河南的河南府、或河洛道。民國以來,劃爲河南省第十行政區。偃師東鄰鞏縣,西接洛陽,北面是黃河和邙山,南面有五佛、馬鞍、雙尖等諸山,伊水洛河是匯集於境...

  • 文章台湾地理人文姓氏堂号略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中国台湾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历史渊源 姓氏谱系 区域介绍

    摘要二〇〇九年起,两岸交流热络,此文介绍台湾地理人文之来源,虽早为马来印尼系,但长久以来,却由中华文化发展至今。中国优势南船北马,台湾处于海洋之中,容易接收外来优点,所以科技早为进步,人民享受富裕,地区小,治安好,卫生医疗先进,因此被称为美丽宝岛。关键词九族文化村,东印度公司,十三行博物馆,鸡笼,安平港,赤嵌楼,福佬,妈祖,大墓公等。一、台湾地理位置及人文起源台湾在东经122度6分15秒,至199度18分3秒。北纬21度45分25秒,至25度37分53秒

  • 文章獲嘉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徐志中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获嘉县 历史资料 人文 地理 文物

    道淸铁路正于县城南门外附近通过,此为吾获嘉县沿革梗槪之所由来也。二、地理形势:获嘉共划分为九个鄕鎭,人口于民国三十六年的统计,为十八万六千四百七十五人,县城在太行山之南约六十余华里,全境地势平坦,惟沿丹河一带微嫌低下,地形南北长约八十华里,东西宽约三十五、四十至四十五华里不等,东邻新鄕,西界修武、武陡两县,西南接连广武,东南毗连原武,北与辉县接壤,平汉路线贯穿县南,道淸路线通过县城附近,交通尙称方便,河流有:⑴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张店附近,流经陵川

  • 文章史蹟斑斑説宛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历史遗迹 地理位置

    河南南县(旧名宛州)西行过内鄕,然后北向三十五里至赤眉,这儿东边有一汉王城,相传为汉高祖所筑,但无甚可观,恐为后人所改建,殊无古意可寻。这儿起转往西北行,约二十五里至丹水。这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靑山翠谷,修篁绿树,景物至为宁恬。鎭东南数里有一座菊花山,山不高,但有一泓淸澈泉水,人称菊潭,亦名菊水,随时即以此名县,古时又名鞠水。汉书地理志谓「析(今在浙川附近)有鞠水,出析谷」即此。潭水甘芳淸冽,飮者多长寿。据艺文类聚风俗通载道:「南阳郦县(内鄕地)有甘谷

  • 文章伊陽地文人文概述(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历史沿革

    沿革变迁之大略也,因限篇幅,容不及详。县厯考证按明史地理志,伊阳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汝州之伊阙故县置,析嵩及鲁山二县地益之,又考河南府志伊阙旧县在嵩县北九十里,嵩志云,旧县即唐宋所置伊阳县,见林凤山朝元观碑文,又路史曰,今洛之伊阳即嵩县,杂考碑碣,则今之县治,在元为故县鎭,明初为故县保,合而参证,当是唐宋之伊阳已属嵩境,而此地即伊阙遗址而有损益者欤。明史所云,汝洲之伊阙故县,按太古观碑则此地元属嵩州,明初亦属嵩县,定非汝州地或以设县后即隶汝州,又析汝州西南隅而

  • 文章洛陽故鄕潘寨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地理位置 风景名胜 洛阳牡丹 思乡

    洛陽故鄕的潘寨鎭,位于洛城東南十五華里之夾河中心。爲該地區一大市鎭。住戶五百餘家,人口約三千人。爲洛陽東南路直通偃師縣必經之孔道。所謂夾河者,因該鎭位于伊洛兩河之間、北臨河面寬廣的洛河。鎭南八里左右,即爲由龍門東下之伊河。由該鎭沿大路東行,計廿五華里,爲毗鄰偃師縣之翟鎭。再東臨偃鞏交界處,係伊洛兩河交會之處,俗稱兩河尾。兩河會流,再東經鞏縣注入黃河。洛陽全境自民國以後,分設九區管理行政事務。區名以易經中的八卦,即乾、坎、良、震、巽、離、坤、兌等八個字命名...

  • 文章鄢陵縣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鄢陵 沿革 行政 地理 风物

    之不虚。且在中国地理资料「出产」方面,明载有「鄢陵花卉满天下」之誉。但县农亦并非皆靠花卉维生,仅以城东三里于寨及城西十八里姚家两村为最,这两村村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系经营园艺为生,尤以城西姚家,其村周围方圆五华里内少见田禾,多为花卉,一年四季途经该村附近,数华里内花香芳芳扑鼻,尤以盛开季节,艳丽照人,甚为壮观。故中国地理上有「姚家花园」之称的美誉。至于花卉名目应有数千余种,仅就忆及较普遍者,计有:腊梅、牡丹、芍药、海棠、蔷薇、月菊、菊花、紫丁香、白丁香、金地棠、紫

  • 文章密縣之風俗及特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石雋 出版时间:1973-05-25
    关键字: 新密市 地理沿革 风俗 特产

    密縣卽上古鄶國,位居中州之中。黃帝曾孫祝融,生於斯土。縣誌有云:「密縣爲祝融之故墟。」祝融當帝嚳時,爲火正。因其主火,後世遂尊爲火神。到處有火神廟,家家有火神位。崇拜之殷,比諸台灣人奉祀媽祖,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年農歷正月初七日,爲祝融誕辰。香火之勝,無與倫比。尤其正二月間,民衆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等等遊藝會,均稱火神會。遊藝會出外表演時,均以火神神轎殿後。還有許多當地士紳,在神轎後追隨伴駕。神轎所經之處,家家焚香路祭。因爲迷信火神,精神貫注。中原各處,...

  • 文章正陽雜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撫洲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正阳 地理形势 历史沿革 古迹名人 名产

    地理」一文,深致钦佩,觉得在台同鄕都应当写一篇纪述介绍本县故鄕的文章。为求抛砖引玉,以鼓动风气,我本想也写一篇正阳人文地理之类的文章;可惜,个人少年离鄕,所知有限,而且想来想去,正阳故鄕,地理上既无可记的山水风景,军事形胜,又少名胜古蹟;历史上也缺少丰功伟绩,文采风流的可传人物。不免为之气馁。继而转念,不管风景好不好,人物伟大不伟大,总是我的故鄕,还是应当记述介绍一番。只以所知不多,仅就其所知和个人的观感,写这篇故鄕杂志。(二)先从正阳的地理形势说起。正阳

  • 文章中原古城——開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六大古都 开封 地理交通 名胜古迹

    我國歷史上六大古都,已經分別介紹了南京、杭州、西安和洛陽。沿黃河而下,還有古都開封。開封是五代中梁、晉、漢、周和北宋的首都,歷時共爲一九五年。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這時期雖不算長,但對一個城市而言,也是非常値得誇耀的了。開封在黃河南岸,是河南省的省會所在地。河南省以位於黃河之南而得名,古代大禹治水後分九州,河南爲豫州,故又簡稱爲「豫」。這一帶在古代發達甚早,爲政治軍事要衝。古稱中原之地。欲稱雄全國,中原心臟地帶舉足輕重,爲兵家必爭之地。而洛陽與開封,均爲中...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