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说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諺語釋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谚语 历史典故 民间传说

    郑州人所称颂的四件物事。东门外十五里有牛王庙、马王庙,香火很盛。金璧梭罗,系民间传说,是与包文正有关的寳物,埋藏在地下的。四眼井、温水河,位置在花园口。井为三角形,有四眼,当中一眼井水可飮,余三眼不洁。温水河其水夏凉冬温。延津县口头语,×娘×娘都在理。谓其骂人语,已成口头白也。这是语言上一种有趣的现象,其情形正如武汉人口头语的「这个杂种」(说作「格杂」)「抱得××的」相同。眞正的去骂人,固然会有这侮辱而刻薄的不干净字眼。但是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慰,以及父母笑谑

  • 文章懷鄕憶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民间传说 怀念故土 人生感悟

    歲月不居,光陰似箭,轉倏已來台二十五年矣,誠如方地山所云「埋憂無地,淚眼看雲,歎事事都如昨日」這種游子心情,非親身經歷,似難體會出個中滋味。有很多鄕賢鄕長們,在中原文獻中報導中原風土文物,名勝古蹟等等,中原文獻名噪一時,同鄕們以先覩爲快,然第賞其詞藻華麗,神調風雅,惟捃摭所及,或引証經史斑斑可考,或依據傳述諄諄可風,余讀之如飮宿酒,如噉棗梨,倍覺心曠神怡,恍如置身其中,對背井離鄕者一大快慰也。筆者弱冠棄學從戎,對家鄕一切事物都感懞然,僅就幼年聽到長輩告訴...

  • 文章洛陽的焚經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潔章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洛阳焚经台 文物古迹 焚经台由来 传说

    业已把堆置的干柴与木炭引燃起来。在烈燄腾空,火光冲天,烟雾弥漫中,南北两座土台上的道士与和尙们唸经敲打声,还是继续喧嚣着,未见稍歇,这样延续了三个多时辰,渐渐的左边台上的声音转弱,最后,祇剩下木柴炭火的爆炸声。而右边台上的唸经与钟鼓声,却仍继续着。及至火焰逐渐平息,台下的民众分向两座台上观看,发现左边台上的道士们已烧得尸骨无存,形同木炭,不辨人形;但右边台上的和尙们,则仍捧着佛经如前。于是,佛敎从此便在中国获得信仰,道敎却逐渐没落。这虽只是一种神话式的传说,但焚经

  • 文章拜年·社談:賀春節、説些大年初一典故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3期  作者:雜誌社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社谈 春节习俗 传说 元旦 典故

    最年幼者先饮以促增岁)。再者,也可于同时,各饮一杯「椒酒」,因古人知「椒」为玉衡果之精。喝了四季平安,身强体健。以上所说,皆我们中国人的古老传说和习俗,时至今日,这些说法虽似无籍,但它确是相沿习俗的出处,放在常识或故事层面说说,聊聊,以佐年话,是不是也很相宜。

  • 文章回龙庵的传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祝爾康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回龙庵 区域文化 神话传说

    新安镇人素来讲究礼尙往来,你敬我一尺,我要敬你一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们的口头禅。传说新安镇有个庵叫回龙庵。一年大旱,木苗干枯,河流干涸,人们忧心如焚,这年六月初三,烈日当空,突然从天上掉下一条龙,落在干得裂口的河床上,龙长丈余,鳞甲闪光,烈日炙烤,奄奄待毙,河边上围满了人观看。有人说:这是条懒龙,不呼风不唤雨,以至被天公眨谪至此,遭此惩罚,活该,活该。有的说这是一条勤龙,受天公差谴,替天公巡视旱情来了,待其回天秉报,上天必降甘霖。镇民七嘴八舌

  • 文章南陽府的仙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牛智庭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南阳风俗 狐仙传说 灵异经历 仙怪奇谈 奇闻异事

    识的人更不愿说出,「我家奉祀有仙家」,怕别人说他迷信,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还谈什么鬼狐,而最重要的是传说中狐仙会搬动邻居的东西,那岂不是一家有狐仙,邻居都要遭殃了,因此仙家便成了密而不宣了。我在南阳碰到一次仙家,但不是聊斋志异中情意緜緜的仙女,而似乎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我只能据实报导,说不出所以然来。民国三十二年,我服务于河南农工银行南阳分行,任副经理,本来责任不大,经理盖章,我也盖章,下班后便是聊天打牌;因为我不多管事,同事们都合得来,精神很愉快。南阳

  • 文章羅山的歷史·文化·古蹟·移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罗山历史 罗山人文 罗山地理特征 罗山传说

    房顶为不完整形式。淸初,县知事鲁麟曾游寺小憩有感,诗云:风雨过萧寺 山川忆楚风 当年公子邑 今日梵王宫 客下虚堂榻 僧谈别院松 何时携小品 跌坐问支公⒊覇王城:在西南六十里处。秦二世三年(纪元前二〇七年)项羽伐秦,在此屯积粮秣,因筑此城;故后人遂以覇王名城。传说今之曾约方家寨,即古代覇王城之遗址,因之老辈人常说方家寨为覇王所筑。⒋费袆故里:费袆字文伟,江夏郡鄳县人,汉献帝时生(约在纪元二一四年),少年游学入蜀,逢刘备领益洲牧,任为太子舍人,旋迁黄门侍郞,后兼

  • 文章新正十五漫筆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王用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漫谈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由来 传说故事 民间习俗 元宵 手工艺

    燈節溯源「正月十五掛紅燈」。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燈節,也叫上元節。史書記載,兩千年前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位,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氏死後,大臣周勃、陳平等人,勘平呂氏之亂,掃除呂氏族人。公元前一百八十年,擁劉恒即位,稱漢文帝。即位之日,是正月十五,舉國同慶,大街小巷,掛滿彩燈。以後這天晩上,劉恒下令點燈,走出宮門,與民同樂。以正月十五古稱上元,劉恒隨將這天定名爲上元節。又古代稱正月爲元月,夜也叫宵,故又稱元宵節。至於元宵食品命名,當在元宵...

  • 文章說二月二——節日風俗鉤沉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7期  作者:辛夷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节日风俗 风调雨顺 神话传说 农业文明

    二月二,龙抬龙,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吃油炸,犁地不磨铧」。旧时,人们相信二月二是龙升天的日子。龙能降雨,每年的「皇历」上都注明有几龙治水,预示著一年的旱涝,农业的丰歉。对龙的崇拜,折射出农民对「风调雨顺」的祈望。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能飞能走,善变化,兴云雨,身躯巨长似蛇,头有角,口长须,身披鳞,足生爪,是人门崇尙的虚幻之物。经历史学家考证,龙是图腾化、神秘化了的蛇。图腾是原始人的信仰和崇拜,他们相信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与本氏族

  • 文章牛年話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栗由思 《牛年颂》 诗歌作品 十二生肖 文化渊源 传统文化 民间传说

    栗由思「牛年頌」,詩云:牛轉乾坤好運來,家家户户笑顏開;年年歲歲人長健,恭賀新禧祝發財。宋、王應麟,以「季冬出土牛。」爲丑年之證。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說明十二生肖之由來,且順序以敘云:「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尙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闢於丑,而牛則闢地之物也,故丑屬牛。人生于寅,有生則不殺,殺人者,虎也。又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未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