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類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易经 天道 人道

    首先应用于天,例如天干、地支、天文、气象、季节等是也,降及孔子,始将人与天配称,例如乾卦「天行健(天),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其他六十三卦,都是如此,遂有「天人合一」之称。就是说明天和人是一贯的,人是根据天。人如能效法天,每样事都能达到完美。所谓「顺天则昌,逆天则亡」。为什么中国自身没有有组织与有形式的宗教?主要是因为人根据天。根据「天」去做,是不会有错的。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无非以天诲人,使人法天。我们祖先对于天地的认识如下:「今夫

  • 文章家鄉味豫北的小麥捻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甄彦文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豫北 小麦捻饌

    來到中部山上,無意中,我看到兩塊半成熟的小麥田。當我一眼望見久違的小麥田時。我彷彿遇見久別的親人似的感到分外的親切!睹物生情中,我情不自禁的,撫摸着可愛的小麥穗兒,把玩之際,我又想起幼年在故鄕,吃小麥「捻饌」的往事。我的故鄕,豫北一帶,每年仲春的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是一年中「靑黃不接」之時。也是農村中最困苦之際,這時農人,不管窮富人家,都要到自己半成熟的小麥田裏,拔一大捆小麥穰子囘來,做餐味美而可口的捻饌吃吃,富家是賞其新鮮,窮家是來充饑果腹。捻饌的做法:...

  • 文章家鄉味開封的熟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令公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开封 熟梨

    小贩不时用小刷子,蘸着原汤在梨上涂涂抹抹,更显得光可鉴人。当年还是兴铜圆的时候,一个「当十文」的铜板,可买熟梨两、三大枚。小贩将熟梨用筷子夹到碗里,就手轻轻一捺,熟梨便眞的被捺「烂」了,皮里的肉,白嫩细腻,透明发亮,再洒上一层白糖,浇上一小杓原汤,用筷子将子剔出,搅和搅和,挑到嘴里,便顺着喉咙滑下去了。你说那股子好吃劲儿,该有多诱人呢!卖熟梨的小贩,多在寒冷的冬夜出动,因为气候越冷越显得熟梨热,吃起来也越有味;尤其西北风飕飕地尖厉得像一把小刀子,天空中飘着

  • 文章唐河陽韓愈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韩愈 治国理政 师道尊严 儒学

    ⒍论师—韩愈为名儒,为政重敎化。推行敎化,不能不有良师。故韩愈对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其言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之不传也久也,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 文章黄河下游河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徐福齡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下游 变迁 河道 史料

    撰文:徐福龄黄河下游河在建国前的两千多年间变迁频繁,或东北流入渤海,或东南注入黄海,波及的范围,北达津沽,南抵江淮,约有二十五万平方公里。黄河下游河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河本身的自然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一个时期河维持时间的长短和当时对黄河修治与否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的人为决河,也能造成河的变迁改。所谓河变迁,是指黄河大改而言,或称大徙。即大河在某处决河改之后,不回归原河,全河另由它入海,流经的时间较长,影响国计民生比较严重

  • 文章人理學之硏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人理学 格物致知 理学 道统

    大学一书,有格物致知之说,可惜原书对此语焉不详,朱子(熹)注四书,凭他自己的臆断,写出这样一段话:「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之心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敎,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这段话,朱子自认是知之语。其实大有商榷的余地,其

  • 文章河南人的孝楷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1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0-11-25
    关键字: 孝道 《三十六孝》 蔡邕 岳飞 岳珂

    中国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立法委员吴延环先生编撰「三十六孝」一书(民国六十八年九月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盖所提倡孝,发扬我国传统的伦理德精神。所选故事,皆属合情、合理、合法;笔势如行云流水,一往淸利;用字精当简练,扣合无间,不能作一字之损益,诚达于高度文学水准之杰构。在这三十六位孝楷模中,河南人即有七位之多,约占五之一,足见豫人行孝并不后人。兹加以辑录,转载于本刋,以示提倡孝及表彰鄕贤之至意。』编者谨志一、颍考叔 纯孝感君周朝

  • 文章天仙庙经济收支结构索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喬培華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天仙庙 经济 地方宗教 河南省

    天仙庙是河南省西部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间秘密敎门组织。天仙庙有着浓厚的宗敎色彩,严密的内部组织,神祕的巫咒法术,严格的规戒律。它以一八四四年创立,到一九五三年被取缔,共存在一一〇年。天仙庙之所以能够存在一个世纪之久,除成员信仰笃实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着经常性的经济来源,从而形成其赖以存延的物质基础。天仙庙作为一个意向明确的社会群体,为实现其职能,就必须经常性地担负起抵御土匪、对抗官兵等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就需要庞大的经费开支

  • 文章河洛文化的形成與擴展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呂凱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文化释义 道统建立 道德必然性 儒家思想

    贰、河洛文化的形成一、河洛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河洛是指黄河与洛水,河洛两河流域之所以能产生文化,是因为这两条河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灵感,开启了智慧。孔子说:「知者乐水…知者动。」[2]我们的祖先就是由河洛二水得到智慧,经过努力,而创造了河洛文化。《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3]据传说伏牺氏是因为看见河图洛书,触动灵感,画八卦而重为六十四卦的。和易卦同步出现的还有文字。这不仅是河洛文化的开端。更是河洛文化发展的推力。二、物质的进步和统的建立

  • 文章程明先生行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朱熹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程明道 人物传记 历史

    宋)朱熹河闲刘立之曰,先生幼有奇质,明慧惊人,年数岁,即有成人之度,尝赋酌贪泉诗曰,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当世先达许其志操,及长豪勇自奋,不溺于流俗,从汝南周茂叔问学,穷性命之理,率性会,体成德,出处孔孟,从容不勉,踰冠应书京师,声望蔼然,老儒宿学,皆自以为不及,莫不造门愿交,释褐主永兴军,鄠县簿,永兴帅府,其出守皆禁密大臣,待先生莫不尽礼,为令晋城,其俗朴陋,民不知学,中闲几百年无登科者,先生择其秀异,为置学舍粮具,聚而敎之,朝夕督厉诱进,学者

共74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