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舊年三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拜年 柿饼 思乡

    印象中,过年没有不落的。特别是初一凌晨醒来,迷迷糊糊中穿上新衣、新鞋,戴上新帽,从暖烘烘的屋子里,在一片不停的劈劈拍拍爆竹声中跑出来,跑到院落里,一股清新、冰凉、冷洌,从灰濛濛的天空中袭过来;啊哈,到处是一片白皑皑的颜色,内心里的激动与兴奋,真是达到了极点!奶奶居住的堂屋里,这时红烛高烧,香烟缭绕;赶早来拜年的亲友,一边大声的嚷着「恭喜、发财」,一边川流不息地在屋里屋外走动。,这时候可能停止了;也可能仍旧在落。花好美,一片一片的从黑糊糊的天空中

  • 文章程门,游氏早享盛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姓氏研究 程门立雪

    朱子语录:「游、杨二子,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待,既觉曰:『尙在此乎?且休矣!』出门,门外深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诗」:「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程门立」的著名典故,相信只要是读过书的中国人,就很少有不知道的。这个典故的创造人,是宋代的两位大学者游酢和杨时,其中的游酢,是当时的福建建阳人,则随着这个典故而被争相传诵,一千年来福建游氏家族声名的远播,实在是可想而知。自唐末的五代时期以降,游氏家族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地区,的确是兴盛无比。这番盛况

  • 文章(中原文物)開封勝跡㈣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第79卷 第79期  作者:王孝松 出版时间:1993-07-03
    关键字: 文物 开封 胜迹 州桥明月 梁园

    宋人的画图。在这幅画面中,可以看出当年州桥横跨汴水,直贯天街,临流玩月,风景绝佳。在州桥南街东首,曾建有明月楼,供人凭眺。由于州桥久负盛名,骚人墨客,往往形诸吟咏,如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场上残风,桥边盛酒楼,据鞍哀意尽,倚坎艳歌留……」。王安石的「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开旧呜咽,却看山月活州桥」。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于孝宗乾道六年出使全国,途中登上州桥时,写下「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眞有六军来?」的可歌可泣的名诗

  • 文章歳暮冬腊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冬季感怀 忆北方的冬 瑞雪兆丰年 农闲冬藏时期 冬至 冬腊雪寒

    近日天气乍寒,不觉已届冬腊。在四季如春,草木终年靑绿的宝岛,使人几乎忘却时序,不知岁之又将云暮了。算算时令,不禁使我想起华北冬腊,冰在地,天气寒冷的情景了。按照我国旧历冬腊,正是华北大纷降,天气最为寒冷的时候。冬为岁之余,也是农闲「冬藏」的时期,大地收敛,动植各物在长期活跃竞长争荣之后,入冬便随着寒寻归萧条沉寂。最显著的,便是草枯木凋,人休马闲,鸟巢兽穴,虫类蛩伏冬眠,蚊蝇蝗蚋绝迹,到处显得一片寂寥。尤其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一带,四季分明,时令准确

  • 文章曼乐道借书纠纷导致记过始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伊人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豫北中学 尹雪曼 人物回忆 童年趣事

    除了被记了两大过、两小过,外加两个警告,只差一个警告就得退学滚蛋以外,我其实是一个好学生哩!」写过「海外梦回录」和「西园书简」的尹曼,最喜欢提到那次「记过事件」。他说,那是骄傲写的;每次想到中学时代被记那麽多过,而且只是为了一椿原本没有什么的借书纠纷,就会谨记在心—警惕自己不要骄傲!尹曼囘忆说,中学时代的他可眞是一个自以为了不起得不得了的「天才」。废寝忘餐猛看小说他读的是家鄕河南波县的私立豫北中学,刚进学校那当儿,是「土里土气鄕下土包子」的架势

  • 文章豫劇名角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耿昭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豫剧名角 永安戏院 永乐戏院 醒豫舞台 洛阳调 《秦雪梅吊孝》 《穆桂英征东》

    近閱十三卷七期中原文獻韓宗民先生「漫談豫劇論名角」鴻文,陡然勾起效顰念頭。囘憶民國二十至二十七年間,自己在開封求學敎書一段生活裡,頗難忘懷者卽每週週末必看豫劇(當時則稱河南梆子)。那時相國寺內有三家戲院專演—永安、永樂(後來改名豫聲),民國,(當時演平劇的醒豫後來也改演豫劇,常香玉卽其台柱)各院名角如雲,各有招牌戲碼爲號召。惟以本人僅愛看愛聽,不事硏究,對其發展歷史,劇藝技術及音樂配合均不敢論列。不過個人却深深體會到豫劇的胡琴、呼呼、月琴等弦樂的唱腔,聽...

  • 文章新蔡县卧堂藏书书目汇编感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袁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新蔡县 堂藏书 藏书目录 读书 著书 藏书

    小儿幼时学画,尤需参考各种画谱,故对艺术书籍之搜集,曾多用一点心思而已。拾、同学、同乡、同寅芳名录书目类:为示不忘故人而能永远留念,特将以往就学、任事各时期之毕业纪念册、通信录—包括「国立台湾大学四十七学年度毕业纪念册」、「上海法学院旅台校友通信录」、「行政院主计处暨所属退休主计人员通信录」、「教育部退休人员通信录」、「河南省新蔡县留台同乡录」等十五册,制成专目,以备随时神会重温旧梦也。以上所论所述,系笔者拟将卧堂袁氏家传「读书、著书、藏书」三乐并重之祖训

  • 文章(河洛憶往)淸德宗過洛陽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3期  作者:伊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龙门石窟 清德宗 慈溪太后 鹅毛大雪 马鞭子

    我见过大清皇帝,皇帝出巡可眞威风……。」这是笔者幼年时听一位长辈口述她尚是少女时在洛阳龙门附近跪迎清德宗载湉和慈禧—叶赫那拉氏游龙门石窟的往事,以现代眼光看这段近代故事,像读「天方夜谭。」「那一年(注)皇帝在西安陪伴慈禧太后回北京,过洛阳时要游龙门。正确日期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天很冷,下著大。我们都接到通知,说是皇帝和太后老佛爷明天要游龙门,要我们第二天一大早赶到龙门口皇帝经过的路旁去跪迎,除了坐月子的女人,老人、病人和小孩外,统统都得去。「我们村庄

  • 文章安陽古蹟、文物、風光詩聯誌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賈子璉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文峰塔 画锦堂 司母戊鼎 龙山积雪 育贤图书馆

    招手催渡免遭过不了河难归里,祥和景色十分喜人。现漳河大桥,宽阔平整,灯光通明,晚渡不存,咏诗追记。漳河隔豫冀,两岸人亲密。夕阳西下晚,惜别话长句。落霞照鳞波,帆船紧捕鱼。招手换亲友,快渡归乡里。蜜言叙不尽,相会尚有期。如今长虹起,晚渡不复提。十六、龙山积雪龙山积雪为安阳八景之一,位在水冶鎭南,山不高。积是指山峰背荫沟壑纵横深浅不一,冬终年不消,又因山上白石与相混,远望石不分,有积之感。今龙山建矿采煤,煤供化肥生产,咏诗述其变化。龙山积不见,山下

  • 文章菩提寺裡作半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菩提寺 杏花山 彭公墓 风景幽静 寺中读书 寺中生活 寺中雪景

    鹤汀老先生信仰佛法,我们谈的很愉快。这次他们用鸦片把我的病治好,我想这是我常持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感应吧?北方到冬季气候特别冷,我最喜欢看景,而山上的景比平地的景更出色,更好看。有一晚上呜呜叫的北风直刮了半夜,到后半夜我醒来仔细听听,风声住了,从窗纸透过来微微的淸光,一股一股的冷气直向被头里扑。我想外面月光很好,明天一定是晴天。于是用棉被蒙着头,就又呼呼的入梦鄕了。早晨起床开门向外一看,地下、树上、房顶上,都堆了一层厚厚的絮。那成千成万的白衣仙子们,还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