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餃子是北方人從年初一至初五的早餐,所以除夕至初四的幾天晚上,每天晚飯之後都要包餃子,做好凍起來,留着第二天早晨煮來吃。在黃河以北和東北、西北,以及黃河以南以西的陜西、河南都有餃子,它是家庭裡較好的食譜,也是待客的便飯。至於爲什麼大家都在年初大吃餃子,是根據近乎迷信的說法,因爲它的形狀像元寳。浙江之以橄欖款客,廣東的油炸角都出自這一說法。不過餃子在北方,並不是點心,而是飯食,除過年以外,不論春夏秋冬,都常常吃它,大小飯舘也列之爲營業項目,更有專賣餃子的餃子...
-
歲暮寒天年關將屆,冬去春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時間過得真快,屈指算來在臺灣已五十二個年頭。回想過去流亡、從戎、受訓、磨練、成家生子,為子女忙忙碌碌,這一幕一幕都浮在眼前。照照鏡子,華髮叢生縐紋滿面,不覺已越古稀之年。真如孔子所曰:「發慎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光復後來臺的第一代,都已邁入耆耋之年;第二代都已成家立業;第三代已相繼出世,真是歲月不饒人感慨萬千。在我的感覺上,第一代以下的人,對安陽事物瞭解太少?對家鄉風俗民情知道更少?充其量除知...
-
一假如拉住任何一個中國兒童問他,你喜歡不喜歡過新年?他的答覆一定是,我最歡喜過年。你如再問他,爲什麼歡喜過年?他會眉色飛舞的吿訴你,過年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有壓歲錢、放鞭炮,還可以痛快的玩。說實在的,現在過年比起數十年前,已經大爲減色了。除了農村還年意稍濃之外,在今日相當工業化的城巿,所謂過年(是陰曆年不是陽曆年)不過是傳統社會心理和習俗所培養出來的休閒假日,用以滿足心理積習的要求而已。而社會共同的心理和習俗,自然也起相互影響作用,所以今日還保留著許多過...
-
臘盡春囘,萬象更新,又到了故鄕(河南)過「大年」的時候。想到故鄕的年,吃的、穿的、看的、玩的,花樣繁多,永遠使你無法忘記;像那孩子們吵着問過年,一遍又一遍;老奶奶忙忙碌碌,想起了這,指點着那;姑娘們,剪窗花、紮花燈、綉花鞋;伯叔們,趕年集、辦年貨、佈新房;嬸娘們,做年菜、蒸年餻、裁新衣;哥兒們,耍獅子、練高蹻、玩旱船……大家一齊忙,忙的過「大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中華民族地大物博,一地有一地的年俗,一地有一地的景致。別看習俗小事兒,也一樣看出...
-
豫人對過年極爲重視,不分大家小口,縉紳平民,莫不誠心誠意的去籌備佈置。河南人不唯好古遵禮,而且異常迷信,倘新年過的不愉快,象徵一年倒霉,切身利害,敢不小心,何況爲團圓節,要敍天倫之樂呢?經商爲宦,行旅學子,莫不千里趕囘以度佳節。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已進入年■。家家煮八寳粥互贈鄰友,一家圍爐吃粥,樂也無窮:所謂八寳,卽以八種不同的豆類混合而煮,窮有窮作,富有富作,但這八種東西必須是圓的,取「圓滿」,「美」之意,爲什麽要吃臘八粥,除飽學好禮的人,去硏究...
-
前言年,根據書傳,夏重科學稱歲,謂木星十二月越歷二十八宿一徧(陰陽各半而成歲),故人生一週稱一歲。李光輝在印尼荒島上無人烟處,以結繩紀年月日,自然顯出人性本能。商重鬼神稱祀,謂四時祭祀的終訖,說文稱是祭祀無已,老子說是子孫祭祀不輟,這便爲中國人過新年必先祀其祖宗的由來。周重民生,謂禾一熟曰季,故說文稱年爲穀熟,春秋左氏傳說「大有年」。可是魯定四年,衞子魚稱「尙德不齒」,若以年齒凌人,豈非無聊。以上爲年的緣起,更是過新年的重大意義。稱年是種惡獸,會呑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