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篆刻发源于中原,在已往是无人敢这样讲的,由于殷商三鈢之发现于河南彰德。经鄕先贤甲骨学家董作宾氏鉴定商代遗物后:获得确切的证实。该三鈢虽为铜质铸印:但木铸及翻砂以前必先行刻制印模才可继续施工,先篆后刻又为事理之必经过程。发现在河南、殷政府在河南,其中隼鈢之使用人「隼」为武丁大将,当然住在其时政府之安阳——即彰德——小屯。其鈢之篆刻和铸造必然也在河南是无可置疑的。篆刻在河南不惟是发源地:而且可想见当时盛况,以及由遗物拓片观察作者——印人——艺术水准之高超。如
日标出,如:农历壬寅岁四月壬寅朔十日辛亥、夏历闰八月己亥朔十有四日壬子。这形成董作宾书法的一大特色,放眼古今书家,似无第二人有此作法,这大概跟董先生精于历法之事有关。六、篆刻:董作宾的艺术创作,书法之外,兼及篆刻,出版有《平庐印存》。董先生对印章的兴趣,更早于甲骨。据他自己说,在「儿时」见对门刻字匠治印便「把翫不忍释」,其「治印兴趣,自兹始也」。董先生治印兴趣虽浓,治印的量却不多,《平庐印存》所收,从西元一九三三年起到西元一九五四年止,总共只有八十八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52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