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甚高大,頂蓋,刳刻爲雲龍嵌株,下座,亦刳刻丁甲之像,左右旁刻花紋,甚工細,周舖俱范金彩,歷歲久遠而絕無損蝕,卽金彩亦未盡落,殊爲可異。額題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篆書,碑面俱隸書,爲徐浩手書,筆法遒雅,姿態橫生。史稱浩父嶠之善書,以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屛,諸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書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黃山谷云:「季海長處正是用筆勁正而心圓」,書史稱其「鋒藏畫心,力出字外,得意處往往似羲之」。藝林中正自難廢耳。五、少林寺。少林寺在少室之陰...
-
「洛陽」:屬河南省。在偃師縣西,周時為洛邑東都;戰國時更名洛陽;漢改洛為雒;曹魏復改雒為洛;故城在今治東北,唐以來移今治;明、清皆為河南府治。各陽古來形勢洛陽,位當瀍、澗入洛之會,北帶黃河,南襟伊洛、東制成皋,西控崤坂、四塞險固,為兵家必爭之地。洛陽,古往今來地理形勢,居天下四方之中,為「安陽、咸陽、南陽、淮陽」之核心,正所謂「四方朝貢道里均也。」周公察勢利導經營洛邑為都城;進而掌握「伊、洛、瀍、澗」四水灌溉之利,以厚民生而設都於此。後世宋、蘇轍為讚云:...
-
居延漢簡的出土,前後計二批。一九三〇年(民國十九年)四月,中瑞合組西北科學考察團(Sino-Swidish Expedition)的團員貝格曼(Folke Bergman)於古居延澤以南,額濟納河(弱水Edsin Gol)流域,黑城(居延城Khara-Khot。)附近,東經一〇〇度至一〇一度,北緯四一度至四二度之間,發現漢簡約萬餘枚。這是繼敦煌漢簡後的最大發現。其中破城子(Mu-dur-beljin)出土五千二百餘枚,紅城子(Ulandurbeljin)附近,出土三千五百餘枚。年代大抵起自西漢武帝太初年間,迄於東漢光武建武年間,亦有...
-
老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楚國苦縣厲鄕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鎭)人,史記有傳。有代表作:老子,也稱道德經,一書傳世。同時,老子亦爲古代傑出的養生學家,在養生領域與黃帝齊名。據《史記》記載和已故山東大學教授高亨先生考證,老子生於公元前五七一年農曆二月十五日,與孔子爲同時代人,約比孔子年長二十餘歲。他博學多才,二十多歲便做了東周王朝的史官,受到了周王朝的特殊禮遇。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王權制度下,卿...
-
日本侵略中國,於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有琉球船漂至台灣東南海岸,爲牡丹山胞所殺,日本向中國究辦,清處置失當,三年從日人登陸恆春討番,經英人調停,請中國放棄琉球屬地,一八七九年日本將琉球改名爲沖繩島,且讓日人統治,此乃日本正式侵略中國之始。一八九五年李鴻章奉旨與日伊藤博文秘定和約「馬關條約」,朝鮮脫離中國,台灣割讓給日本,另賠款兩萬多兩,這些糗事,都與台灣的另類原住民槪況有關。因這一史實是日本人寫的。日人,原名「宮本延人」寫了本「台灣的原住民」,由台灣的...
-
自漢而宋,敦煌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邊陲要塞。絲路由此要起,佛敎亦由此而傳入中土。因此,敦煌不僅是軍事、政治、經濟的重鎭;更是文化的寶庫。至於敦煌何時才開始有文化的活動呢?在文獻上,尙未曾找到確切的時間。不過,從漢武帝在河西設置四郡經營之後,應該已經有從事於文化的敎導了。而在東晉之際,李暠建立西涼國,便以敦煌爲其首府。「西涼錄」與「沙州都督府圖經」(伯二〇〇五號)均載其事,言「興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明顯載錄敦煌學校至此已頗具規模,學生甚且高達五百餘人...
-
臺北南海路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中,珍藏有一件一千八百年前的學術瑰寶——東漢憙平石經殘石。東漢熹平石經的來歷,可說是歷經滄桑,迭遭苦難,與歷代王朝盛衰興慶都有密切關係。同時,在魏晉南北朝時代,與憙平石經同時並立在洛陽太學門外的,還有一種「正始石經」。但歷代史書——包括後漢書、隋書、以至資治通鑑,提到石經時,多把兩者混爲一談,均泛稱憙平石經。甚至於張冠李戴,把憙平石經稱爲「三體石經」,說是以「古文(科斗文)、篆、隸三體書寫」。事實上兩種石經是兩回事,現將其刊經原...
-
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周朝實施的是封建制度,到平王東遷後,因爲周室式微,諸候坐大,在制度上漸漸起了變化。最顯著的是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六三五年,晉文公元年),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勾結狄人作亂,攻入王城,襄襄王逃往鄭國的氾城(今河南省襄城縣南)吿急於晉。晉文公(重耳)於次年三月十九日發兵到陽樊(今河南省濟源縣東南),然後分兵兩路;以右師包圍溫邑(在今河南省溫縣西南),殺了王子帶。左師至鄭,迎接周襄王回朝。晉文公於四月朝見天子,襄王隆重接待,將周的陽樊、溫、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