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历史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稱帝稱王的河南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武陵溪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名人 中原帝王 帝王传记 中原历史

    淮阳人,名门闺秀。姬妾姓名、数目及排行顺序,非但学者论说不一,近年即其子女所撰文字或列制表册,亦说法不一。以蔡束帆所著「中国历史演义全集(廿四册第五六八页)」所载,姬妾十五人,生子克定等十五人,女十四人。妾侍中原操娼妓业者三人(天津名妓柳三儿、山东名妓红红、杭州名妓周氏别号忆秦楼)、婢女六人(范凤儿、叶氏、贵儿、虞阿香、尹氏姐妹),卖豆腐的黄氏绰号小白菜。综观廿五史,我河南同乡称王、称帝者,有如前述。雄才大略者少,而好酒色,荒淫无度者多,不足艳羨。而他省籍

  • 文章中原中原文化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若佛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 中原文化 中原影响 中原历史 中原先贤

    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大科学家张衡,理(道)学双璧二程(程颢、程颐),天地正气的代表张良、张巡(保仪大夫),以及岳飞、史可法等等,俱为我中原文化钟灵毓秀的表征。他们的杰出成就与影响,都是全国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笔者个人,因环境、职业与性向之所近,对豫籍先贤尚有特为崇奉的人文事迹,兹略举数则如下。个人最钦仰的历史人物,为张子房。史书记载:张良是战国时代韩国的世家子,他的父祖辈曾五世相韩。韩国被秦国灭亡后,他立志为韩报仇,募得大铁锥在博浪沙(河南省

  • 文章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頓嵩元 朱俊芳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中原历史

    《神灭论》作者范缜,《天中记》作者陈耀文,《助字辨略》作者刘淇等都是这一带人。史学家范晔曾为新蔡太守,文学家欧阳修曾知蔡州。裴度、李愬、韩愈曾奉命到蔡州讨吴元济。书法家颜眞卿殉难于北泉寺。确山有革命烈士杨靖宇将军的纪念馆。名胜古蹟有驰名中外的天中山,玲珑秀丽的嵖岈山。还有孔子晒书台、子路问津台、光武台等。龙山文化遗址有八处。在驻马店地区举办「中原文化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硏讨会」,地利人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九九〇年十一月,中国历史文献硏究会在汕头举办的潮汕文化

  • 文章中原探亲旅游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劉俊民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中原 历史渊源 探亲 旅游 行程记述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河南省属豫州,故简称豫,因位居九州中心,所以也称中州;又因地处黄河流域平原地带,亦有中原名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要发源地。郑州市简介郑州市为河南省省会所在地,居中原腹地。北依黄河、南接许昌广大平原,东邻北宋古都开封,西界著名花市洛阳;为平汉、陇海二铁路交会处。公路四通八达。航空方面,自新郑机场启用后,与国内外十余个城市通航,为大陆交通、通讯枢纽。人口包括郊区市镇六百五十万人,工商业发达,尤其农产加工,极为兴盛。因此、各种商业性的交易会

  • 文章屋頂上的貴族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屋瓦 建筑历史

    春秋記載:魯隱公八年,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指的有覆瓦的屋,這在當時是偉大了不起的建築,恰如美國的五角大廈一般有名,不知近人能否想像「瓦」在古代那種尊貴的身分和地位?

  • 文章中原文物与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劉衍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物 台湾 文物考古 民族历史

    中原仰韶文物有其来龙去脉。这些绳纹彩陶随着民族的播迁远至台湾有凤鼻头发掘之绳纹彩陶为证。中原文物远在史前时期就在台湾开花结果了。中原以仰韶彩陶绳纹为特征则全国各地人民所制作之文物皆用彩陶绳纹技巧者自皆为中原文物之统一体。至其绘画所代表之不同主题乃为地方发展之象征。中原文物进一步发展推动中国历史从史前时期进入历史时期,这一大转变之关键是山东的龙山文物的发掘。龙山文物实际上是城子崖出土的,陶片薄而有光泽皆黑色故又称黑陶。这一堆积里面已有甲骨和房舍建筑,但无文字

  • 文章中国与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王國璠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历史渊源 中国历史 华夏族 三皇五帝

    习谓中原也」。「中原」,或谓「中士」,今河南省地。北史任城王澄传:「因兹大擧,光宅中原」。宋书礼志:「周以王城为东都,王城,洛邑也;居天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黄帝极位,凡是服从号令的,算是臣服,让他们各安本土,自牧其民,等于一块封地,一个小国。后来逐渐增多,达到一千八百国。禹会诸侯于涂山,到会的八百国。想见其众。周武王追思元圣,分封谋士功臣,宗族叔弟,共七十一国,计兄弟之国十五人、姫姓之国四十人,子孙不狂惑者皆为诸侯。这些国、有四十个是在中原境内。如:郑

  • 文章中原世第与台湾同胞血縁関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原世第 台湾同胞 血缘关系 两岸关系 历史渊源

    姓氏之别起于商周。中原为汉族文化发源之区,殷商之都位于黄河两岸;周初平定天下之后,封姫姓于鲁、晋、蔡、曹、郑、吴、魏等国。除少数在今山东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外,其余均在河南省。今就地名与姓氏相对,则知河南一百一十一个县名之中,除民权、博爱,经扶于民国以后设治之外,余则大都与姓氏有关。地名是历史中的化石,不论空间和时间,均有其不变的价値。例如:三皇伏羲氏建于陈(今淮阳县),黄帝都于有熊(今新郑县),大禹诞生于崇山(即嵩山),汤都于亳(今商邱县),盘庚迁于殷

  • 文章白狼史話(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程玉鳳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白狼叛乱 中原扶汉军 河南历史 地方社会

    总长外调兼代领河南都督事,南下驻节信阳,负责指挥督「剿」阆军军事事宜。十三 嵖岈山上「中原扶汉军」大都督兼领「白旗」大旗主白阆,虽然知道段祺瑞是袁家王牌战将,专来作对,但仍不以正眼相觑,分遣各旗东取潢川,北薄毫县,并且「中原扶汉军」的大本营自母猪峡基地向前推进,公然崎崎山上,堂而皇之的高高竖起「替天行道」的标旌,远近都可望见,不啻向段挑战,广招兵马,豪壮啸聚;厚积粮草,倘糈无匮,竟然在那里操练起队伍来。嵖岈山一名嵯峨山,又名玲珑山,位于遂平、确山、泌阳、舞阳四县

  • 文章灿烂的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0期  作者:豫人 出版时间:1987-10-30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学术研究 历史资料 历代名贤

    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州长期为帝王之都所在地,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豫州大地,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艺术宝库。这些古代名人在各个领域中所达到的成就,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我国学术兴起于春秋时期,最初出现的儒、墨、道三家,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显学』。三家中源于河南者有二;道家创始人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