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鄢陵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鄢陵县河川槪况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01-15
    关键字: 鄢陵县 河川 概况

  • 文章鄢陵二、三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李恩普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花县 腊梅 鄢陵往事 鄢陵县城道路 回忆鄢陵读书生涯 鄢陵花卉

    池鱼恩故渊,越鸟巢南枝」。随着岁月的流失,年华的增长,思鄕念家之情与日俱增。每逢清风明白之夜,辗转反侧难卧入睡之时,思鄕怀归之情,油然而生。追忆往事如过眼烟云,浮想联翩,历历在目。李白诗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鄕"及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良有以也。一九九一年十月初携妻金凤从姑苏重返故里,访亲会友,小住廿余日,感慨万千,择其难忘琐事,略记一、二。一、歌声 我俩住在三姑李芳宸家(她家在鄢陵县中校园内)。天濛濛亮,就听到吹哨声、跑步声、喊操声、唱歌

  • 文章安陵都城小記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9期  作者:葛國楨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陵都城遗址 克段于鄢 鄢陵之战 甚嚣尘上 不辱使命

    古城墙的残垣断壁,思绪的翅膀禁不住穿越历史的高山峡谷,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安陵都城虽小,却凝聚了历史的烟云啊!」我听见老人这样说。公元前七二二年,中原地区正是诸侯并举、相互攻伐的年代,郑庄公(亦称郑伯)继位后,其母武姜氏与庄公弟太叔段图谋夺取王位。太叔段在京(河南荣阳东南)聚兵屯粮,侍机而动,并约其母武姜为内应。后来,事机败露,郑庄公命子封率战车二〇〇乘、甲士六〇〇、步卒一·四万人击段,双方在安陵城外展开激战。这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鄢陵一战,太叔段惨遭失败

  • 文章鄢陵县古今名胜集萃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5期  作者:縣政府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鄢陵县 历史沿革 鄢陵古今名胜集萃 序言

    弘扬灿烂古文化谱写辉煌新篇章鄢陵县委书记:袁宝根题词鄢陆地处中原腹地,茫茫沃野,浩浩平川,含黄淮之秀气,沐五岳之灵光。物华天宝,钟神州之毓秀;人杰地灵,承华夏之文明。鄢陵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足迹遍及溱洧两岸,更有上古先贤在此播撒文明,诸如「许由隐耕」、「大禹浚洧」,「彭祖探鄕」等,上溯先民文明之渊源,下启后人恢弘之大气。西周武王初(约前1027年)封为鄢国,鄢人筑城为防,安邦而居,首开国人「筑城建池」之先河。其后烽烟迭起,鼓角争鸣,郑

  • 文章鄢陵名胜古蹟综述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李恩普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鄢陵古迹 历史传说 鄢陵腊梅 石刻 洪山庙大殿 议台 古墓

    考古发现,早在八千年前,先民们就在鄢陵这块土地上聚居繁衍、狩猎、捕鱼、采果、种植、筑室而居,筑城而防。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祝融氏的后裔即受封于此,称「鄢国」。从此,史籍上便有了「鄢」这个名字。东周诸侯争霸,鄢国被郑国所灭,废国为邑,改称鄢陵。当时因「鄢」、「安」两字通读,又称「安陵」,先后为郑、韩、魏、楚的属地。历史上的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等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历史悠久,因而名胜古蹟众多,现择其要者,分类综述简介于下:一、遗址

  • 文章鄢陵吴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趙公民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鄢陵县 吴三桂 历史典故

    河南鄢陵,乃豫省的大县,巿街整齐,商业繁荣,风淳俗朴,物阜民丰,眞乃人间乐土,城西北约三四十华里,有一庞然大土邱,屹立在荒郊野外,当地人称谓吴冢,据附近老一辈的人传说是这样的:远在明朝末年,流寇李闯(自成)攻陷北京,把崇祯皇帝逼死煤山,并逮捕明朝所有大臣,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吴襄者,他的儿子是吴三桂,现任山海关总兵,李逼襄写信劝其子返京投降,三桂不从,李将杀襄,襄乘机逃匿,乔装至河南鄢陵境,以医牛为生,襄年老多病,不久就死在这里,当地人怜其孤苦无依,醵资

  • 文章鄢陵县乾明寺塔图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4期  出版时间:1989-01-16
    关键字: 鄢陵县 乾明寺塔 名胜古迹 图片

  • 文章鄢陵县农艺中学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7期  作者:張茂甫 張文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鄢陵农艺中学 学校介绍 学校历史 学科建设

    张茂甫回忆张文轩整理我县地处豫东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对发展农业和园林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鄢陵农业以小麦、大豆、棉花、烟叶著称;园林植物栽培技术驰名全国。幷享有「花都」、「花县」、「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盛誉。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致使我县农业和园林业的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恢复战争创伤,积极组织发展农业和园林植物生产,于一九四五年秋季,由当时的国民党鄢陵县长周本立、县参议长张一农、县党部书记长彭子敏

  • 文章河南省鄢陵县况概述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4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7-07-03
    关键字: 鄢陵县 德星台 陶城 博爱公园 解元坊

    壹、沿革鄢陵、以河南省隶之县而言,虽非大者(人口约卅六万,土地面积约两百平方公里),但在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之郡。周朝时称为鄢国,春秋时为郑武公所灭而并入郑国改名为鄢陵。史记有载:「郑庄公廿二年,庄弟叔段袭郑,败入于鄢,公伐诸鄢而灭之」。古文观止首篇明载:「郑伯克段于鄢」,此乃着明之弟不恭兄不友的历史故事。晋楚泓水之战,亦即鄢陵以北之泓水。战国时一度改称为安陵。汉高帝十二年以县人朱濞者职都尉,起兵击项藉有功,封为鄢陵侯,食邑两千七百户(始乃复名为鄢陵

  • 文章大地园林化 旧貌变新颜——鄢陵巨变——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張秉金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园林建设 绿化植树 鄢陵概述 农业生产

    我们鄢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县六百六十六个自然村,四十万人。在一百万亩耕地中,沙地、碱地和内涝面积占半数以上。过去全县林木稀少,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多灾低产,曾是有名的〝老灾县"。经六十年代奋战,〝四旁"绿化,给多方面都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收到显著效果,被誉为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县。现在是树多、粮多、饲料多、肥料多和用柴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其它事业的发展。农业的良性循环,使我鄢陵人寿年丰,家度有余。一九四七年,全县总共不到三十五万棵树,到一九六二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