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邙山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邙山古物出土追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古物 发掘 销售 收藏

    的生活记录,决没有丝毫伪造令人可疑之处,其伟大光彩,尤为世人所触目。身为黄帝子孙,更要知道中原地带,即是中华文化的渊源,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二 古物挖掘情形邙山是黄土高原的一部份,地质为风成黄土,由于西北季风四季之强弱不同,其堆积层次有厚有薄。随着暴风带来的尘土质料也有差别,经过若干万年的积压,在它切开的横断面,可以看出像植物年轮一样的美景;层次分明,颜色有白有赤有黄有卤。若是古代经过人力挖掘,则土层即行混乱,否则非常完整,这是很普通的常识。在挖掘古物的技术上:最重

  • 文章拜顶忆飞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5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4-05-25
    关键字: 故乡风景 乡俗 思乡

    常听人说游玩景,可以培养浩然胸臆,扩展恢宏气度,开放视野,可予心灵以舒畅,可谓人生最佳之享受。因此,激起了我擧家旅游狮头之兴致。此乃本省颇负盛名古刹之一,早已闻名遐迩,就我的观感言虽谈不上万笏拱天,气凌霄汉之雄伟,但群岩屛环,林泉淸逸尙不乏灵秀之气,倒也是事实。惟若论及庙宇建筑之形势与气派以及神像之雕塑,就艺术观点而言尙难差强人意。基此,使我连想到座落在家鄕邙头的飞龙顶,其庙貌之巍峨,神像维扬栩栩如生,尤以雕梁画栋色彩之活泼,格调之玲珑,气象之

  • 文章我的故鄉小梁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起来,深觉中原文化基础雄厚,话语有真理,家户有历史,到处有古蹟。特别是古都洛阳,北邙上,人称「无卧牛之地」,此话外乡人多不理解。所以我在时间许可,精力所及尽量找寻研究资料,就因为没有出过远门的人,土生土长习以为常,而我则是少见多怪,追根究底。有的是神话,有的是传说,在风俗习惯中,展现出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地理环境,所培养出来的民族个性。邙山是一个「看不见」的高岭,只有沟坡岭凹,没有高峰峻崖。俗话说的「这看着那高」,在地形原理上,,富有道理,一九四三年以前

  • 文章中華民國行都——洛陽地文人文概述(二)第二編 經緯星象及地文概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9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9-25
    关键字: 洛阳 人文地貌 秦山 钟山

    的推算方法,无缘了解,故对洛阳星象分野,不敢因袭前说,暂为阙疑,静待洛阳通家,为之补述。二、邙山气象万千邙西起陜县,东达郑县邙头,蜿蜓五百余里,各县地质土壤,有极大差异。洛阳境内势,西厚东薄,相差约三十里,然皆冲积层,井源甚深,深处多达四十余丈,居民食水的困难,可想而见。土壤虽有卤、黄、赤、白的区别,但无不宜于农业,只是宜麦宜禾的不同。脉纵有丘岭沟壑天然的险阻,原隰、坟衍地带,却与相间参差,所以林木、覈菓、荚蒴类农产,丛生类园艺,及荆榛灌木,无不

  • 文章北邙头少闲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偃师风貌 神话故事

    和声誉卓著的龙门石雕。因有如此的川灵秀,又加以气候温和,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偃师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和人才辈出之地。这儿就一说它的南北两大胜处以槪其余。先说北邙山,一名邙山,又名芒、北及郏,其称名而实在是一土岭,东汉建武十一年,恭王祉葬于北,其后王候公卿多葬于此,因而古墓累累,故有「北邙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王建句)之咏。这濯濯而无林木,峻坂上下,土衍石连,二十里而势断,陇分谿平,伊洛如线。附近多可耕之地,以棉麦为多,自洛阳而东,接

  • 文章邙山怀古萦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历史 古今诗文 怀念母亲

    邙山:又名芒、北、郏、太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北邙山之记,云:」北邙山,在府北十里,连偃师,孟津三县,绵亘四百余里,古陵寝多在其上。」左传,卷二十五、昭二十二,:「夏四月、王田北,使公卿皆从,将杀单于、刘子。」北、即北芒,又邙山也。又记:「魏明帝、常欲平北,于上作台观望……。」诗经、周南、樛木篇,云: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邙山,福地,善地之赞,当如是也。邙山福地,笔者葬母届两周年,深怀「诗经、小雅、蓼莪」记

  • 文章邙山是我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3-09-25
    关键字: 风景名胜 往事回忆

    日沟,有的以土壁凿洞邨名日窰,在居住安全上,有的村外围以土城其名曰寨。都是以互助团结的精神聚居在一起,大者数千户,小者百余户,以农产生长的优劣,决定田野与邨庄分布的疏密,人口的分配恰到好处。邙山所以有名;能与江南明水秀之鄕相嫓美,是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在苏杭,死葬北」这些民间俗话,给人带来了深刻印象,留给人生很多囘忆。要说明这一点,就不得不从洛阳的政治地位说起,在整个中华民族成长历史的过程中,先民最早居住的是晋南三角地带,以后渡河在关中

  • 文章邙山古墓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3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墓群 盗墓 建博物馆 帝陵概况 历史故事

    巍巍邙山,近在咫尺;邙山古墓,故事无数。

  • 文章遙憶光武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韓宗民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刘秀 光武皇帝 洛阳 光武皇帝陵墓 墓碑 贤明圣君 王铎

    东汉中兴光武皇帝(刘秀)陵墓,在孟津县境内,距县城约八华里,位置于县城之西北郊,邙山之北麓,黄河之南岸。黄河渡口铁谢鎭,即在陵北数里处,系通往黄河北岸之孟县、温县、济源等处重要渡口。孟津与洛阳比邻,两城相距仅四十华里,洛阳乃我国最早之古都,前后历朝建都合计近千年之久,占我国历史六分之一时间。河南古称中原,乃天下之中心,而洛阳可谓中原之中心,地理形势险要,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洛、孟交界之邙一带,古代帝王将相陵寝,到处可见,而陵丘之高大,方圆在十数丈

  • 文章故鄉紮根刻石建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松柏园 河洛文化研讨会 格律诗 碑文 洛阳诗词

    南瞻龙门是阙塞 凤凰台上百鸟鸣孟津天堑古战场 时代更新农业兴 壮哉故乡 千古流芳近年以来,国家政策是计画生育,幼儿减少,房舍无用,故于二〇〇四年再次兴工,筹建碑林,积汉书写艺术,掅取秦篆、汉隶、晋草,书楷各体,上迄甲骨凡历代书写名家,完成刻石百方,尤其在汉字简化之中,统一使用正体,取材民国初期的名家,以资倡导。松柏园百家书艺刻碑建坊记邙山者:亡人之也。位居黄河之阴,洛水之阳,东起郑州邙头,西迄新安崤之根。蜿蜒五百里,有无峰,沟岭相连,起伏不大,梯田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