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衛輝城北弔孤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辉县历史 伯侯之邦 马家桥 比干墓

    豫北的辉县,古即为重要的政治都巿。殷商封为百衞国,周厉王时封为共伯国,秦时齐王建国于此,取名「共」,汉高祖为共侯,故自古以来,辉县即为伯侯之邦,是当时的军事据点。淸时大加重修,城周五里,外郭环绕,人称土城,这是共伯的故城。民初袁世凯在东城根置有庞大官邸,邸中「五一楼」即耗五十万两;而徐世昌也在城外竹林村中置别墅,且自称「水竹村人」。他如西关外另有袁世凯的别业,占地五百亩,袁故后,改为「袁家花园」,园中多仿頣和园,有昆明湖诸胜;城后街有一著名的席家花园

  • 文章辉县百泉记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儒公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辉县百泉 名胜古迹 教育实验区

    百泉位於河南省輝縣城西北五里的蘇門山南麓,山上的紅牆綠樹,與湖中的碧波淸流,交相輝映。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景色明媚如畫,素有河南「小西湖」之譽。春秋假日,遊人踵接,尤爲炎夏避暑勝地。自魏晉以還,卽爲學士名流,達官顯宦遊息流連之所。如魏之高士孫登,晉之名士阮籍、嵇康,唐之名將薛仁貴,宋之哲學家邵康節,元之賢相耶律楚材,明之名士袁宏道,名儒孫夏峯,志士彭了凡,以及淸之名臣湯斌等,均嘗讀書,講學,或遨遊,隱居於此。蘇門山爲太行山之餘脈,百泉爲衞河發源處,山脚下...

  • 文章豫北辉县的古蹟名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辉县 古迹 百泉 苏门山 比干墓

    安阳之南,新鄕附近有一辉县,虽然不在铁路线上,但却是古今有名的一座城巿。辉县在殷周时代便很有名,殷朝封为百衞国,周厉王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都于此,日共。汉高祖曾为共侯,所以此地古代是一个大城巿,也是军事政治上的要地,现在是一个美丽整洁的小城巿,城周五里,城墙整齐,楼堞巍峨壮观,护城河水深八尺,宽三丈。河外有环城马路,再外有古城环绕,又名土城,高达十丈,顶宽五十丈,传系古代共伯故城,民国后,上面种树,辟运动场,气象为之一新。在豫省北部,辉县风景极佳

  • 文章辉县发现吴王夫差铜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辉县 吴王夫差剑 考古发现 出土文物

    据大陆文讯报导,河南省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于一九七六年二月间,该单位在废品回收部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拣选杂钢时从中发现吴王夫差铜剑一把,经专家学者的鉴定为吴王夫差剑。此剑全长五九、一,剑身厚五厘米。柄上有箍两道,隔手上有兽面花纹,镶嵌松绿石,剑身满布花纹,锋锷仍甚锋利,有阴刻古篆字铭文二行十字:攻(敔)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就进一步的了解,此古剑可能出于辉县东南一里许的琉璃阁附近的战国墓区,为盗墓人在抗日战争前盗出的遗留物。据《史记》记载:夫差,吴国

  • 文章辉县八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辉县八景 河南名县 名胜古迹

    辉县乃古之共伯故国,为古共城之地。山川秀丽,苏门百泉之胜,甲于中州,晋孙登、嵇康辈尝啸咏其中,流寓最久。元则有姚雪斋、许鲁斋倡明理学,先后辉映。至清朝孙征君奇逢,以高年硕德来自容城,讲求性命之学,其道实足以继往开来,直接尼山正脉,四方来学之士子,翕然宗仰,于是苏门一席之地,遂为海内理学渊薮,不仅以山川名胜称之,而文献之征,亦较他邑为尤重之。辉邑境内百泉饶山水之胜,湖光山色,遐迩共闻。有句谚语说;获嘉县有七十二冡,辉县有七十二景,其数之多可以槪见。邑人重视

  • 文章辉县景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范功勤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辉县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辉县在抗战以前,只要是中国的大药商,不管是住在山南海北,如果每年不赶马家桥的大会;他在国药界就夸不得海口,出不得风头。从平汉铁路上的新鄕车站下车,沿着两排垂柳紧夹着的紫檀木似的柏油路,往西北走四十里,就到一座小城—辉县。太行山从西南分出来一支,由城的西北面弧形一样的绕到东北;这座城就正筑在弧形的中心。城市虽小,历史上却很有盛名,在殷周以前,因为是国都的郊区,所以古蹟,名胜特别的多。殷朝时封为百衞国,周厉王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国来这里,定名为「共

  • 文章辉县八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6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7-10-03
    关键字: 辉县 安乐窝 苏门山 共城遗址

    辉县乃古之共伯故国,为古共城之地。山川秀丽,苏门百泉之胜,甲于中州,晋孙登、嵇康辈尝啸咏其中,至宋邵子康节先生,从李之才讲易居安乐窝,流寓最久。元则有姚雪斋、许鲁斋倡明理学,先后辉映。至淸朝孙征君奇逢,以高年硕德来自容城,讲求性命之学,其道实足以继往开来,直接尼山正脉,四方来学之士子,翕然宗仰,于是苏门一席之地,遂为海内理学渊薮,不仅以山川名胜称之,而文献之征,亦较他邑为尤重之。辉邑境内,湖光山色,遐迩共闻。邑人重视此事,可供游赏较著名者,列有八景。鄕贤

  • 文章懷故鄉念百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史延祚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辉县百泉 河南风光 河南名县

    上有天堂,下有泉泱」,比起西湖泥底,亦毫无逊色。正说明辉县百泉,不但是河南惟一的最优美的风景胜地,山明水秀,清澈见底,民风纯朴,没有污染,且因为它富有一股钟灵毓秀之气,不但孕育出地方人才辈出,并吸引出不少外客学人专家,会粹于此,硏究学术之风,盛极一时,灿烂光辉的辉县,的确名不虚传,笔者因多年不见故鄕景色,怀鄕之情,不能自己,故特以记忆所及,略述梗概,藉舒我胸怀抑郁耳。诗经国风卫竹竿篇,卫女嫁于异国之诗:「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所谓泉源,就是两参仟年以前

  • 文章辉县竹林七贤故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0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8-10-30
    关键字: 梅竹泉 竹林七贤故居 河南名胜 辉县水利

    梅竹泉,又名竹林泉。在辉县西南六十五里,为晋朝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贤游隐处,沉酣剧飮,以放逸旷达称于世。竹林七贤旧属河内,元代以山阳县倂入辉州,今属辉县。民二十四年曾计划开凿,建造蓄水库,以利灌漑,旋因地方不靖,未久抗日军兴,岁无宁日,工程事寝,然此一鄕邦文献,弥足珍贵。兹将此一水利工程计划详实情形,抄附乙份,提供中原文献刊登,了解过去,策励将来,本爱国思鄕之情,呈给鄕亲清览。河南省第四水利局开凿辉县梅竹泉工程计划一、梅竹泉形势槪说

  • 文章辉县盘上蔺相如之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辉县 蔺相如之墓 蔺相如 廉颇 刘玉 平罗社村 谒墓诗 战国历史

    今春中国电视公司第二次播放演出的,「战国风云」历史剧集中,颇引起观众大家极大的爱好和兴趣。由于蔺相如、廉颇两位古人忠公爱国的嘉言懿行,感人深切,流传久远,遂有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句成语。这些人物情节,发生在距今已有二千余年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眞可以与山河同垂不朽也。我故鄕豫北辉县太行山盘上的侯兆川,古代属燕赵境地,至今仍有「小赵国」称誉,更为各朝代练兵要地,其中平罗社村有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在焉,墓傍有古银杏一株。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刘玉先生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