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艺术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国的石窟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經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石窟艺术 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可以说是佛敎传入中国后,中国固有的民族艺术和佛敎艺术互相交流的结晶。中国人的祖先吸收了印度与西域雕刻艺术的长处,把它融合在自己的传统艺术之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石窟艺术。从新疆的高昌、库车、甘肃的敦煌、天水,大同的云岗,洛阳的龙门,太原的天龙山,峯峯矿区的南北响堂山,济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栖霞山,到义的万佛堂,是一连串的石窟寺,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把我们的锦绣河山装饰得更为富丽弘伟。这些石窟寺都具有丰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

  • 文章浅论国画之绘画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蔣家祥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国画艺术 中国文化 绘画艺术

    增减,使美的留下,丑的去掉,不足部份然后添加美的景物,在有法无法中,大胆用笔,细心收拾,一气呵成,如此变化奇妙的诗情画意境界,逸笔草草,发挥至高情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现观海峡两岸艺术家所展出的各种作品,都在努力设法求变求新,不论如何求变革新或创作,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原有精神必须永远保留千万不可忘本!在画的历程上变新或创作虽然难关重重,但要耐心设法去克服,仍须自信,有恒的勇往迈进,不惜一切苦情,追求人生至高最上的美境,创造不朽的作品,美化世界大同的环境

  • 文章讀中原文獻有感并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龙门 七绝 石窟 艺术

    余读中原文献第三卷第九期转载国语史地周刊「中国伟大艺术寳库龙门石窟」一文,不禁有秋风起而兴故国之思。遂提笔写了篇神禹凿龙门的施工考、及漫谈龙门东山与西崖两文;又将龙门景致就自己所谙练部份,归纳成十二项,每项缀七绝一首以达意。藉以慰怀,并卜诸亲友一餐。龙门实况龙门自是古龙门,关塞皇都拟帝阍。两岸崖坚壁又峭,殊难附会不经论。「附记」:炀帝都洛发山东民伕三十万人,修建宫室,以龙门为宫阍,宰辅治事处南牙(衙),建造龙门以南二十余华里外,及今遗迹犹存,可资覆按。禹

  • 文章北魏時代的陶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馮志清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北魏 陶俑 艺术鉴赏 民族融合

    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众多的展品中,最珍贵而广受世人注目的,要算是一些陶器展品了。这些陶器,由早期的仰韶粗陶,到唐代的唐三彩,数量多达数百件,而每项制品,形制都生动美观,各具特色。对一般观众而言,从这些古物中,所领略到的,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上的造诣,同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以这张图片的陶器来说,是出自北魏时代,距离今天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当时这是属于一种殉器,但流传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的珍品。陶器在北魏,正进入一个蜕变时期,这个时期的陶俑,有一大

  • 文章殷代的艺术(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劉淵臨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石刻艺术 殷墟遗址 石刻标本 艺术品鉴 大理石雕

    五、殷代的石刻艺术中研院在殷废虚发掘出土的石器,数量亦不少,本文的重心是在讨论当时的艺术,故只选了几件完整的,花纹精致细腻的石刻来介绍。谈到中国的石刻艺术,就令人连想到佛教的石刻艺术,比如云冈、龙门等佛像石刻,但这是外来的艺术,属于中国本身的石刻艺术则连想到汉代的画像石,如山东孝堂山、武梁祠等画像,周秦以前则甚少见。自中研院发掘殷虚后,我们才能见到殷代的石刻,兹分一、重要的石刻标本,二、石刻标本的造形,三、石刻标本的花纹等分述如下:图16 对尾双伏兽形

  • 文章明代宮廷御製「黃河萬里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黄河万里图》 历史文物 艺术品 宫廷

    明代宫廷御制「黄河万里图」,近将复制问世,这一幅珍贵无比的历史文物艺术品,能使国内外人士得以观摹鉴赏,对于宣扬我国传统文化,实在是贡献很大。黄河为我国第二大川,在世界各国亦列为几大著名河流之一,为我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祥地,流域两岸山川形势,城郭关塞,地理环境殊特,故历代兴革,兵家用武势在必争,古帝王建都设治之地,在在皆是,数千年来河道变徙,人文荟萃,事物沧桑,有当代河流水利权威专家申丙先生及诸学者论述綦详,足供考证。迨至有明一代,太祖底定天下即位金陵后

  • 文章(中原文物)虢國墓地考古的重大發現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高雄市河南同鄉會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墓地考古 玉器 兵马俑 古代艺术品

    的早期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佩戴于墓主人颈部的一组玉饰,是由七件依次递减的玉璜间以左右对称的双排玛瑙珠组成的珠连缀而成,其上与一组挂于颈部的玉管间以玛瑙珠连缀而成半环形玉饰相接。这些串饰挂于墓主人的颈部,而达于膝下,整串饰红白相间,晶莹凝润,色彩瑰丽,制作精美,这在两周同期墓葬中极为罕见,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品。特别値得一提的是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玉器,除礼器外,尚有壁、琮、圭许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飞禽、走兽、爬虫,两栖动物四十余种,八百余件。这对硏究古代

  • 文章臺灣故宮商王武丁與后婦好特展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故宮博物院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生活状况 武丁 妇好 文化艺术 事功

    和时代风貌。大量造型独具的骨、玉及青铜器,皆成为定义武丁时代科技、工艺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指标。此次展览汇聚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殷墟文物菁华,以及河南博物院的珍贵典藏。此外,还得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慨借二件珍贵甲骨。在甲骨文字的引导下,本展通过五个单元娓娓叙述武丁与妇好的故事、殷商盛世的壮阔,并展现汉字富沛的生命力!一、商王武丁是什么样的王史籍中的武丁是贤能的王者:他沉潜民间,体察人民苦乐;他拜智者为师

  • 文章談龍門西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龙门西崖 造像 龙门艺术 佛教文化

    龙门为伏牛山心脏—鹿蹄主峯通往嵩岳的惟一干脉,像伏牛中岳相连的一条襟带。原名伊阙,历代于阙口处设关,通称关塞山,自隋炀帝以后,始有今名。龙门为佛敎胜地,旋以僧尼法行不修,且干禁乱政,而遭受周武帝、唐武宗等的摧残毁灭,加上魏太武帝坑杀浩刼,合称「三武之祸」。以是国人对佛敎一直怀着蔑视心理,和欺谩态度。似龙门那等文化艺术,犹弃若敝屣、遑论其他。中原文献,第三卷十二期封面刋一龙门全图,亦即西崖当今之实际状况。无茂林修行,与突泉瀑布,更看不到苍松翠柏的高揷云际

  • 文章中國「閣」和「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曾玉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楼阁 桥梁 中国建筑 建筑艺术 历史文化

    閣,本是四周有壁、儲存雜物的房屋,後來逐步發展成了與大殿、高樓並稱相連的巨型建築,作爲儲物、藏書、供佛以及登高眺望之用。我國現存的首座木構閣是觀音閣,在天津市,斗拱雄大,出檐深遠,亭亭翼立,造型莊嚴。最奇特的閣是在廣西容縣的眞武閣。它的懸柱結構乃利用槓桿定律原理,把兩個方向相反的推力,相互對抗以取得平衡的力學方法來完成的。爲庋藏經、史、子、集四部的四庫全書,淸廷曾先後分別在淸宮內興建文淵閣,在遼寧建文溯閣、在圓明園建文源閣、在熱河建文津閣以儲存。又抄錄全...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