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碑文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龍門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叔明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龙门 碑文 碑学大师

    龍門卽伊闕,爲山之名,在河南省洛陽縣南。水經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如闕,伊水歷其門北流,故謂之伊闕。」在此我們便知龍門是地方名,不是甚麽「登龍門」的。在北魏時代,前人以祈福佑,多造佛像於石上,並刻其禱頌之文於像旁,此風在北魏時最盛,爲數相當可觀,據說文字可辨者約有二千多種,經過歷代書法家考證,選擇其最好者,拓爲四品、十品、二十品、五十品多種。淸末書家楊守敬說:「北魏造象,至今存者,盈千累萬,其最佳者,有龍門之始平公、孫秋生、楊大眼、魏靈藏...

  • 文章開封一賜樂業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陳垣 出版时间:1983-01-30
    关键字: 犹太教 以色列 宗教 清真寺 碑文

    東方雜誌第十卷第十二號。曾揭載一賜樂業教碑原文二通。一爲明弘治二年(一四八九)重建淸眞寺記。一爲明正德七年(一五一二)尊崇道經寺記。一賜樂業。或翻以色列。猶太民族也。淸眞寺與回教寺同名。乃猶太教而非回教。道經。摩西五經也。弘治碑殘闕七十餘字。卽有關於考證之姓氏地名年號。亦有剝落。正德碑殘闕雖少。而前誌所載。遺撰文書丹篆額者姓名。考古者每以未窺全豹爲憾。二碑今猶在開封。民國元年中華聖公會購得此寺遺址。建禮拜堂。二碑因亦圈置院內。築亭覆之。前年北京聖公會史君...

  • 文章開封一賜樂業教(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陳垣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犹太教 以色列 宗教 碑文 经书

    五 始至開封之時代猶太族何時始至中國。據弘治碑則言來自宋。據正德碑則言來自漢。據康熙碑則言來自周。康熙碑謬誤。不一而足。前碑謂寺重建於元至元十六年康熙碑之至元。竟誤爲至正。相差幾八十年。弘治碑言阿無羅漢爲盤古阿躭十九代孫。康熙碑言阿躭爲盤古十九世孫。錯謬尤甚。劉昌本非一賜樂業人。其文自稱爲據舊記而作。則其所云周時始傳於中州者。明係因弘治碑考之在周朝二句、及正德碑稽之周朝一句而誤。不足信據。考古者謂耶穌紀元三十四年。(後漢光武建武十年)巴比倫有大戮猶太人之...

  • 文章受禪臺與受禪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峻峰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受禅台 受禅碑 史料 文物 禅让 碑文 书法

    汉政权,只好答应退位。十月,命太常卿张音送皇家玺绶与曹丕。曹丕为了做样子让人看,而是「谦让退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受禅表》碑文)。用以表示自己并无篡权称帝之心。暗中则逼献帝诏告天下,非把朝廷大权让给他不可。献帝依从他的意见,诏告天下。曹丕却再次推辞,令华歆暗逼献帝筑坛告天,表示诚意,举行禅让大典,以使广大臣民理解魏王实属不得已而受禅的苦衷。献帝无奈只好筑台告天。宣布汉数已尽,魏王功德无量,愿遵天命而禅,恳请魏王接授。文武官员,同时劝谏,呈「《公卿将军

  • 文章故鄉紮根刻石建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松柏园 河洛文化研讨会 格律诗 碑文 邙山 洛阳诗词

    朔至一九八七年開放大陸探親,當時航班缺少,途爲之塞,人心浮動,熱血洶湧,以淚洗面,難以彌平相離四十年的鄉土。余故居洛陽,當時無航班,鄭州雖有,但一票難求,香港等待數日,只好先到西安乘火車轉回洛陽。時間相隔四十年,人事全非,所幸兒子長大,孫子成親,老人入土爲安,意外發生的是洛陽巿邀請出席「河洛文化研討會」議程三天,名家報告,學者提出論文,余以「我們都是黃帝子孫」一篇應景,最大的收穫是在二三百人中結識好朋友,對爾後返鄉取得了很多便利,情感激動,乃提議成立「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