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故鄉小梁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邙山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起来,深觉中原文化基础雄厚,话语有真理,家户有历史,到处有古蹟。特别是古都洛阳,北邙山上,人称「无卧牛之地」,此话外乡人多不理解。所以我在时间许可,精力所及尽量找寻研究资料,就因为没有出过远门的人,土生土长习以为常,而我则是少见多怪,追根究底。有的是神话,有的是传说,在风俗习惯中,展现出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地理环境,所培养出来的民族个性。邙山是一个「看山不见山」的高岭,只有沟坡岭凹,没有高峰峻崖。俗话说的「这山看着那山高」,在地形原理上,,富有道理,一九四三年以前

  • 文章馮維盛——中國文化的探源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敬偉 馮晶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冯维盛 夏朝遗址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史学书家的关注。这一消息不啻在我国史学界投下了颗重型炸弹!隐藏了五千年的中国夏文化之谜即将重现天日!冯维盛,这位38岁的农民即将成为探得中国文化源头的第一人!1953年3月2日,冯维盛出生济源轵城鎭小王庄村。他的爸爸解放前任济源图书馆馆长,是一位深谙当地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学究。父亲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但耳濡目染,也装了一肚子关于太行山黄河水的故事。处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冯维盛自幼便滋生了探寻中国历史源头的兴趣。他十来岁的时候,父亲每次上山拉

  • 文章方城——中國現存最早的長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賀金峰通聯:河南省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省方城縣裕州北路四九一號

  • 文章石鼓文集錦 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石鼓 史料研究 自序

    國寶石鼓,爲周秦時代之遺物,質爲石,形如鼓,故名石鼓。其數有十,各重兩頓上下,石鼓之腰部,鐫有篆籀文字,記述君王行獵事跡,古之刻石記事;方者爲碑,圓者爲碣,又名獵碣,或名周代十碣。石鼓原遺置於陝西省天興縣,岐山之陽陳倉草莽中,至唐初蘇勗始有著錄,唐德宗時,進士鄭餘慶,遷之於鳳翔府夫子廟中。宋朝徽宗時遷至汴京,金人破宋,石鼓移至燕京,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件暴發,日寇侵佔我東北,北平之古物南移,民國二十二年石鼓運至上海轉南京,民國二十六年七七抗日戰爭開始,十二...

  • 文章考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李敬齋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考古发掘 史料研究 考巳 毛公鼎 读音变化

    辰巳之巳,毛公鼎作或作,皆象嬰兒之形。並音四,隸變爲子,變作巳。殷墟出土之甲子表,子丑之子作。西周末年,中國大亂。戎馬倥偬,書須急就。加以周人之不文,遂惡之繁雜,乃借子爲於是子讀爲紫,不再讀爲四矣。淸末民初,許多金石大家皆爲所困惑,直到民國二十三年,甲子表出土於安陽小屯之侯家莊;始恍然大悟。殷人性子(音四),毛詩「之子于歸」,凡十六見,皆殷人嫁女之詩也。今人釋子爲男子,男子可以于歸乎?又陳風:「豈其取妻,必宋之子」。男子可以爲妻乎?古者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 文章願河南安陽洹水商都永恆光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安阳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研究

    摘要安陽洹水中游,二十世紀由甲骨證實,爲商代後期首都,且長達二百餘年,西元二〇〇六,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追溯洹河之水,當時必甚豐沛,兩岸船隻來往定甚頻繁,向東到海,往南至河,水運亦當發達,至今又活潑起來。願以後配合商朝服飾、音樂、美術、武藝、舟車、體育,以企業方式開發,定可如宋之清明上河圖,永恆光明照耀於世界。一洹水史地考:甲骨文——《殷契粹編》一〇六·一,有「東洹」。《庫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辭》一〇九,有「西洹」。《殷壚文字甲編》一〇六一,有「洹水」。...

  • 文章郾城八大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陳滿倉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郾城八景 文物古迹 史料研究

    郾城古有八大景,郾人提及,每每津津樂道,如數家珍,講一番景致,發一通慷慨。所謂八大景者,《郾城縣記》載,乃“龍塔古篆、濦水風帆、崇崗飮社、老檜煙籠、周坡曉市、鄧湖蓮歌、裴城夜雨、召陵雪霽”也。這八處風景名勝,有實有虛,有傳說,有眼見;有以歷史古跡引出一段有趣故事,有以幻覺附會一幅美妙的風景畫卷;有的在城内,有的在鄉村,有的在水上,有的在田野;所涉及的有風、有霧、有雨、有雪,有實在的建築,有虛幻的都市,有雲中古樹,有水中新荷……。使講者妙趣橫生,使聽者如飮...

  • 文章鎮平史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劉仙根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镇平历史 史料研究 镇平概况

    笔者籍隶河南鎭平。近年退休赋闲,有时阅读文史古籍,以及乡友抄寄县志资料等。对我县过去的人文史蹟,获致进一步之认识。乃不揣浅陋,撰述本篇,敬请乡贤先进惠予指教。鎭平是河南西南部的一个农业小县,以盛产丝绸及玉彫工艺闻名。位于南阳盆地西侧,伏牛山南麓。北起五垛山[1]与南召毗连,南至黑龙集与邓县接壤,西自界牌与内乡相接,东滨潦河与南阳为邻。全县地势北高南低,逐渐倾斜,形成山区、丘陵、平原之梯形分布。其间,在严陵河、赵河(古涅水、[2])、潦河三水系贯穿之。县境

  • 文章河南新密天爺洞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李梅煥·魏殿臣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先爷洞 人类文化遗址 史料研究

    河南省新密市是個才升級的縣級市,此前稱密縣。該縣城南有一個歷史久遠的先人活動遺址,這裏有軒轅皇帝操兵練武的雲崖宮及起居活動依山傍水的天爺洞。前幾年從這裏發掘出大量的石器和骨片,經專家鑒定,認這裏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這裏距莪溝古代遺址(距今約8000年)只有三里之遙。這就進一步印證了此爲原始人類活動的遺址。天爺洞位于城南15公里外,從老城出發,先過登杞鐵路(登封至杞縣),再過宋大鐵路(宋寨至大平),再向前行,兩山迎面撲來,東爲蒿林山,西爲靈崖山:兩山峭拔險怪,...

  • 文章南北叢林冠寺塔象徵古都安陽的文峰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趙超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文峰塔 建筑历史 史料研究

    當進入安陽市區,遠遠可以看到一座雄重壯觀高擎聳立的古塔。這就是人們視爲安陽象徵的文峰塔。塔位于老城西北隅大寺前街,天寧寺舊址。所以又叫天寧寺塔,安陽人簡稱「大寺」。文峰塔建築于後周廣順二年(公元九五二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元、明、清三代對此塔都重修過。清朝乾隆年間(一七六三年),當時任彰德府知府的黃邦寧主持重修天寧寺和塔,認爲塔的東南方的孔廟與塔遙相呼應,這兩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因此,并在門額上題字曰:「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於是又得名「文峰塔」...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