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玄奘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玄奘故里及其遗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趙知人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玄奘故里 陈河村 慈恩寺 兴教寺

    一、玄奘简介唐玄奘俗姓陈,名袆,豫偃师人。他的父亲陈惠,是一位品学兼优之士;因隋代末年,政治腐败,不愿出仕而闭门敎子。玄奘排行第四,性聪慧,幼时有神童之称,据说:读书能过目不忘;同时他又很用功,从小便博览群书。十三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便跟随他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诵习经典。这时,适逢隋朝在这裏选渡僧人,他被选中了。为了寻求佛敎知识,他的足迹遍及长安、汉中,以及关中平原各地。至唐太宗灭隋建国后,玄奘已成了一位著名的大和尙。旋奉太宗之命,到西方取经

  • 文章玄奘故里在缑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玄奘故里 缑山 历史考证

    猴山一名猴氏山,古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是古仙山之一,山下有猴氏山鎭。在偃师县南,当登封县的大道。鎭北不远处便是陈家河村,这就是玄奘的故里。据中华河山载道:地当景阳山之阳,陈家河的北岸。这一带山有九峯,河有九湾,冈峦奇凸,形似莲花含苞,河流回环,仿佛荷叶飘浮水面,水色碧绿,潺缓静流。山林若盖,靑翠欲滴,绵延九十里,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俗痕。陈家河村恰在山怀河抱的中央,四周桃李争春,溪流纵横,颇似世外桃源,全村五十多户人家都是姓陈。原来玄奘的俗家名字,就叫陈

  • 文章玄奘故里及其遗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趙知人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玄奘 故里 遗迹 慈恩寺 大雁塔

    一、玄奘简介唐玄奘俗姓陈,名袆,豫偃师人。他的父亲陈惠,是一位品学兼优之士;因隋代末年,政治腐败,不愿出仕而闭门敎子。玄奘排行第四,性璁慧,幼时有神童之称,据说:读书能过目不忘;同时他又很用功,从小便博览群书。十三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便跟随他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诵习经典。这时,适逢隋朝在这里选渡僧人,他被选中了。为了寻求佛敎知识,他的足迹遍及长安、汉中,以及关中平原各地。至唐太宗灭隋建国后,玄奘已成了一位著名的大和尙。旋奉太宗之命,到西方取经

  • 文章玄奘亲自设计的大雁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玄奘 大雁塔 建筑结构 名胜古迹

    大雁塔」。大槪正是根据这个传说,慈恩寺塔后来才被「大雁塔」所取代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六五二),由玄奘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当时塔高五层,主要用来储存玄奘从印度取回来的经卷和佛像。于玄奘所建的塔是由砖表土心结构,四、五十年后便逐渐崩坏倒塌。武则天长安年间(七〇一—七〇四),又全部用砖改建。新建的塔高十层,每层各开四门,这便是唐代章八元「题慈恩寺塔」中所描绘的:「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唐朝末年,武则天改建的大雁塔遭兵燹破坏。到了后唐长兴年间

  • 文章玄奘大师的故里风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韓宗民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玄奘大师 中华文化 历史文化 大师故里 古城风貌

    唐朝一代高僧玄奘大师,亦即世称的唐三藏,曾历尽千险远赴印度,经过十七年之久,携囘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为我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佛学大师,世人大都知其梗槪,勿庸详述。笔者居家孟津,紧邻大师故鄕偃师,对大师故里略知一二,谨简介于此:大师俗姓陈名袆,故居位于偃师县城南三十里的缑氏鎭,在鎭北三里有个「陈家河村」,即是玄奘大师的出生地。偃师是历史上古城,周武王伐纣,会诸候于孟津,筑城于此,作为息偃师戎之地,故名偃师,县城位于洛阳之东六十华里,境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