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历史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阳千祥禅寺存古宝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王錫範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千祥寺 历史沿革 古代建筑

    我们这一代或上一辈大部份人的覆辙,对那些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历史文化之宝,仍然采漠不关心毫不在乎的态度,甚或有意无意的把它们损坏佚失了。不过无「丑」,或「美」事说成「丑」事,似乎也无必要。鄕长们以为然否?藉着这方在洛阳出土,存世最早晋代墓志实物,来说说韩寿这个人,顺便谈一点「贾家的事」。韩寿,祖籍堵阳(今河南方城县境),曾祖父韩曁,三国魏人,为报亲仇杀人而显名,隐居鲁阳(今河南鲁山)山中,被刘表胁迫官宜城长。曹操平荆州,任丞相曹属积功升为太常,封亭侯。是个好官

  • 文章古都洛阳忆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馬順之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洛阳 地形 历史遗迹

    九朝都会;十省通衢。背邙面洛;瀍东涧西。城东关外两石坊联。洛阳,在河南省之西部,距省会开封,约二百余里,为我国五大都会之一。所谓:五大都会:一、渭水天堑——长安。二、龙蟠虎踞——南京。三、故宫胜地——北京。四一、历史名都——开封。五、兵家重地——洛阳。陇海铁路,沿贡河南岸,邙郏之麓西进,穿过贡河大三角洲平原,即可到达,洛阳城在洛水之北岸,水以北为阳,故名曰:洛阳。考洛阳古城前身:远在四千年前,原为商汤王所筑「郏」「鄏」之二城,经过千六百多年兵戎征战,到

  • 文章洛阳伽蓝记中的白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王更生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 历史典故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修寺庙,一时伽蓝之盛,甲于天下。后遭永熙之乱(西元五三四),城廓顿成废墟。当时期城太守杨衒之,行役洛阳,感念沧海桑田,世变无常;乃摭拾旧间,追敍遗迹,作洛阳伽蓝记五卷。书中第四卷记白马寺綦详,除敍述建寺经过外,对寺中奇花异物,名僧故实,多所涉及。据他说:白马寺座落于洛阳西阳门外三里(指故城),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遂遣郞中蔡谙、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寻访佛法,摩腾与竺法兰二僧适以白马驮经而来,于是创建此寺。寺中存有腾译四十二

  • 文章中原探親見聞摘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0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88-10-30
    关键字: 探亲随笔 洛阳见闻 历史文物

    睽违故鄕,历时四十余年,自从探亲大道畅通之后,香港每周日有飞机直达洛阳洛阳在每周二、四也有班机,直抵广州。高山大海的地形障碍,均都不复存在,朝发夕至,人人称便。吾于六月二十三日到西安,以两天时间探亲会友。深感人生短暂,长者已逝,幼者对面不相识,必须先谈血缘关系,然后始能定位。亲情似海,痛觉见面非易。西安古城,随着历史增进,现又面目全新,鼎固西北,气壮山河。二十五日与胞弟会面后,即乘直达北京夜车,陇海铁路穿山履险的场面,夜暗不能眼见。战时砲声闯关的惊险

  • 文章洛阳建都及州郡沿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9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9-09-25
    关键字: 洛阳市 建都历史 州郡沿革 行政规划 历史文献

    科甲之士,亦多自裁或被族灭。淸沿明制,雍正二年,依隋城西北隅,兴建今日的洛阳城,周遭九里十三步,为淸代府城制度。知河南府事张汉,迁旧城有历史价値营造物于内,如董宣词,曹操点将台、四眼井、妥灵宫等,为象征性古迹。晚淸知府文惕,好吟咏,洛阳士人,多所唱和海军上校贾墉尊翁贾秀卿长辈,丁酋科拔贡,尝以吴公荐贾谊赋献知府,文惕即醵金令其督修贾谊祠,一时传为佳话,洛阳士人对文知府去思,尙称良好,亦多佳评。民国时代民国初年,裁并陜州四,汝州五县之地,合河南府十县计十九邑

  • 文章洛阳龙门山奇境及矿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龙门山 地方历史 山川文物

    沿革龙门山,亦称伊阙山,位于洛阳城南约三十余里之遥,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据洛阳公路之要冲,洛松、洛临、洛南公路之孔道。东西两山,高耸云际,双峰对峙,伊水中流,山壁石佛,精彩奇特,成千上万,曲指难数,山色靑翠,气势磅礴,诚人间之天堂,天下之奇境,亦兵家必争之要地也。一、香山寺香山寺,位于东山山腰中间,建筑有寺院数间,亭阁数座,亭中建立高约一丈五尺余之石碑一座,周围楹柱,对联及悬挂扁额,均乃淸朝乾隆皇帝亲笔书写,观之,龙飞凤舞,苍劲活现,亭左有白居易坆墓一座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