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文物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陽牡丹天下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于聞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洛阳牡丹 河南文物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爲天下奇″——歐陽修

  • 文章河南出土吉金要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河南文物 青铜器 考证录要

    知凡几。不禁令人感慨系之矣。这些中华文化之结晶,大部份系制作于河南。说来可能不会使人相信。凡制作创造,亦必有其因革之迹可循。有黄帝之三鼎,而后有夏之九鼎。有夏之九鼎,而后始产生殷周之鼎彜。理有固然无足惑者。黄帝建都有熊。(河南新郑。)三鼎当然铸于河南。殷商都商邱、郾师、安阳。可以说殷商鼎彜全部铸造在河南当无可疑。姬周虽都镐京。而朝诸侯时全在东都之洛阳。据左传云:「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即今之洛阳西工。其时政治中心,并未因殷商之灭亡,而西迁陕西。只是由安阳迁移到洛阳

  • 文章誰燒了少林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莊吉發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少林寺 天地会 嵩山 河南文物

    我国到底有几座少林寺?究竟是谁烧了少林寺?河南嵩山少林寺,从南北朝以来,号称天下第一古刹,天下功夫出少林,甘肃少林寺、福建少林寺、河北少林寺,都是嵩山少林寺的分支。嵩山少林寺白衣殿壁画描述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和僭号郑王的王世充作战,少林寺武僧昙宗、志操等十三人下山助战,逼降王世充,立下大功,唐太宗论功行赏,封昙宗和尙为大将军,赐地四十顷,诏立僧兵五百名,容许和尙公开习武。后世流传的天地会文献,敍述清初僧兵退敌的故事,其情节颇

  • 文章歷史博物館九支玉如意的事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0期  作者:錢玉峰 出版时间:1988-10-30
    关键字: 嵩山国宝 玉如意 河南文物

    仍如旧章。后为河南督军赵倜派枪兵强行索去,及至赵倜失败,冯玉祥继为豫督,复向赵讨回,成立博物馆保管,并予展览供民众观赏,嗣后即由河南省政府教育厅管理,未再归还登封。抗战时期曾后运重庆,胜利后运返河南。戡乱局势逆转,又后运重庆再运来台。因河南省各级政府已不复存在,即由历史博物馆暂为保管。以前展出时,曾因登封县选出之省议员杨祥麟之请,于展出说明中,说明玉如意之来历,日前再次展出,该馆说明书即未作此种说明,又经杨祥麟请求幷转请赵立法委员少康,以专函致送历史博物馆

  • 文章關于重修楊再興陵園——致海内外同胞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杨再兴陵园 河南文物 遗产保护

    女士们、先生们:毗邻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位于家鄕河南省临颍县境内的南宋英雄杨再兴陵墓,占地四六、二五亩。千百年来,历经几多风雨,今日依然墓门飨堂雄伟壮观,墓碑雕刻隽永秀丽,墓地苍松翠柏蔽荫,四周白杨参天林立,与墓西南二百米处的隋代石拱桥,虽然经历了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但仍旧尙好。西北五百米的杨将军祠堂呈鼎足之势,犹如三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颖水河畔,形成天然的避暑圣地和文化旅游圣地。到杨再兴陵墓赡仰凭吊的炎黄子孙们,无不见景生情,追思为民族殉难的杨再兴将军。宋

  • 文章河南省运台古物现况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閻振興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河南文物 台湾文物 中原文化

    河南地处中原,为我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历代所遗古物既多,地下蕴藏尤为丰富,历年出土文物多系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之硏究,弥足珍贵。以甲骨而言,安阳殷墟,发掘最早,出土亦多;铜器,多为我国之重宝;陶器、玉器、编罄等,河南省立博物馆藏品最多,誉满全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抗战军兴,河南省为保存博物馆所藏文物,挑选精品,由河南辗转运至汉口,继运重庆,藏于近郊柏溪防空洞内,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内战乱未已

  • 文章千唐誌齋——一部石刻唐書的介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千唐志斋 唐代石刻 考古发现 河南文物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以西五十公里之新安县铁门鎭,是已故党国元老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之一部分,包括十五孔砖质窰洞,三个天井和一个走廊,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铭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一千一百八十五件;章炳麟先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张钫先生字伯英号友石老人,生前酷爱金石字画,曾与于右任、章炳麟、康有为

  • 文章巡礼河南文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河南文物 运台文物 文物清点 参观访问 文物古迹

    河南藉中央民意代表及有关人士共同组成「河南省运台古物监护姜员会」,负责监管。民国四十五年(公元一九五六年),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前身)成立,教育部乃将该批古物交由该馆代管,作为该馆开始运作之基础主权仍属河南,以迄于今。河南省运台古物监护委员会成立迄今,历四十余年,人事几经变迁,现有委员二十五位,于民国八十二年(公元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召开第九次委员会议,为了解该批古物保管之现况,决议成立小组,策划清点。其间,包括拟具清点计划,由教育部编列

  • 文章國立歷史博物館參加總統勳業曁中原文獻展覧提供展品目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72-08-25
    关键字: 总统勋业暨中原文献展览 河南文物 展品名录

    甲類:王東白先生複製乙類:本館複製丙類:圖片

  • 文章伊川縣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伊川县 文物古迹 河南名人

    豫西伊川縣位於伊川盆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歷代帝王將相及名儒賢哲則多慕名而前往遊覽、打獵、定(隱)居、講學,甚而前往建別墅,修花園或築佳城者。此種史實,俯拾即是,筆者已於拙作「伊川縣現況」一文中述及,眞可謂是「群賢畢至,高朋滿座」矣。茲謹將其中所言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依其年代遠近,而擇要述之於次,以供各鄕賢參考!一、夏禹伊川盆地在遠古時原爲一湖,迨至夏禹始鑿龍門以疏伊水。故水經注云:「伊水北入伊闕,昔大禹鑿以通水」。所謂龍門石窟...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