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百泉風貌繋人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百泉 秀丽景色 民间传说

    中州絕勝百門泉,在河南輝縣西北七里的蘇門山中,一名百泉,又名搠刀泉。魏書地形志謂「共有柏門水」卽此。泉南流入新鄕縣界會小丹河,再東流而爲衞河。又元和志謂「百門陂,隋煬帝引之爲永濟渠,名曰御河,又曰百源」。宋邵雍隱於此,故傳其學者稱百源學派。民國三十五年,我因赴任之便,得歸德畫家鄧艮洛、太原金石家馬橋的陪同,共作百門泉之遊。那一天,正是初秋時節,我們一行三人,出輝縣西關,向北望去,葱蘢一片,人言那是太行支脈的蘇門山。在秋陽的照耀下,金光盈眸,沒一會,我們便...

  • 文章國家觀念繫於民俗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传统民俗 民间技艺 国家观念

    民间技艺是运用智慧,刻划生活,表达情感的有力展现,也是历史的纪录,千百年一直传承不休,成为后世硏究和发表的依据,因此,我们要使其永恒不朽,便要在既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创新决不可被崇洋所扭曲,甚至流于低俗,如当前民间所流行的婚丧喜庆,迎神赛会所表现的,不堪入目的镜头,(如裸体舞,或雇人代哭),令人发呕恶心!此风不可长,在政府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的今日,愿祈当局从速取缔,以正歪风。一、地方戏:亦即一般人所说的家乡戏,具有乡土文化的表性,表彰忠孝节义

  • 文章漫談中原喜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河南文化 喜鹊 民间习俗

    喜鵲是我大陸各省最常見的禽鳥。尤以氣候乾燥的黃河流域中原一帶最爲普遍,也是到處受人歡迎的好鳥。它的「芳名」充滿喜氣;儀表淸新雅潔;性情純良祥和;鳴聲嘹亮悅耳。尤其它舒展「歌喉」,連續向人「歌唱」時,人們還會意味着是將有喜事的預兆,不勝「鵲喜」呢?喜鵲一名烏鵲,簡稱鵲,屬鳴禽類。據台灣志云:「本省無喜鵲」。體形似鶯而略大,高五六寸,身長一尺四五。尾特長,幾與其身相埓,故俗名「馬尾鵲」。嘴長頭黑。背有靑紫色光澤,肩頸腹色均純白,羽翼黑白相間,全身黑白分明,絢...

  • 文章鄧攸大義動天地棄子留侄傳美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胡東立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节孝碑 弃子留侄碑 民间轶事

    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北部邊緣的方城縣西二十公里處有個條山坡村,古名嚎桑坡。因該村古有桑園百畝,又因攸(鄧伯道)子至此,故名之。此處山水秀美、景色清麗,古詩贊曰:”蘊玉含輝色偶然,馬鞍山色信多艷。黛光不借春初草,嵐氣常籠霽后天。“該村位于伏牛山南麓,南依三國劉備火燒博望坡遺址地的博望鎮,北靠漢晉古驛站袁店,連接川陝燕的古道傍村而過,四野遺碑甚多,古韻古風。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在條山坡村周圍眾多的遺碑中,當屬立于村口的兩通碑最為著名,一為”旌表儒童王經之...

  • 文章河南民间故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8期  作者:范月樵 出版时间:1984-08-30
    关键字: 司苗 为政清廉 民间故事 牛儿店

    黃河下游南岸,平漢鐵路與隴海鐵路在河南省境內形成一個十字交叉點,這個地方,名叫鄭州。而鄭州西南、洛陽東南,成菱形斜邊三角的一個縣治,則叫密縣。密縣向東北距鄭州九十華里,距名城開封二百四十華里,西北距古都洛陽一百八十華里。這些全是旅遊人士瞻仰古蹟嚮往的所在。出密縣城門,往西行二十華里,爲密西首鎭「牛兒店」。這裏,屬中嶽山脈之盆地。四周岡巒起伏,風景絕佳;礦藏尤其豐富,幾十里方圓內卽有煤礦七處(座)。由牛兒店再往西走五十里,到登封城,城東北不遠(約五里)乃巍...

  • 文章菜根甜野花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民间习俗 怀念故乡 饮食文化 人物回忆

    我國北方現在正是桃紅梨白,百花怒放的時節,春風拂面,麥浪滾滾,花香鳥語,芳草處處,那種令人欲醉的情景,恍如猶在眼前,不禁心往神馳。尤其不能忘懷的,乃是故鄕在這個春去夏來,靑黃不接的當口,有一些樹葉野菜,却應運而生,不但可以佐餐,而且還可療飢,這眞是大自然的恩賜,値得介紹一下。先從楊樹説起楊樹就是白楊,屬於楊柳科,爲落葉喬木,高可數丈,筆直聳立,葉與花均可食。楊葉爲卵形,較手掌略小,端尖底圓,面綠背白,外滑裏絨,皮厚而肥。初生之嫩葉,可於煮熟後,放些葱花油...

  • 文章豫境平漢鐵路的兩小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喬珮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潞王坟 和尚桥 民间故事 抗日流亡 平汉铁路

    民间故事,回忆八年抗战艰辛,我与王老师在河南临颍小城,逃难三月,自愧「家国兴亡匹夫有责」,随决心穿越多层沦陷地区,先将师母安顿妥当,然后两人同奔太行山区,从事救亡工作。如今时隔半个世纪,感慨自我,依然流落异鄕,国破家亡,吾辈战友多已零落,心中悲痛何止「感慨」所能形容![1] 漳河:河北河南两省交界之线,北曰磁县南曰安阳其水东流入卫而导入运河。[2] 孙子青:原为安阳县立师范校长,终生为党服务,抗战胜利后,为安阳光复后首任县长,大陆变色时为共党杀害

  • 文章美哉望花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馬慶賜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望花湖水库 风景名胜 民间传说 水库建设 民兵训练

    位於方城縣二郎廟鄉境內的望花湖水庫,像一顆鑲嵌在宛北大地上的明珠,越來越顯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有南陽北戴河之稱的望花湖,湖水碧波蕩漾,湖中遊客在美麗的遊船上悠閒自得地遊玩,岸上遊人如織,成雙成對的戀人在欣賞這無限的美景。釣魚愛好者在南岸釣魚台邊支著遮陽傘,耐心地等待魚兒上鉤,不時地有驚喜出現。方城縣人行的一位職工釣出的那條八十多公斤重的大草魚就是在這裡上鉤,由幾位釣友共同努力抬上岸的,由此,他一鳴驚人,成爲新聞人物。湖岸北邊一個個小餐館都有不同的花色品種...

  • 文章武則天與香嚴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李延中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武则天 香严寺 民间传说 人物轶事 施法降雨 历史渊源

    三升。三成饿倒一成余,十门九户有哭声」。偷、抢、截、骗、少吃缺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时有发生。在当时的民间,烧香、磕头、拜佛、施法求雨的比比皆是,当时的高僧、神巫也趁机兴风作浪,胡作非为,但尽管他们千法使尽,却久求雨而不成。朝升暮落的毒日依旧天天无情地灸烤著大地,灾区的府、州、县官员们,看着灾情都束手无策,奏折像飘树叶似的,不断地向京城告急,尽管朝内不断地向灾区调拨赈灾皇粮,但经过官府的盘剥和克扣后,所剩已不多了,朝野上下官员,都为灾情心急如焚,大臣们同

  • 文章鄢陵軼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葛國崢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鄢陵史事 民间传说 地名寻趣 曹操 曹操议事台遗迹

    躺卧在荒郊野地里睡起大头觉来。一觉醒来大家都觉得脚下特别沉,一看,怪不得呢?鞋子里满满当当儹了一指厚的黄土,这些土面子土碴子都倒出来,竟堆成了一座亩把大,丈把高的土堌墩儿,后来那个村子也因此而改名苏墩了。云南沧桑踪影在,游人指点兴无涯。历史的潮水可以冲刷尽古老的遗蹟,但美丽迷人的传说将会永远永远的在民间流传下去。二、地名寻趣自上中学时我就跟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绿,解开许多象谜一样的地名含义,从中可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敎书躬耕之余,我爱漫步于星梦棋布般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