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殷墟考古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殷墟考古又一重要发现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8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殷墟考古 青铜器 殷商墓葬 妇好墓 甲骨文

    一、殷墟考古又有新发现一九九一年初,大陆社会科学院考古硏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市西北郭家庄村西,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贵族墓,出土了铜、陶、玉、竹、石、骨、牙等类器物三百四十九件。其中提梁四足鼎、方形器、小竹篓尤为珍贵。对于硏究商代的葬制及靑铜器的组合、形制、分期等具有重要价値。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九七六年妇好墓发掘以来,殷墟考古又一次新的发现。这次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为竖穴土坑墓,深约八米、墓室长四点五米、宽约二点九米。墓底中部有腰坑。葬具有棺有椁,椁

  • 文章殷墟的两种珍贵遗蹟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 花土 皮鼓 考古技术

    诸位先生:我是从事殷墟发掘工作的人,来报告一点有关殷墟发掘的事。从民国十七年到二十六年,殷墟发掘了十年,在这十年之间发掘过十五次,发掘了十二个地方。出土的器物很多,就质地来说:有陶器,有石器,有玉器,有骨器,有牙器,有角器,有蚌器,有金页,有铜器,有铜笵,还有甲骨等十多种。这些器物造型的优美,技术的高超,眞是令人惊讶!在没有看到它们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殷人会有这样高的文化水准。这些器物都是有形可见而且可以拿到手上欣赏,只要有机会去参观,都可以看到。今天

  • 文章殷墟考古队 要让商都复活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古代都城遗址 考古发掘 安阳 殷墟 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阳遍搜寻有宫殿有民居还发现当时的高速公路河南安阳殷墟考古队近百名专业人员和数百名工人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考古发掘,最终目标是还原三千多年前商代王室及都城百姓生活原貌。迄今,考古人员已在殷墟发掘七十五年,逐步揭开殷墟神秘面纱,但伴随新的发现有更多疑问待专家破解。新华社说,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古代都城遗址。包括何毓灵在内的近百名专业人员和工人们将在五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搜寻这座龙大商代都城的蛛丝马迹。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王巍说

  • 文章安阳殷墟发掘的主将—李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健武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李济 安阳殷墟 殷墟发掘 考古学家 甲骨文

    及战国两期堆积;同乐寨:有仰韶、龙山、小屯、战国、汉代五期堆积;小屯:有龙山、小屯两期堆积;有隋、唐、宋、明墓葬;另有仰韶期彩陶一片。三作为抗战前安阳殷墟发掘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李济对安阳殷墟十五次发掘及其后殷墟发掘资料的研究和出版,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这些资料把中国的可考历史推前了几百年,确立了殷商文明居于东亚有文字历史之首的地位,为中国古代史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并为它向史前的延伸即科学的中国民族及其文明史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殷墟考古工作的领导

  • 文章董作賓先生對於甲骨文的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安阳殷墟 考古挖掘 历史考证

    二十四岁,入开封育才馆,跟从时经训先生学「商简」(即甲骨文),这是他接触甲骨文的开始。民国十二年,入北京大学硏究所国学门肄业。十四至十五年,先后任敎于福建协和大学及河南中州大学,嗣后受广州中山大学副敎授之聘,于是和傅孟眞(斯年)先生相识。十七年,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成立筹备处,聘先生为通讯员,往安阳调查甲骨出土的情形。这年秋天,历史语言硏究所正式成立,改聘先生为编辑员,主持史语所第一次在殷墟的发掘工作,得有字甲骨七百多片。从本年起,到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以前

  • 文章殷虛建築遺存李序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8期  作者:李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田野工作 殷墟建筑 考古发掘 石璋如 甲骨文

    对于小屯地面下的情形逐渐的认识,可以说是殷虚发掘团在安阳田野工作的成绩中,最値得称述的部份。根据这些新知识—尤其是版筑的发现—我们:⑴对于华北的田野考古工作,有了一个可靠的指标;⑵对于中国建筑早期的发展,得了若干基本的认识;⑶对于小屯出土的器物,有了一种断代的标准;⑷发现了殷商时代的墓葬区。这些新的发现更供给了从事田野考古的学人们一种追求新工作的力量。这些新知识不是侥幸得来的,读了石璋如先生这本报告,可以充份地意识到,它们是如何累积起来的。这虽是一件极端

  • 文章殷墟建筑遗存序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殷墟建筑遗存 考古发掘 史地考察团 殷代基址 李济

    这册报吿包含了五十三座基址,三十一条水沟,二六四处墓葬,二九六孔穴窖,七〇三个础石,一三一张表,一七七幅插画,二十二版图版,文字部分约二十八万言,共分七章。兹提出三点,说明于下:一、撰述经过从开始撰写(一九四五)到完成初稿(一九五一),中间经过约七年,从开始发掘基址(一九三一)到最后报吿出版(一九五九),其间经过约二十九年。这固然是表示我的材质驽钝,同时也未能专心一意全力来做的结果。自民国二十年春季(一九三一),殷墟第四次发掘的时候,我开始参加殷墟考古

  • 文章殷墟之外,商代甲骨文再现天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孫浩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殷墟 甲骨文 考古发掘 研讨会 大辛庄遗址

    安阳本报讯这些天,济南市王舍镇大新庄的村民发现地里来了一批奇怪的人,他们只「翻土」、不撒种,挖出些「碎瓦片子」便兴奋得不得了。村民们不知道,这是考古队正在这里发掘大辛庄遗址,「碎瓦片子」就是世界上在殷墟之外首次发现的刻有甲骨文的商代卜甲。发现甲古文对考古队来说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大辛庄遗址于一九三六年首次发现,上世纪五〇年代和八〇年代先后进行过三次发掘工作其中一九八四年发掘了八〇〇多平方米,出土青铜器几十件、陶器上百件、房址几十座,都没有发现甲古文。这次

  • 文章乙組兩處基址與其甲骨穴窖釋疑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6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殷墟建筑 甲骨坑层 考古发现 董作宾 发掘报告

    三三,三六,三九,四五,四六,七〇,九九,一〇〇,一二五,一二八,一二九,一三二。(插图二)。⑵殷虚建筑遗存的新认识,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考古组上册,P·一一九~一四三,一九八一。⑶殷虚遗址中的两处重要遗迹,史语所集刊五二⑷P·五九一~六一八,一九八一。⑷查乙三基址西旁的B一二出三三〇二五期字甲,但该坑经过四:M三隋墓扰乱层位被翻动而不可靠。⑸B一七,三〇,五五,一六等坑分别为董作宾、郭宝钧、王湘三位先生所作。⑹郭表一见:郭宝钧:B区发掘之一,安阳

  • 文章安陽人不知安陽是寶地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殷墟 地质调查 田野考古 古生物

    于宝地,眞是有些惭愧。甲骨文发现与学界重视殷墟最早被视为墓地,在隋初至唐末,曾发掘一四八个墓有甲骨文字,可惜当时没有具备古文字学素养的学人,不然在一千三百年前,就知道有甲骨文字了。在北宋时已创始金石学,清吴大澂于一八八九年撰《古玉图考》,使此学说更进一步。顾炎武于清代热切培养考据学,如阎若壉、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等。因金石学和考据学的成熟,甲骨上的文字才被学者重视。一九〇〇年起,杰出学者与政治家国子监祭酒福山王懿荣,第一位收集有字甲骨。第二位是丹徒刘鹗,著有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