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蒋公与名山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4期  作者:嵩陽 出版时间:1997-04-03
    关键字: 吴佩孚 少林寺 毛泽东 抗日

    说也奇怪,该二处经挖掘后,果然泉水汹涌而出,不但增添了当地崇福宫、启母石两处景观,更多了可贵之水资源,当地居民无不为之额手称庆,其后分别命名为中正一泉及中正二泉,以资感怀纪念。尔后政府重视该地公路开发,交通有了便利,商贾游客如织,中岳庙、少林寺等地更是香火鼎盛,据今统计每年中岳嵩山之游客已超过百余万人,登封原本为三等县,也随之繁荣并升格为市了。蒋公先后领导北伐、抗日,一生丰功伟业不可胜数。抗日期间,共产党主席毛泽东接受其指挥时,亦对 蒋公推崇备至(附吕士朋

  • 文章宛西各縣自救奇蹟與雞公山勝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宛西自治 鸡公山胜地

    河南大學在開封戰事吃緊時,先遷往鎭平及鷄公山。這兩個地區的環境和發展都有其特殊的情形,給我印象很深,値得略爲敍述。鎭平是屬豫省南陽專員區的一縣。南陽秦爲宛縣,隋時改稱今名。南陽專員區共轄十三縣,西部有鎭平、內鄕、淅川、鄧縣四縣,通常稱爲宛西。這四縣接連陝鄂邊區,地瘠民貧,時有土匪出沒。民國六年內鄕別廷芳氏(香齋)爲避匪亂,携眷附近居民百餘戶至一形勢險要的老虎山寨,協力自衞,數年之中賴以保全。縣民見其領導有方,先由其本區公推別氏爲保衞團團總,後全縣各區保衞...

  • 文章中原三奇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玉明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洛阳白马寺 佛教圣地

    抗日战争期间,笔者随军经豫西,所见之洛阳白马寺「蛙地塔」,登封马鸣寺「半截塔」,及密县超化鎭之「塔尖」,均甚奇特,兹分别记述于后。蛙地塔洛阳东北约十余华里有白马寺,规模宏伟,碑碣林立,为我国著名佛敎胜地之一。寺前稍偏东南方,距寺门约半里处有塔一座。周围皆农田,平坦无阻。塔前有一土台,俨如一般操场中临时用土筑成之司令台,高仅二、三尺,面积约百余平方公尺,陡然望之似无任何特殊,但是,出奇的就在这个平凡的土台上面。当时经导游人介绍后,笔者曾亲自拾一砖块,投掷于

  • 文章豫境平漢鐵路的兩小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喬珮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潞王坟 和尚桥 民间故事 抗日流亡 平汉铁路

    局主任秘书王克让老师(前师范学校敎务主任),及前师范学校校长孙子青先生等[2],他们看大局转逆,随向我商谈,他们的意思,「与其在此坐以待毙,不如随大军撤离南下」,于是计划先徒步汤阴,然后乘火车—难民车,而疏散郑州、临颍一带,因为他们都是我昔日的师长,祗有遵从长者善意安排,所以在夜间砲声隆隆中,我们师徒三人,都别离亲爱的家鄕,走上逃难的征程。经过一个整夜的折磨,第二天黎明终到达汤阴车站,但站台火车上下,人海茫茫,挤得水泄不通,大家不但坐无虚席,就连站立之地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