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嵩县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伊陽縣概述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伊阳县 汝州 洛阳 嵩县 穆家窑

    乃地理环境传统化及民性使之然也。县隶沿革变迁秦置郡县,历代县隶沿革变迁已如前述,至唐初伊阳仍治伊州,太宗改复河南郡,领陆浑伊阙,先天使以陆浑析置伊阳,五代以陆浑入伊阳。宋兴伊阙伊阳并建,熙宁中又以伊阙入伊阳,建炎末刘豫尽据洛东诸邑,惟伊阳屯兵保护陵寝,诏表改为顺州,绍兴三年,顺入于金,置嵩州以领伊阳,元因其旧,至正间伊入嵩州。明改嵩州为县。成化十二年析嵩县东四保十二里,并析汝州西南隅复置伊阳县,隶汝州,淸仍之。民国废州,汝州改为临汝县,互不隶属。民三年置

  • 文章嵩县八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韓源濬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河南名胜 嵩县八景 故乡风貌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麓,境内崇山峻岭,景观幽美,东、北部为丘岭地带、西南部属山岳地区,尤以邻接卢氏、内鄕、南召等县之区域,皆属伏牛山之中心,原始风物较之台湾之阿里山、横贯公路之景色,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惟前人未将该地多处美景列入县景,诚属憾事。现有嵩县之八景,邑人知其名者甚多,但能说出其出处者,为数寥寥,意欲查证八景之来由,惟目前资料缺如,无从穷究。谨将先严符一公所讲八景之来由,简略述之。一、陆浑春晓「陆浑山」居伊水之阳,距县城东二十五华里,位嵩洛公路之旁

  • 文章嵩县八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9期  作者:韓源濬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温泉 陆浑山 嵩县 河南 伊河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麓,疆域辽濶,幅员广袤,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之县份,境内嵩山峻岭,景观幽美。东、北部为丘岭地带,西、南部属山岳地区,尤以邻接卢氏、内鄕、南召等县之区域,皆属伏牛山之中心,原始风物较之台湾之阿里山、横贯公路之景色,有过之而无不及,维前人因交通不便未能择列,实属憾事。现有之八景,邑人知其名者甚多,但能知其出处者,为数寥寥。意欲查证八景之来由,维目前资料缺如,无从穷究。谨将先严符一公所讲八景之来由,简略述之。一、陆浑春晓「陆浑山」居伊水之阳,距

  • 文章嵩县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5期  作者:韓源濬 出版时间:1988-05-30
    关键字: 河南名县 嵩县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宗教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麓、疆域辽濶,幅员广袤,为河南省面积较大之县份,境内山岭纵横、河川罗列、平原较少、人口密度不高,全县约三十万余人,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县民生活简朴,处事和睦,农、学、商、工各安其业。数千年来虽经多次变乱,城巿、鄕村型态,无较大之变迁。自中共窃据后,实行「清算斗争」,旧有社会组织,行政体系、风俗习惯,全部废除,知识份子,杀戮殆尽,历史陈蹟,破坏无遗。来日欲明了嵩县史料,因无文献可稽,恐为不易之事。现在台湾有关嵩县之文献仅有中央图书舘所存

  • 文章(认识嵩县)人间仙境白云山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2期  作者:韓源濬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嵩县 白云山 玉皇顶 森林公园 金钱豹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嵩县南部原始森林区,面积约四百余万方公亩,奇峰耸峙,白云悠悠,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之高峰达三十七处之多,河南省最高点伏牛(天息)山之主峰玉皇顶,海拔二千二百余公尺,平分山泉流入伊河、汝河、白河转入黄河及淮河、长江水系,故嵩县有三河流域之称。也是温带与亚热带之地理连接点,使北地景色与南国风光,分布在一山两面。植物有连香、红杉、金线松等二千余种,唐代银杏四百余株,原始林区,古木参天,寒气袭人。动物则有金钱豹、香獐、黑熊、景鹳等二百余种出没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